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藝術與科學:框架與解決長期管理問題的三個標準
關於管理究竟是「藝術」還是「科學」的爭論,通常以一個令人不滿意的陳腔濫調告終:它是「兩者的結合」。然而,一種根植於系統思考的嚴謹方法則主張,要解決任何組織中最頑固、最「棘手」的問題,管理必須被視為一門明確的科學。
這門科學並非關乎缺乏情感的流程,而是關乎有效的診斷。它認為,衡量一個解決方案的真正標準,在於其能否滿足特定的、可證偽的準則,從而將長期困擾組織的問題轉變為可解決的挑戰。
管理學:永遠是一門科學
管理是「藝術」的觀念,通常是因為組織充滿了複雜、帶有情感的人。處理不同個性和爭取認同似乎需要技巧,即「藝術」。然而,核心的業務問題——例如庫存為何激增或銷售為何停滯不前——需要以證據為基礎的、邏輯性的診斷,這完全屬於科學的範疇。
根據科學哲學的定義,一個解釋如果既可檢驗又可證偽,就被認為是科學的,這意味著它必須有明確的邊界條件,說明在何種情況下它將失效。將此應用於商業領域,就定義了良構問題(Well-Posed Problem):一個具有清晰參數的問題,能夠邏輯地排除不良的解決方案。
以這種方式框架問題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它促進了輕鬆的認同,通過限制競爭方案的數量使執行更為精確,如果解決方案失敗,也能準確識別出是哪裡出了問題。
良構問題的三個核心準則
對於組織中長期存在的頑疾——那些儘管多次嘗試解決卻仍然反覆出現的問題——問題的定義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核心準則:
1. 理解相互關聯性並找出槓桿點
在一個系統中,問題絕非孤立存在。銷售平平不只是「銷售問題」;它與員工士氣低落、營運利用率低以及成本上升等問題有著因果關聯。
第一步是繪製這些跨領域和跨部門的因果鏈接圖,以找出槓桿點(Leverage Point)或熱點。這個熱點是所有其他症狀的根源。透過識別這個核心,你可以將焦點從處理症狀轉向解決機能障礙的真正源頭。
2. 解決隱藏的悖論(雙贏方案)
長期問題持續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一個隱藏的衝突或悖論。管理者通常憑直覺知道槓桿點在哪裡,但卻陷入僵局,擔心以直覺的方式解決核心問題會危及另一個領域的關鍵需求。
例如,增加庫存可以提高產品可用性(銷售勝利),但同時增加了成本(財務損失)。一個簡單、片面的解決方案總會被否決或在其他地方造成損害。一個真正科學的、良構的問題要求闡明這個悖論,並制定出能同時滿足雙方需求的雙贏解決方案。這通常意味著打破一個根深蒂固但錯誤的假設,從而跳出衝突的循環。
3. 釋放管理能力
一個強大解決方案的最終檢驗是其系統性影響。由於該解決方案針對了核心問題(槓桿點)並解決了隱藏的衝突(悖論),它應該像**「銀彈」**一樣發揮作用,引發一連串的正面效應,消除許多原有的症狀。
當症狀消失時,結果是巨大管理能力的釋放——原本用於救火、管理內部衝突,以及處理與這些邊緣問題相關的行政管理的時間、精力和資源都得以解放。如果一個解決方案沒有釋放管理能力,那麼它就沒有真正解決那個長期問題。
最具同理心的行動
最終,運用科學方法解決長期問題,是管理者可以執行的最具同理心的行動。儘管個人化的同理心對於單獨互動很重要,但組織中大多數**「人的問題」——例如跨職能衝突、部門間的權力鬥爭,以及季末趕工造成的高壓——都源於系統性根源**。
比起只會溫言軟語或個人安慰的管理者,那位解決了系統性問題(例如,消除了員工在季度末必須工作 90 小時的需求)的管理者,能夠更持續地大規模改善人們的生活。透過戴上科學家的帽子,管理者可以做出真正持久的影響,從而轉變組織環境,培養出一個衝突更少、效率更高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