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葦窗: 《大成》雜誌總編,上海人,曾在上海行醫、編小報。四十年代末與李祖萊、朱朴之同去香港。交際廣闊,在上海有許多舊友。創辦《大成》雜誌,負責撰稿、編輯、發行郵寄等工作。
- 李祖萊: 張大千紅粉知己李秋君之七弟,與沈葦窗、朱朴之同去香港。
- 朱朴之(字省齋): 汪偽行政院長,大漢奸梁鴻志的高婿,與吳湖帆、張大千均為好友,與沈葦窗、李祖萊同去香港。
- 趙漢鍾: 香港廣海集團老闆,做人參生意,收藏許多張大千晚年潑彩作品,曾出資幫謝稚柳出版《壯暮堂詩集》,曾偷帶《大成》雜誌進關。
- 徐季良: “蘇浙旅港同鄉會”會長,每月支持沈葦窗五萬元港幣以維持《大成》雜誌的運營。
- 張大千: 著名畫家,與沈葦窗是朋友,曾捐畫給《大成》雜誌以維持運營,其畫作和文章也常在《大成》上刊登。曾與張群、范燊園在摩耶精舍合影,照片刊登在《大成》封三。
- 張群: 與張大千、范燊園在摩耶精舍合影,代表旅台四川同鄉會招待范燊園。
- 范燊園: 共軍飛行員,駕機投奔台灣,被稱為“反共義士”,後在摩耶精舍受張群、張大千代表旅台四川同鄉會的招待。
- 葉淺予: 漫畫家,曾為作者的《“倔老頭”葉淺予》一文畫了兩幅插圖,並在《大成》上刊登。
- 張應流: 香港大業書店的東主,告知作者沈葦窗去世的消息。
- 糜耕耘: 沈葦窗的舊友,大風堂門人,文革後期在張嘉德家中向作者講述沈葦窗和《大成》的故事。
- 張嘉德: 張善子幺女,糜耕耘向作者講述故事的地點在其家中。
- 顧福佑、曹大鐵、伏文彥: 當時與糜耕耘、作者一同在張嘉德家中,聽糜耕耘講述故事。伏文彥是當時唯一健在者(高齡九十五歲)。
- 張心慶: 張大千在大陆的女兒,曾向作者講述關於“起義英雄”座談會的事情。
- 張心銘: 張大千的侄子,繪有《荷花圖》,經謝稚柳題跋後,作者曾打算請沈葦窗轉贈給台灣摩耶精舍。
- 謝稚柳: 為張心銘的《荷花圖》題跋。
- 梁鴻志: 大漢奸,朱朴之是其高婿。
- 吳湖帆: 畫家,與朱朴之、張大千均為好友。
- 沈葦窗:《大成》雜誌總編。
- 李祖萊: 張大千紅粉知己李秋君之七弟,與沈葦窗、朱朴之同去香港。
- 朱朴之(字省齋): 汪偽行政院長梁鴻志的高婿,與吳湖帆、張大千均為好友,與沈葦窗、李祖萊同去香港。
- 張大千: 著名畫家,與沈葦窗是朋友,曾捐畫給《大成》雜誌以維持運營。
- 趙漢鍾: 香港廣海集團老闆,曾出資幫謝稚柳出版《壯暮堂詩集》,曾偷帶《大成》雜誌進關。
- 謝稚柳: 畫家,曾獲趙漢鍾資助出版《壯暮堂詩集》。
- 糜耕耘: 沈葦窗的舊友,大風堂門人,向作者講述沈葦窗和《大成》的故事。
- 張嘉德: 張善子幺女,糜耕耘向作者講述故事的地點在其家中。
- 顧福佑、曹大鐵、伏文彥: 當時與糜耕耘、作者一同在張嘉德家中,聽糜耕耘講述故事。
- 張心慶: 張大千在大陆的女兒,向作者講述關於“起義英雄”座談會的事情。
- 張心銘: 張大千的侄子,繪有《荷花圖》。
- 張應流: 香港大業書店的東主,知沈葦窗去世的消息。
- 徐季良: 香港慈善家、實業家,“蘇浙旅港同鄉會”會長及名譽會長,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董事。曾任香港復興華人諮詢委員會委員兼慈善救濟組主席,東華三院總理、主席。支持《大成》雜誌的運營。
- 唐君毅: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董事,與徐季良等其他八位董事因反對中文大學改制而集體辭職。後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
- 李祖法、錢賓四、沈亦珍、吳俊升、劉漢棟、任國榮、郭正達: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董事,與唐君毅、徐季良等一同因反對中文大學改制而集體辭職。
徐季良是“蘇浙旅港同鄉會”的會長,該同鄉會每月資助《大成》雜誌五萬元港幣,因此徐季良是《大成》雜誌的重要支持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