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全面削減成本:英國支出危機的單一系統性解決方案
對於繁忙的讀者來說,以下是解決方案:擺脫強迫所有政府部門平均削減成本的政策,可以立即解決低收入和高支出的長期財政不穩定問題。 相反,政府必須採取一種科學的、單一重點策略:找出一個或兩個關鍵瓶頸(限制因素),這些瓶頸阻礙國家交付規定的服務(公共價值),並僅向這些瓶頸傾注資源。
這可能需要接受非關鍵部門在局部層面以「低效」方式運作,但整體系統產出——每花一鎊所交付的公共價值——將會大幅提高,從而無需懲罰性加稅或放棄社會職責即可彌補財政缺口。這是一個突破性的解決方案,而非妥協。
問題:浪費的惡性循環
英國面臨著長期的財政失衡,目前政府支出超過 GDP 的 45%,遠超歷史上 37-38% 的稅收上限 。我們的政治論述陷入了持續的衝突:各黨派爭論是應該提高稅收(被認為在經濟上已達上限)還是削減基本服務(福利、醫療、教育)。
這種在社會高需求和削減預算壓力之間的搖擺,並非無能的體現,而是我們對管理思維方式存在根本缺陷的結果——這種缺陷根植於必須在所有地方追求效率的信念。
反覆出現的財政危機和持續無法履行公共職責的根源,就在於這種過時的管理思維——最大化部門各自獨立的「局部效率」(「成本世界」模式)的根深蒂固的習慣。
在政府中,這表現為:
普遍削減成本: 每個部門,無論是否為瓶頸,都被要求減少其營運費用(OE)。這種不加區分的削減損害了系統交付服務的整體能力(產出),即使進行了這些削減。
關注症狀: 當公共服務失敗時(例如,醫院等候名單激增,或基礎設施項目停滯),即時的、反應性的政治反應是暫時向受影響的區域投入金錢來治療症狀,但這很少能解決根本原因,導致症狀復發。
績效衝突: 各部門專注於實現自己的預算目標,卻因為未能支持系統中最薄弱的環節,而無意中損害了其他關鍵服務的績效。
突破:專注於最薄弱的環節
解決方案源於將科學的因果分析(稱為思考過程)應用於複雜系統,將目標從最小化成本轉變為最大化交付公共價值的速率(產出)。
該策略基於一個簡單的常識觀察:每個系統都像一條鏈子:其整體強度僅由其最薄弱的環節(限制因素)決定。
實現財政穩定的四個步驟:
識別限制因素: 找出目前限制政府最大化產出能力的一個政策、程序或特定的產能短缺。在一個服務導向的民主社會中,這通常是一個政策限制,例如阻止病床供應的醫院出院政策,或是阻礙基礎設施交付的漫長行政處理時間。
利用限制因素: 確保這個限制性資源以最大效率運行,沒有停機時間、浪費時間或錯誤。
使其他一切服從: 至關重要的是,使所有其他部門服從於支持限制因素,即使這意味著非限制性資源必須閒置或以低於其理論效率運行。例如,如果官僚規劃是瓶頸,則注入資源是為了讓所有行政時程服從於規劃部門所能維持的最大速度。在非限制性領域花錢(例如,將非瓶頸醫生或教師的數量增加一倍)對整體系統產出幾乎沒有好處。
戰略性提升: 只有在步驟 2 和步驟 3 最大化之後,政府才應該投資於增加限制因素本身的產能。這意味著目前廣泛支出的數十億資金(例如 1,810 億英鎊的一般福利或 940 億英鎊的教育 )被重新導向,並僅優先用於能顯著提高單一瓶頸產出的解決方案,從而創造出一個巨大的槓桿點。
這種方法保證了納稅人的每一鎊錢都能提供最大化的公共服務交付增長,使政府能夠在不累積嚴重債務的情況下履行其漸進式的社會職責。它用專注於根本原因的戰略行動,取代了不斷的救火——治療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