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語言如何打造「我們 vs 他們」的權力關係(跨話語扣環)

 語言如何打造「我們 vs 他們」的權力關係(跨話語扣環)


很多語言不只是形容人,而是在劃分誰是「正常人」「主流」「我們」,誰是「外人」「問題」「他們」。語言像一個「扣環」,把不同的社會場域扣在一起,同時製造權力差異。Susan Gal 把這種現象稱為跨話語扣環

核心重點是:
當 A 群體在「命名、描述」B 群體時,其實也在定義 A 自己。語言成為創造身分與權力的工具。

舉例來說:

• 在日本,男性知識份子曾「發明」一種所謂「女性語」。真實的女性根本沒有那樣講話。這種語言只是創造出一種「理想的女性形象」,讓男性看起來更現代、更文明。語言不是描述現實,而是製造社會秩序。

• 在匈牙利,社工用「好母親」「壞母親」這種語言分類來決定誰配得到補助,讓社工掌握了判斷與分類他人的權力,同時也在建立自己「專業、更懂母親」的地位。

• 極右政客發明「吉普賽犯罪」一詞,使羅姆人天生被連結到犯罪。這個詞同時塑造政客成為「敢講真話、保護國家的人」。語言一扣,就出現了「危險的他者」與「勇敢的保衛者」。

重點在於:
語言不只是客觀報導,它是在重塑現實

所以當你聽到別人說:「年輕人講話就是這樣」「外省腔聽起來很⋯」「那是新住民口音」「那是支語」
請問問自己:
這樣的說法連結了哪些社會群體?
誰在透過語言分類獲得更高的位階或更好的形象?

這就是跨話語扣環最關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