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 星期一

出家人前20條戒律(比丘戒)在家人頭5條戒(五戒)與補充戒律

 佛教的戒律分為出家人戒(比丘/比丘尼)與在家人戒(居士戒),下面將詳細說明:


📘 一、出家人前20條戒律(比丘戒)

出家人的戒律記載於《四分律》《十誦律》《根本說一切有部律》等,主要依《四分律》四波羅夷、十三僧殘、兩不定等根本重罪展開。前20條通常是:

🧾 【前四條:波羅夷罪(Parājika,犯者必須還俗)】

  1. 邪淫(與人交合)

  2. 偷盜(竊取財物)

  3. 殺人(殺生包括自殺、教人死)

  4. 妄語(謊稱自己證果)

出處:《四分律》:「若比丘與女人交會者,波羅夷……」
解釋:這四條一犯即自動失去比丘身份,稱為“根本罪”。


🧾 【第五~十七條:僧伽婆尸沙(僧殘,須懺悔懲治)】

  1. 故意觸女身

  2. 與女人單獨無人處共住

  3. 為女人塗身、按摩等

  4. 言語挑逗、調戲女性

  5. 介紹女性給男子淫樂

  6. 為女性做月經、懷孕、分娩等服務

  7. 蓄意教人邪淫

  8. 私藏財物不交待

  9. 教人違反戒律者

  10. 食不淨食(違施主願)

  11. 起瞋打人造成傷害

  12. 造謠或挑撥離間僧團

  13. 假借受戒之名而圖利


🧾 【第十八~十九條:不定罪(疑似重大罪)】

  1. 單獨與女言語曖昧(可能犯淫)

  2. 受施女施物有私意,恐涉淫行


🧾 【第二十條:波逸提(輕罪)中的重條】

  1. 藏有金銀財寶(不得持有現金、黃金、貴金屬)


📖 戒律來源說明:

以上戒條出自《四分律》卷第二至卷第八,依律藏系統整理。例如:

  • 「波羅夷,譬如斷頭,不可復接……」(《四分律》卷二)

  • 「比丘不得藏金銀寶物……」(《四分律》卷八)


🏡 二、在家人頭5條戒(五戒)與補充戒律

✅【五戒】(佛經稱為「人天善法」)

  1. 不殺生

  2. 不偷盜

  3. 不邪淫

  4. 不妄語

  5. 不飲酒

📖 出處:《增一阿含經》、《善生經》、《優婆塞戒經》等

「若優婆塞持五戒者,不墮三惡道,得人天福報。」——《優婆塞戒經》


➕ 補充:在家菩薩戒常見前20條內容(《優婆塞戒經》《梵網經》)

條次 條文內容 解釋
1 不殺生 包括不教人殺,不歡喜殺,不隨喜殺
2 不偷盜 不取未與,不助人竊取
3 不邪淫 婚外性行為或損人道德者
4 不妄語 含謊言、綺語、兩舌、惡口
5 不飲酒 防亂性、失念、生諸過失
6 不賣酒、不教人飲酒 社會與慈悲倫理考量
7 不賣武器毒藥 不助人造業
8 不誣衊三寶 指毀謗佛、法、僧
9 不破壞僧團 挑撥、鬥爭、造謠等行為
10 不食五辛 包括蒜、蔥、蒜苗等刺激性食物
11 不妨礙他人修行 含嘲諷修行者或妨道場清淨
12 不貪施物 對布施物起貪染心
13 不行不正經營 含賭博、欺騙、色誘等職業
14 不自讚毀他 出於競爭、驕慢
15 不見利忘義 貪財忘友、因利害壞善心
16 不聚財不施 應樂於布施
17 不障他佈施 見人布施而譏諷阻擋
18 不擾亂家庭 婚姻破壞、家庭不和
19 不偽裝佛弟子行惡 以佛門名義造惡業者罪更重
20 不忘念正法 常憶念佛法,不背道而行

🧘 小結:出家與在家戒律比較

項目 出家人 在家人
條目數量 比丘250條,比丘尼348條 五戒、八關齋戒、十善等
性質 嚴格修行規範,追求解脫 基本道德,修福修慧
重罪後果 波羅夷→失資格 犯戒可懺悔,不失為佛弟子
精神核心 清淨離欲 善法止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