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論學問之要
胡適先生於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六日晚,乘車赴中國公學校友會,途中與胡頌平談及學問之要,其言甚是精闢,今試為之記。
先生曰:「凡有大成就者,無不兼具絕頂聰明與肯作笨功夫。此理不僅中國如此,西方亦然。孔子云:『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此乃孔子治學之法也。孟子則稍遜。漢代鄭康成之所以有大成,全憑其笨功夫。宋代朱子,天資聰穎,少時即深研禪學,及長乃幡然悔悟,轉而致力於經學。其所言『寧詳毋略,寧近毋遠,寧下毋高,寧拙毋巧』十六字,足為治學之圭臬,吾亦常以此勉勵他人。其《四書集註》,除《大學》已定本外,餘皆隨時修改。今世所見之《四書集註》,不知是生前定稿抑或未定之稿,殊為可惜。
又如陸象山、王陽明,皆為一代宗師,其聰明才智自不必言。顧亭林少年時才氣縱橫,及長乃潛心實學,其成就斐然。王念孫、王引之、戴東原、錢大昕諸家,亦皆以其聰明才智,勤於學問,而名垂青史。
先生嘆曰:『藝文影印的吳志忠校刊《論語》,其最精要之處乃最後一卷札記,卻未曾印出,不知是原藏者遺失抑或別有緣故,誠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