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商賈之道與會計之要
夫商賈之道,貴乎明算。蓋利潤者,售價減成本也,售價者,成本加利潤也。是以商賈之術,多有提升售價之法,或以增值之品相佐,或以互補之業相連,以分攤成本。然則售價與價值之認知,又豈能盡同?譬如法蘭西之珍饈,其烹飪之術,亦可為生財之道。
夫銷售之盈收,乃單價乘銷售之次數也。重覆之交易,乃顧客終身價值之所繫。
夫會計之學,非習會計或財經之士,多以為艱澀難懂,以為有會計師足矣,常人無須涉足。然則欲破除會計之難,以日常之事為例,冀望人人皆有會計之基,無論理財、家計、創業,皆能得益。
「人何以見免費二字,則失其智?」,民易為「中獎」、「贈禮」、「優惠」、「限時」之言所惑,此乃不諳會計,無數字之念,故見免費二字,則失其智也。
一、何以見免費二字,則失其智?
諸君常聞廣告云:「單筆消費滿額,免費贈禮」,然則此物可用乎?人多有不取白不取之心,然為湊滿額,豈非多費?
蝦皮之免運券,亦利用人欲省運費之心,然其亦有消費滿額之限。是以為湊免運,必多費。此乃變相之訂閱制也。
人何以好免費二字?此乃行為經濟學之「展望理論」所釋。簡言之,失萬金之痛,遠勝中萬金之喜,此乃「損失規避」也。
是以人好免費二字,乃因免費可避損失。然則免費之物,往往最貴,為湊免運、滿額,豈非多費?
二、何以叫賣竹竿之小販不倒?
經營企業之使命,乃「永續經營」。是以求存,或降費,或增收。
以日本賣竹竿者為例,一竿二千金,非日日有客。其存活之道何在?
或為五金行之附業,或為工程之佐料。
其有三要點:一、有固定客群;二、客群消費力高;三、商品單價高。
是以「存在必有其道理,只是你不知道罷了」。
三、省小錢花大錢?
一千金之物,五折省五百金;百萬金之物,九折省十萬金,孰為賺?
節省之目的,在於控支。是以不看折扣之高低,而看省下之金額。
省錢不看百分比,而看實際金額,及替代方案之金額。
譬如節能減碳之專案,或回收貴金屬之專案,孰為優?
執行專案,亦有隱形成本,是以須注意省錢與投入成本之比。
吾嘗遇一例,管制化學藥品,或投資廢水處理設備,或更換藥劑。老闆選後者,然則換藥劑後,品質不穩,後續多費。
是以經時間驗證之物,勿輕易更動。
吾亦嘗貪便宜,買不合腳之鞋,徒增浪費。
是以喜愛之物,勿貨比三家,買之為上。
四、拆帳時,刷卡結帳有利?
主動刷卡,收現金。此有二利:一、信用卡有紅利或回饋;二、付款宜慢,收款宜快,以留現金週轉。
經商者,須有現金週轉,以應風險或投資。
個人亦然,如遇急病,或有投資之機。
然則須注意卡債,勿過度消費。
冀望人人皆有數學概念,以應生活之需。
會計之數,小學已教,計算機或excel可助。
生活多用會計,有數字概念不吃虧。
如「見免費則失智」、「省小錢花大錢」、「庫存過多」,皆為例證。
吾人多有不必要之物,乃因無數量之概念。
冰箱之食材,衣櫃之衣物,多有浪費。
有數字概念,可避浪費。
吾人當為聰明之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