2025年1月18日 星期六

漢化天下

 

中國民族之始末記

民族(nationalism)一詞,肇於西方。夫西方學界以為民族主義興於拿破崙橫掃歐陸,遂引德、義諸族覺醒,自立國家。然其旨歸在於追求獨立自主,求生存以至壯大。中國所謂民族主義,則與此迥異。自古華夏,稱其地為「中國」,而視四夷蠻狄為外,遂成其獨特之論。

中國民族之思想,源於黃河中下游,歷數千載,融會古今而成今日之形。華夏以中央自居,稱四周為夷狄,凡異族入侵,必以王朝之力拒之。古書載:「中國者,聰明睿智之所居也。」然其統治之法,則藉武力兼儒教教化,消弭異族之本性,摧其血統,進而吸納為己所用。

秦漢以降,中央集權愈顯。漢武帝興「大一統」之思,乃言「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四海之內,莫非王土。所謂天朝上國,稱臣者皆為藩屬,其榮耀有加,實乃「華夷秩序」之名目,然亦為近代復興中國夢之依據。

又有黃帝、炎帝,古代部族之首領,歷代尊為始祖,稱華夏子孫皆其後裔。至清末革命家起,益倡「黃帝子孫」以驅逐外虜,結合諸族為「中華民族」,此一神話,成為大漢沙文主義之基石。

漢字與儒教,則為中國民族主義傳播之利器。漢字能穿越語言隔閡,儒教教化萬民,倡忠孝禮義,使異族漸歸同化。西方民族各有拼音文字,自文藝復興以來,文學與思想各自流傳,民族主義遂興。而中國則因儒教與漢字統一,異語民族難以自主,終被吸納於大一統之體系。

近世中國,經受外辱,民族主義再興。自孫文倡「振興中華」,主張「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至共黨起,號稱「百年國恥」,動員民族情感,鞏固政權。毛澤東言:「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而習近平則繼之,以「偉大復興中國夢」為號召,復言「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愛國主義乃其精神之魂。」此等語,實繼承古代中國民族主義之餘緒。




漢化天下

昔者,天地未分,諸族未一,華夏疆域,時有諸邦割據,時有蠻夷入侵。然吾華夏之道,有一妙術,曰「漢化」,此術雖無劍戟之鋒,卻能俘虜四海。試問,其術奈何?乃以文化之力,同化異族,使其身雖異而心歸一焉。今特書一篇,述漢化之術,觀其如何潛移默化,化蠻夷而歸大統也。


成吉思汗與蒙古之降

昔者,成吉思汗統領蒙古,橫掃歐亞,滅國四十,舉國為之驚怖。然而,蒙古雖鋒芒畢露,然不能免於漢化之道。其後裔執政華夏,見漢人書經之妙,禮儀之精,衣冠之華,遂心生欽慕,漸以漢風自飾。至元朝之末,蒙古雖名為「中國的蒙古族」,實已漸化入華夏矣。


滿族入主,終為漢臣

又聞清兵入關,滿族主天下,然漢人多以中華一統為念,謂滿族為「中國之滿族」。清帝初欲推行滿俗,然百年之久,漢服、漢語、漢禮遂漸盛於宮廷。康乾盛世,雖滿清之治,然施政之法,多以儒家為本,漢化之術不施而成。清之終焉,滿族更徹底融於華夏,竟如未曾異也。


倘若日本得勝,亦將漢化

二戰之時,日本妄圖吞併華夏,然而未竟其業。試想倘若日本得勝,其後果又如何?彼以武力服中國,然無法免於漢化之道。華夏文化深厚,如海納百川,所侵之者,皆為其所化。屆時,倭人雖面貌未改,然其心亦歸於中華,必謂之「中國之倭人」矣。


華夏文化之奇效

漢化之術,不僅同化征服者,亦化蠻夷為華夏一統。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諸族,入侵華夏,初為侵略者,久則心服而為其民。四世紀,南匈奴拓跋部入侵黃河流域,自願接受漢文化,終化為北魏;十世紀,沙陀部統治中原,亦漸入漢化之途。此等例證,不勝枚舉。


南蠻西戎之歸附

南方之蠻,西方之戎,初與漢民雜居,後為漢族同化。雲南大理本為獨立之邦,明代漢人入境,攜禮儀以教化,終使大理成為漢地。今之廣東、廣西、貴州,居民皆古南蠻之後裔,然其語言、衣飾、習俗,無不染漢風。此皆文化之力,所向披靡。


漢族興衰與大統之思

華夏自秦以來,崇尚大一統,視四海同歸為最高目標。孔聖倡此道,孟子繼其志。大一統之思想,實為漢化之本。蓋天下歸心,非刀兵之力,實文化之功也。


結語

漢族史實,雖屢經外族征服,然其文化猶如大江,滔滔不絕,淹沒來者,化其心志。蓋所謂「亡國奴」,實為文化征服者;所謂「侵略者」,最終亦為漢族之一員。試問中華之疆域何以廣袤,民族何以眾多?蓋皆得力於此奇術也。漢化之術,實為華夏永世不衰之本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