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 星期一

我執小劇場・家庭場景版》30 條完整版

📘《我執小劇場・家庭場景篇》完整版(30條 × 修心四練習)


1️⃣

媽媽說「你這樣做不對」,我馬上反擊:「你永遠只會挑我毛病!」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將建議視為貶低,覺得被針對、沒被理解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也許她只是想幫我更好,不一定是批評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聽懂語氣背後的關心,不先防禦

  • 一句自我提醒:
     🌱「語氣刺耳,心意不一定冷。」


2️⃣

爸爸沒出席我的活動,我默默心酸:「我是不是不夠重要?」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把缺席等於否定我、忽視我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也許他因身體或工作無法到場,非出於冷漠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放下「形式愛」的執著,體會多元表達

  • 一句自我提醒:
     🌱「不在場,不代表不在乎。」


3️⃣

我做家事,弟妹都沒幫,我心想:「家事都我一人做,是不是我好欺負?」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把做事視為「吃虧」、犧牲自我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這是利他修行的好機會,也能學表達需求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做中學忍,也學適時溝通

  • 一句自我提醒:
     🌱「付出不是吃虧,是培養量心。」


4️⃣

我分享心情,爸媽說:「不要想太多。」我覺得被敷衍、否定。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期望他們照著我的方式傾聽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他們可能不知道怎麼回應情緒,但不代表沒在聽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降低期待,擴大理解空間

  • 一句自我提醒:
     🌱「他們的回應方式,也是一種表達。」


5️⃣

我打掃房間,家人沒誇我,我心裡覺得:「我努力都白做。」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把肯定當成衡量價值的依據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清淨心不求掌聲,善行自成光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練習無求之施,轉名利心

  • 一句自我提醒:
     🌱「沒有讚美,也是成就。」


6️⃣

長輩批評我選的科系,我想:「你根本不懂我!」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認為意見不同就是「不尊重我」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他可能擔心我未來,只是用錯方式表達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分辨「關心」與「干涉」,不過度對立

  • 一句自我提醒:
     🌱「不理解,不等於不關心。」


7️⃣

家人總愛比較孩子,我心想:「我永遠都是最不被看見的那個。」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把別人的話變成我價值的裁決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我能認識自己,無需透過比較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培養內在價值感,不靠評比生存

  • 一句自我提醒:
     🌱「不被稱讚,也能自光自照。」


8️⃣

我請媽媽幫忙,她說沒空,我心想:「你總是忽略我!」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以拒絕等於否定我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她有自己的限制,不等於對我不在意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練習獨立,也體諒他人當下的狀態

  • 一句自我提醒:
     🌱「愛不一定能馬上到,但一直都在。」


9️⃣

家人用命令語氣跟我講話,我心想:「我不是僕人!」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認為語氣等於對我不尊重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可能是語氣習慣,並非輕視我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用善語溫和回應,不以氣還氣

  • 一句自我提醒:
     🌱「我可以做鏡子,而不是火種。」


🔟

我主動幫忙買晚餐,結果點錯被罵:「怎麼那麼不小心!」我超委屈。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將批評視為否定我整個人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錯了就改,不等於我沒價值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聽進指正,練習承擔不委屈

  • 一句自我提醒:
     🌱「批評不是貶低,是調整的力量。」


1️⃣1️⃣

家人說:「你看你表弟多努力,你呢?」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覺得自己被看不起,被拿來比輸了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每個人因緣不同,努力不需被他人定義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用自己的步伐努力,不與人比較

  • 一句自我提醒:
     🌱「比較是業風,不是本性。」


1️⃣2️⃣

我講話時,家人打斷我,我覺得「我根本沒人在乎」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將一時的打斷解讀為「我沒價值」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也許他們只是著急,非刻意忽視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平靜補充、不急證明存在感

  • 一句自我提醒:
     🌱「沉著說完,比搶快更有力。」


1️⃣3️⃣

我回家晚沒人問候,我心想:「我根本就是透明人。」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用他人的沉默定義我的存在感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家人有時忙碌、慣性沉默,不等於不關心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主動傳遞溫度,不等待注意力

  • 一句自我提醒:
     🌱「我不需要被看見,才能發光。」


1️⃣4️⃣

我生日被忘記,我沉默,但內心嘆:「我果然不被重視。」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將一日的遺忘視為感情總結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記不記得生日,不是衡量愛的唯一方式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以理解代替受傷

  • 一句自我提醒:
     🌱「記不記得,不減深層連結。」


1️⃣5️⃣

家人問太多我不想說的事,我不爽:「幹嘛要控制我?」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將關心視為侵犯與干涉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他們的方式或許笨拙,但動機是愛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溫和表達界線,不以怒對待愛

  • 一句自我提醒:
     🌱「設界線,不代表切斷情。」


1️⃣6️⃣

弟妹在我靜心時吵鬧,我怒火升:「一點安靜都不能給我嗎?」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認為別人必須配合我的狀態,才能靜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靜心是從內在起,不靠外境成就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在動中練靜,不執境轉心

  • 一句自我提醒:
     🌱「境吵不擾心,心靜不畏鬧。」


1️⃣7️⃣

家裡的決定沒問我,我心裡堵:「當我是什麼?裝飾嗎?」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將被忽略解釋為「我沒地位、沒分量」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可能只是忙中疏忽,不是有意排斥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溫和表達需求,而非內心攻擊

  • 一句自我提醒:
     🌱「被忘不是被否,有說就有轉。」


1️⃣8️⃣

家人說:「你就是那種人」,我氣:「你根本不了解我!」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覺得自己被標籤、被否定整個人格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那只是他們一時的評語,不等於我全貌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放下反擊,讓行動證明自己

  • 一句自我提醒:
     🌱「評語如風,我是山。」


1️⃣9️⃣

我幫忙買菜,結果被嫌貴,我超憤怒:「我好心被當狗肺!」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把小指正當成全盤否定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被提醒不等於不被肯定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善用回饋,累積經驗

  • 一句自我提醒:
     🌱「被指正,是走得更穩的開始。」


2️⃣0️⃣

吃飯沒人等我,我覺得「我就是那個不重要的人」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將一餐時間視為人際定位的象徵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每個人肚子餓程度不同,不必對號入座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調整心量,不讓小事變心病

  • 一句自我提醒:
     🌱「溫飽先行,心後相聚。」


2️⃣1️⃣

爸媽老誇別的兄弟姊妹,我悶:「我有做事你都看不見」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渴望公平,覺得被偏心=我不被愛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可能只是他們表達有限,不代表不愛我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欣賞他人,也珍惜自己

  • 一句自我提醒:
     🌱「他人被誇,不搶我光。」


2️⃣2️⃣

爸媽說我懶,我怒:「你們懂什麼?我哪有!」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認為自己被否定,不配被尊重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也許我最近狀態真的有落差,是提醒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接納他人眼光,內視修正

  • 一句自我提醒:
     🌱「聽不等於全接,照見即可轉。」


2️⃣3️⃣

我被誤會,急著解釋:「你們都冤枉我!」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無法承受被誤解=等於我名譽受損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誤會會淡,清淨心才不亂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從誤會中修忍辱與沉穩

  • 一句自我提醒:
     🌱「真理不怕誤解,時間會說話。」


2️⃣4️⃣

我想轉學,爸媽潑冷水:「你撐得住嗎?」我覺得他們看不起我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將質疑視為否定,而不是關心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他們怕我受傷,是因為在意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用行動讓他們理解,而非爭辯

  • 一句自我提醒:
     🌱「不被理解,也可以堅持願力。」


2️⃣5️⃣

晚餐不是我喜歡的,我心想:「沒人在乎我喜好」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把菜色等同於「我不被重視」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不是每餐都能配合每個人,應該理解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轉心味為法味,知足即樂

  • 一句自我提醒:
     🌱「少一味,不減福。」


2️⃣6️⃣

家人說:「你永遠都這樣」,我怒:「你才老愛貼標籤!」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無法忍受定型,感覺我被關死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我可以用行動打開新印象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放下對錯,改變印象從現在開始

  • 一句自我提醒:
     🌱「今天的我,可以刷新過去。」


2️⃣7️⃣

爸媽總替我做人生決定,我心想:「我到底有沒有選擇權?」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認為自主被奪走=不被尊重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或許他們怕我受傷,也許只是方式不成熟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學會平和爭取,不反應化為對立

  • 一句自我提醒:
     🌱「我的選擇,也可以讓人放心。」


2️⃣8️⃣

我說累了被質疑「是不是你偷懶」,我委屈又生氣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認為別人質疑=我被侮辱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或許他們不了解我真實情況,我可以溝通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學表達而不封閉

  • 一句自我提醒:
     🌱「被懷疑不等於我沒真實。」


2️⃣9️⃣

爸媽說「佛法太空」,我反駁:「你們根本不懂信仰!」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將佛法等同於我的面子與身份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佛法不須被認同,重要的是我實踐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以行動護法,不爭辯護我執

  • 一句自我提醒:
     🌱「法不在口爭,在心照。」


3️⃣0️⃣

家裡布置佛堂沒問我,我悶:「當我透明喔?」

  • 第七識我執怎麼動?
     我覺得自己被排除,等於不被尊重

  • 放下我執後的新觀點:
     信仰是心共修,不拘一形式

  • 我要種下的新心種子:
     我願意隨喜成辦,不執掌控

  • 一句自我提醒:
     🌱「佛在我心,不在我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