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 星期三

清朝海禁與現代互聯網防火牆

 

清朝海禁與現代互聯網防火牆

清朝的海禁政策與當代中國的互聯網防火牆(常稱「GFW」或「長城防火牆」)都體現了國家對信息流動和對外交流的限制。

儘管時空背景迥異,清朝海禁與現代互聯網防火牆仍有以下共通點:

  • 國家安全與穩定考量: 兩者最核心的共同點在於維護政權穩定和國家安全。清朝實施海禁,部分是為了防範沿海倭寇侵擾,遏制反清復明勢力與外界勾結,以及維持傳統農耕社會的穩定。類似地,互聯網防火牆的建立,官方論述是為了過濾不良信息、打擊網絡犯罪、防範境外敵對勢力滲透,以確保社會秩序和政治穩定。
  • 信息與交流的限制: 無論是海禁嚴格限制人民出海貿易和對外交流,還是防火牆阻斷特定境外網站和網絡服務,兩者都旨在限制國民獲取外部信息和進行自由交流的渠道。其目標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國民思想和行為的引導與控制。
  • 意識形態的防護: 清朝的海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維護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避免外來文化和宗教的衝擊。當代互聯網防火牆亦有類似目的,即維護官方主流意識形態,過濾被認為是「有害」或「顛覆性」的信息,以避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造成衝擊。
  • 技術與行政手段並用: 清朝海禁的實施涉及嚴格的邊界管制、軍事巡邏以及法律懲罰。而互聯網防火牆則是運用了先進的網絡審查技術(如IP封鎖、DNS劫持、關鍵字過濾等),並輔以行政命令、法律法規對互聯網內容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