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聊天室》
📱第9集:
🎁「什麼是無相布施?」——給,卻不執著「我在給」
🧑🎓 學生E:
老師,我捐錢、幫忙、照顧人,但心裡都會想「我人真好」😅
👨🏫 慧能:
這就不是「無相布施」了。真正的布施是:不執著布施者、受施者、施物。
✅ 小結:
無相布施=行善不執著,自利又利他,是修「無我」的起點。
📱第10集:
📖「不立文字,是不是不要看經書了?」——文字不是敵人,執著才是
🧑🎓 學生F:
我朋友說禪宗都說「不立文字」,那幹嘛還讀佛經?
👨🏫 慧能:
佛經是船,讓你過河;但不要把船背在身上走一輩子。
不立文字=不執著語言為究竟。
✅ 小結:
看經不是錯,執著經文才是錯;明理重於記字。
📱第11集:
🧘♂️「定慧要怎麼修?」——不是坐得久,而是心能看、行能斷
🧑🎓 學生G:
老師,打坐一坐就是定嗎?我腿麻但腦還亂耶😵💫
👨🏫 慧能:
定=心不亂
慧=看得清
不是坐相,是行心不動。
✅ 小結:
定慧等持=定中有慧,慧中有定;不分修與用,生活中即是禪。
📱第12集:
👥「誰是我的善知識?」——佛不只是佛像,也可能是你同桌
🧑🎓 學生H:
老師,你說要親近「善知識」,但我身邊都是嘴賤的人😩
👨🏫 慧能:
只要他讓你更清楚自己、幫你轉念,就是善知識。
佛不一定有光圈,也可能是讓你痛醒的人。
✅ 小結:
善知識=提醒你佛性的鏡子,不論是鼓勵還是刺激你的人。
📱第13集:
🌏「修行一定要出家嗎?」——覺悟就在日常
🧑🎓 學生I:
我爸媽說,學佛就要出家清修,不然會被世間染汙…
👨🏫 慧能:
重點不在出不出家,而在你的心是否離塵不染,時時觀照。
✅ 小結:
「出離」不是換地方,而是換心態;在塵不染塵,即是出家人心。
📱第14集:
🧭「怎樣才算走在佛道上?」——發願、實踐、利益眾生
🧑🎓 學生J:
我總覺得佛法很抽象,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走對路…
👨🏫 慧能:
若你能覺知起心動念、改過遷善、助人離苦,那你就是走在佛道。
✅ 小結:
佛道不在遠方,而在當下轉念→行善→發願→圓滿。
📱第15集:
🔄「我常退轉,怎麼辦?」——見性之後,要保任
🧑🎓 學生K:
我有時覺得心很清明,有時又陷入煩惱輪迴,這樣算修行失敗嗎?
👨🏫 慧能:
見性只是開始,真正的功夫是保任=穩定安住在自性中。
✅ 小結:
不要怕反覆,真正的修行就是一次次回到初心,繼續走。
📱第16集(圓滿集):
🏁「整部六祖壇經的重點是什麼?」——見性成佛,在你當下心中
🧑🎓 全體學生:
老師,請你一句話總結《六祖壇經》的核心好嗎?
👨🏫 慧能:
好——「離相即佛,離念即定,見性即道,行持即證。」
🧑🎓 學生們:
意思是,我不等開悟才行動,而是從行動中養成開悟?
👨🏫
沒錯。你每一念清明、每一次慈悲,就是佛性展現。
✅ 圓滿總結:
《六祖壇經》不是要你崇拜佛像,而是讓你發現:
佛從不是別人,是你那顆願意回到覺醒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