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 星期一

我執小劇場》成人練習題30條完整版

🎭【我執小劇場練習】範例完整版


1️⃣ 劇場:

同事提案獲得掌聲,我心裡想:「明明我之前也講過,大家都沒理我…」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覺得自己被忽略、不被肯定=我價值被否定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現在被肯定的是好主意本身,不是對錯或勝負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欣賞別人的成就,也信任自己的價值無需比較

  • 一句自我提醒:
     🌱「光不只照我,也能照別人,我一起歡喜就好了。」


2️⃣ 劇場:

主管沒表揚我,我想:「是不是我做得不夠好?」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需要被肯定才有存在感=我執住「成績代表我」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我的努力不會被忽略,無需每次都要表面肯定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安住當下行善,不依外境評價自我

  • 一句自我提醒:
     🌱「努力是修行,不是表演。」


3️⃣ 劇場:

朋友沒回訊息,我心想:「她是不是在故意疏遠我?」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把一個小反應放大成「針對我」的戲碼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她可能只是忙或分心,並不代表關係變差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給他人空間,也讓心安住不猜測

  • 一句自我提醒:
     🌱「空白,不一定是拒絕。」


4️⃣ 劇場:

另一半遲到,我怒:「我根本不重要!」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將小事等同於「我被否定」,綁在自我價值上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遲到是事實,不必等於我被忽略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用平常心接住狀況,用信任代替猜測

  • 一句自我提醒:
     🌱「我值得被重視,也能不靠證明。」


5️⃣ 劇場:

對方沒站我這邊,我想:「你不是應該挺我嗎?」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要求對方必須「站在我這邊」才能表示關心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他能保持中立,代表信任我能處理自己的情緒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讓關係多元,不是情緒綁架

  • 一句自我提醒:
     🌱「支持,不等於偏袒。」


6️⃣ 劇場:

我提案被打槍,臉馬上僵:「你憑什麼說我不對?」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將意見的拒絕變成「否定我整個人」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拒絕想法≠拒絕我;這是意見互動,不是人身攻擊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學會接納回饋,不讓我執遮蔽學習

  • 一句自我提醒:
     🌱「反對意見,不是反對我。」


7️⃣ 劇場:

情人節沒收到禮物,我默默傷心:「我是不是被當成理所當然了?」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把愛的表達定義成「物品」與「形式」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禮物只是形式,不代表愛多或少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多看平常的付出,而非依賴節日儀式感

  • 一句自我提醒:
     🌱「日常裡的溫柔,勝過節日的煙火。」


8️⃣ 劇場:

別人被稱讚,我心裡冷:「我做那麼多怎麼沒人提到我?」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將「表揚」當成肯定自我的唯一依據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他人被讚不代表我被忽略,我可以為他歡喜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修「隨喜功德」,不貪名聞利養

  • 一句自我提醒:
     🌱「看到別人被看見,也是一種覺醒。」


9️⃣ 劇場:

打坐時旁邊人很安靜,我覺得:「我心很亂,我是不是不適合修行?」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把表現好壞與「我值不值得成佛」綁在一起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亂是自然的現象,不代表我不好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接受當下如實,不貶不驕

  • 一句自我提醒:
     🌱「打坐不是比靜,是學看心亂。」


🔟 劇場:

看到別人教得比我受歡迎,我想:「我是不是沒價值?」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將價值建立在「比較」與「外在肯定」上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每人有不同因緣,我的價值不需與他人爭光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欣賞差異,共成善法因緣

  • 一句自我提醒:
     🌱「光不搶光,光加光更亮。」


11️⃣ 劇場:

傳了長長一段訊息,對方只回「喔」,我怒:「是在敷衍我嗎?」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把別人的簡短反應解讀為「對我不夠重視」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他可能當下沒空展開回應,不一定是冷漠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接受他人的節奏,也照顧自己的期待

  • 一句自我提醒:
     🌱「簡短回覆,不等於輕視。」


12️⃣ 劇場:

被分配掃地,我心想:「又是我?別人都閃得乾乾淨淨!」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覺得自己被犧牲,是別人都在剝削我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掃地是義務,不是屈辱,能清境亦清心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發心服務,不再以自我定位工作價值

  • 一句自我提醒:
     🌱「清掃不是低等,是利他修行。」


13️⃣ 劇場:

我努力主持活動,結束時沒人感謝我,我心想:「我做了都白做?」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在意回報、肯定,來證明我的存在與努力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付出是自利他利,結果不需外在衡量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將善行歸於法,不歸於我

  • 一句自我提醒:
     🌱「無聲的回應,也是一種成就。」


14️⃣ 劇場:

做簡報時被挑錯,我臉紅心跳:「好丟臉!」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把小錯誤當作「人格否定」,怕別人瞧不起我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錯誤是成長一部分,不會定義我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學會面對失誤,轉羞愧為學習力

  • 一句自我提醒:
     🌱「丟臉只是感覺,不是事實。」


15️⃣ 劇場:

朋友最近跟別人比較親近,我酸:「他果然只是玩膩我了。」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將關係變動視為「我被遺棄」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關係自然流動,不代表誰不重要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修「無常中保持慈心」的功課

  • 一句自我提醒:
     🌱「人走近或遠,都不減我的價值。」


16️⃣ 劇場:

師父沒注意我,我默默心涼:「是不是我不夠好?」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用他人眼光來決定我是否值得修行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修行是與法的關係,不是求存在感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從法中求見自性,不依賴關注

  • 一句自我提醒:
     🌱「清淨心不靠目光。」


17️⃣ 劇場:

在家庭聚餐中我話不多,回家後難過:「我是不是很邊緣?」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把沉默等同於「沒價值」或「不被喜歡」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話多或少不是衡量價值的指標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安心做自己,不急著填空

  • 一句自我提醒:
     🌱「沉默,也能有份量。」


18️⃣ 劇場:

我提醒別人注意,他不回應,我怒:「你根本沒把我放在眼裡!」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用別人的反應來定義我的影響力與重要性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別人的反應與我無關,提醒已盡責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不執著果報,只發清淨動機

  • 一句自我提醒:
     🌱「我說了,功德已圓滿。」


19️⃣ 劇場:

我提出意見被打斷,我心裡OS:「我說的話這麼不重要?」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把「話被打斷」理解為「我被否定」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交流中插話不等於不重視,可再補充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培養柔軟表達與理解的空間

  • 一句自我提醒:
     🌱「話語的價值,不在語速與反應。」


2️⃣0️⃣ 劇場:

學弟提問,大家都誇他聰明,我暗想:「我問時怎麼沒人說我聰明?」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渴望被讚美、被肯定,與他人比較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別人的進步是好事,不減我的光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隨喜他人好行,也祝願自己精進

  • 一句自我提醒:
     🌱「稱讚不分你我,光越多越溫暖。」


2️⃣1️⃣ 劇場:

我安排的活動被臨時取消,我氣:「這不是在否定我嗎?」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將事情本身等同於「對我的態度」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安排更動很正常,不是人身攻擊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練習彈性心,從執著中鬆開

  • 一句自我提醒:
     🌱「事件不是評價,是因緣流轉。」


2️⃣2️⃣ 劇場:

朋友沒給我生日祝福,我難過:「我是不是不重要?」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把儀式感當成友情的證明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心意不是靠時間點才成立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以感恩看待當下,不落入期望框框

  • 一句自我提醒:
     🌱「友情不是一則訊息,而是一種關係。」


2️⃣3️⃣ 劇場:

朋友最近不太分享心事,我心想:「是不是他覺得我不夠懂他?」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將對方沉默解釋成對我否定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每個人處理情緒方式不同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做一個安靜的陪伴者

  • 一句自我提醒:
     🌱「不說話,也是一種信任。」


2️⃣4️⃣ 劇場:

我在團體中講話被忽略,我懷疑:「我是不是很無存在感?」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將回應頻率=存在價值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沉默不代表不被需要,有人默默在聽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放下「被看到」的慾望,回到心的安穩

  • 一句自我提醒:
     🌱「真誠的聲音,時間會聽見。」


2️⃣5️⃣ 劇場:

禪修時被批姿勢不正,我想:「你憑什麼管我?」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不喜歡被糾正,覺得被侵犯自我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建議可能是善意,值得我檢視修正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從批評中修正,捨我慢生智慧

  • 一句自我提醒:
     🌱「放下我好,才會變好。」


2️⃣6️⃣ 劇場:

看到別人禪修很穩,我慚愧:「我怎麼這麼差?」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把「好不好」變成「我值不值得」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每人進度不同,努力本身就是修行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穩住初心,不比較、不懷疑

  • 一句自我提醒:
     🌱「修行不是競賽,是回家的路。」


2️⃣7️⃣ 劇場:

別人傳錯消息,我急著澄清:「我不能讓別人誤會我!」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認為被誤解=人格損失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不需每次都解釋,真心會被看見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安住清淨心,讓因緣自解

  • 一句自我提醒:
     🌱「誤會終將散,心不必慌。」


2️⃣8️⃣ 劇場:

師兄說我講錯經文,我回嘴:「你才講錯咧!」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怕輸、怕丟臉,被指正就反擊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錯就改,是謙卑修行,不是輸贏比拚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學會放軟、調伏傲心

  • 一句自我提醒:
     🌱「錯了不可怕,扛住才自在。」


2️⃣9️⃣ 劇場:

每次修行遇障礙,我心想:「是不是我沒佛性?」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將「煩惱」誤當成「無價值」的證明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障礙即道場,佛性從未遠離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在每一次煩惱中,生起轉念

  • 一句自我提醒:
     🌱「煩惱現,正是佛性發現之門。」


3️⃣0️⃣ 劇場:

聽到「你太在意自己了」,我馬上反彈:「我哪有!」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急於否認,因為不想面對自己的我執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提醒可能是真的,是我覺醒的機會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真誠照見自己,不防衛

  • 一句自我提醒:
     🌱「我執不是錯,是起修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