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雄心:對英國現代產業戰略的約束理論回應
於公元2025年6月23日,英國政府揭示其《現代產業戰略》——一項大膽的十年藍圖,旨在重塑國家的經濟未來。該戰略清楚表達其雄心:催化商業投資,擴展前沿產業,使英國位於全球創新的最前沿。它提出了國家與產業之間的夥伴關係,旨在打破投資不足與生產力停滯的循環。
雖然此願景值得讚賞,但該戰略面臨著熟悉的陷阱:試圖同時解決一切問題。從約束理論的角度看,這是平庸的配方。若不識別系統的限制因素——國家生產力與繁榮的真正約束——我們將面臨能量在過多方面的分散,優化子系統而非提升整體表現。
讓我們探討此戰略的承諾與陷阱,並為英國政策制定者及產業提供更清晰的方向——尤其是那些不在IS-8之內的行業,從雄心轉向變革。
優勢:方向、投資與包容性
該戰略的長期視野及多部門承諾令人耳目一新。它認識到在人工智慧擾動、地緣政治波動和氣候緊迫的時代,僅依賴以往的商業模式已不再足夠。政府正採取更“強有力”的角色——承諾投入大量公共資本(超過1200億英鎊),簡化監管途徑,並直接解決歷史性的瓶頸,如能源成本、規劃延遲及技能不匹配。
基於地區的做法,賦權於地方集群及基礎產業,亦是另一可喜的演變。這表明更廣泛的理解,即價值不僅在前沿實驗室中創造,也在鋼鐵廠、港口及陶瓷廠中形成。
限制:缺乏明確的約束與焦點
儘管範疇廣泛,該戰略缺乏一個明確識別的系統性約束——限制英國生產力的核心問題。在約束理論中,改進始於識別這一約束,並將所有決策服從於其提升。若無此,甚至大量投資也可能無法產生有意義的產出。
這一約束是否為:
高工業能源成本?
監管惰性?
商業活力不足?
技能缺口?
該戰略與每一項約束都有所接觸,但沒有明確承諾。相反,它部署了一系列廣泛的干預措施——雖然本身有用,但卻可能解決症狀而非根本原因。
此外,對於投資而非生產力的重視是一個概念上的失誤。僅有資本並不能驅動改進。流動性、速度與協同——約束理論生產力思維的基石——在此缺失。我們聽到政府將花費多少,但對於如何快速緩解約束或如何減少經濟中的在製品卻鮮有提及。
IS-8困境:地方最優與被遺忘的多數
該戰略圍繞八個“高增長”行業(IS-8)。雖然專注於這些行業是合理的,但風險明顯:以這些行業為代價優化整體系統。這些行業僅佔英國就業基礎的一小部分。若其成功未能與基礎及周邊產業系統性地聯繫,則可能成為地方最優——改善特定節點的同時,整體經濟卻停滯不前。
非IS-8行業——從建築到物流、教育到零售——極少獲得戰略聚焦。然而,這些行業構成了經濟金字塔的基礎,並常常承受著監管負擔、技能短缺及創新擴散緩慢的最嚴重影響。若無明確計劃以打通這些領域的約束,則上升的潮水可能無法惠及所有船隻。
前行之道:基於約束理論的國家聚焦
為使產業戰略從雄心變為變革,英國必須採取以下步驟:
1. 識別國家約束
政府應委託進行聚焦的當前現實樹分析,以定位限制英國生產力的單一主導約束——無論是監管滯後、電網連接緩慢,或是對風險的文化厭惡。若無此焦點,戰略將變得分散。
2. 將所有政策服從於提升約束
一旦識別,所有政策——能源改革、規劃改革、技能發展、研發資金——應朝著提升約束的方向對齊。這確保了連貫性,並最大化努力的回報。
3. 重視生產力而非投資
投資是手段,而非目的。英國必須採納基於流動的生產力衡量標準:接入時間、招聘時間、出口時間。更快的產出、更少的延遲及更清晰的市場通道,將對國家生產力的提升比數十億的沉沒資本更具成效。
4. 整合非IS-8經濟
應為不在IS-8中的行業制定二級戰略計劃。此計劃必須識別其特定的流動約束(例如,採購周期緩慢、培訓系統分散),並提供低成本、高杠杆的干預措施——如延遲付款規範、公共採購准入或數位能力提升。
5. 確保質量不被遺忘
質量——不僅是產品的質量,還包括實施的質量——必須貫穿所有干預措施。否則,我們將面臨返工、不對齊及浪費努力的風險。該戰略必須強調一次做對的執行及適用性的監管設計。
結論:從計劃到突破
英國的現代產業戰略是邁向正確方向的重要一步。它表明了嚴肅性、長期主義及與商業合作的意願。但要實現真正的變革,必須進一步努力——專注於限制國家生產力的約束,並將所有干預措施對齊以提升該約束。
通過應用約束理論的邏輯,英國可以從一般的雄心轉向具針對性的突破——不僅促進未來產業的增長,還能釋放經濟每個角落的潛力。
讓我們不追求做一切,而是專注於一件能改變一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