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娼風,晚清以降,蔚為大觀,與商埠之興盛相偕而至。初,滬地猶為蕞爾港口,然妓女已藉宣傳之術,於舟楫往來之際,或城郊荒僻之所,招徠賓客。迨商埠日繁,妓女遂入城邑,先聚虹橋,繼遷四馬路。
及至二十世紀之交,紅燈區遂於城隅崛起。滬地蛻變為國際都會,妓女亦儼然權力與階級之象徵。名妓輩出,如賽金花者,通曉德語,遊歷歐羅巴,更於義和團之亂時,參贊外交。娼妓文化、方興之商品文化,以及新興之都市資產階級,三者相輔相成。誠如葉凱蒂氏所言:「十九世紀末,滬上娼妓創遊樂之新境,其間,彼輩兼具傳統與現代之風貌,令遊客流連忘返。」
時人多視攝影為玄奧、可畏、難以駕馭之技,而娼妓則率先趨之若鶩,競相攝像。文人雅士亦以蒐集妓女照片為樂。蓋攝影寫實,可凝女子之姝容,故為妓女與顧客所重。妓女藉之以存容顏之美,顧客則購畫冊式之照片,以擇佳人。易言之,攝影以其記錄與宣傳之效,於娼妓文化中風行。
攝影術既入中國,妓女即善用之。照相館爭相羅致名妓,懸其像於門首以招徠,且鬻照片以牟利。據云,賽金花之像尤為風靡。晚清之娛樂小報亦載,妓女照片之市既成,讀者多有收藏者。宣統三年(1911),有正書局之廣告示,名妓之照,每張售價四角。書局更輯之為二冊,一冊收錄全國妓女之像六百幀,售價三元五角;另一冊收錄上海妓女之像五百幀,售價三元。
小說《海上花列傳》刊於光緒二十年(1894),可見妓女之照片,久已用作宣傳之具。鴇母諸三姐欲予新客李先生留下深刻印象,遂提及彼與姊妹之合照,題曰〈七姊妹〉,其照曾懸於諸多照相館多年。十九世紀末,妓女之照片能否公諸於眾,實為其是否成功之關鍵。照片可無限複製,有效擴展娼妓文化之影響,同時亦推廣攝影術。妓女乃中國最早公開步入消費文化之女性,亦是最早被公開展示、成為消費象徵者。彼輩既為蓬勃發展之時尚零售業之主要顧客,亦為消費之對象。
市面之上,妓院指南紛紛湧現,如《申江名勝圖說》、《海上繁華圖》、《春江燈市錄》、《海上遊戲圖說》等,詳述妓女之種種。若以妓女亦為商品之形式觀之,則彼可從攝影此新發明中獲益良多。商品欲以物質形式,並以視覺再現之方式廣泛出現於市場,則商品文化方能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