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 星期六

政府無法容忍「真正去中心化」加密貨幣

政府無法容忍「真正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的原因

要理解為什麼政府會抱持這種立場,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核心方面來看:

1. 貨幣主權的維護

  • 國家權力的核心: 發行和控制貨幣是國家主權的基石。政府透過央行控制貨幣供應、利率和通膨,這些都是實施宏觀經濟政策、穩定經濟的關鍵工具。

  • 潛在的威脅: 如果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被廣泛採用,並且獨立於政府的控制之外運作,它將直接挑戰國家對貨幣的壟斷權。這不僅會削弱政府的經濟調控能力,甚至可能導致國家失去鑄幣稅(seigniorage)的收益。

2. 金融穩定性的風險

  • 缺乏最後貸款人: 傳統金融體系中,中央銀行是「最後貸款人」,能在銀行面臨擠兌時提供流動性支持,避免金融危機。而一個真正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系統,沒有這樣的中央實體來在危機時介入。

  • 系統性風險: 如果一個不受監管、高度波動或設計有缺陷的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發展到一定規模,其崩潰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對更廣泛的金融市場造成衝擊。

3. 反洗錢 (AML) 和打擊資助恐怖主義 (CFT)

  • 匿名性和可追溯性: 許多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的核心特徵是其匿名性或假名性,這使得追蹤資金流向變得困難。這對於打擊洗錢、資助恐怖主義、逃稅和其他非法活動構成了巨大挑戰。

  • 合規性難題: 政府要求金融機構執行 KYC(了解你的客戶)和 AML 措施,但去中心化系統沒有中央實體來強制執行這些規定,這讓監管機構感到無從下手。

4. 消費者保護

  • 缺乏監管保障: 在傳統金融中,銀行和投資機構都受到嚴格監管,以保護消費者免受欺詐、市場操縱和系統性風險的影響。

  • 創新與風險: 去中心化加密貨幣雖然帶來創新,但也伴隨更高的風險,例如智能合約漏洞、協議設計缺陷、或市場操縱行為,而用戶在這些情況下往往難以獲得法律保障。

5. 稅收徵收

  • 透明度挑戰: 由於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的匿名性和跨境性質,政府難以有效追蹤交易並徵收相關稅款(如資本利得稅、交易稅),這會導致潛在的巨額稅收流失。


「容忍」的界線在哪裡?

值得注意的是,「不容忍」並不一定意味著全面禁止。更現實的情況是,政府會尋求以下幾種方式來「馴服」或「規範」加密貨幣,使其進入可控範圍:

  • 監管入口點: 針對中心化交易所、法幣出入口、託管服務商等關鍵節點進行嚴格監管,使其必須遵守 KYC/AML 規定。

  • 發行央行數位貨幣 (CBDC): 作為對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的回應,許多國家正在積極研究和開發自己的數位貨幣,以保持對數位支付和貨幣發行的控制權。

  • 規範穩定幣: 特別針對穩定幣,許多國家(例如美國、歐盟、英國、香港等)正在推出專門的法規,要求穩定幣發行商遵守儲備透明度、監管審計、KYC/AML 等規定。

  • 法律制裁: 對於利用加密貨幣進行非法活動的行為,透過法律手段進行打擊。


結語

因此,一個真正意義上,完全不受任何外部實體控制、透明度極低、且規模龐大到足以挑戰國家金融體系的去中心化加密貨幣,對於主權政府來說,其帶來的潛在風險和挑戰是難以接受的。政府的目標將會是將加密貨幣納入其監管框架之內,使其成為傳統金融體系的補充或受控的一部分,而非取代其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