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隱藏的稅負:解析威廉・里斯-莫格《世界通貨膨脹的危機》中反對法定貨幣的核心論點
威廉・里斯-莫格(William Rees-Mogg)於 1974 年出版的《世界通貨膨脹的危機》(The Crisis of World Inflation)對現代貨幣體系提出了尖銳而毫不妥協的批判。該書的核心論點圍繞著法定貨幣(Fiat Currencies)因其內在缺陷而最終走向失敗的歷史必然性。法定貨幣是一種由政府宣佈為法定支付工具,但沒有黃金等實體商品支持的貨幣。
法定貨幣的固有缺陷
里斯-莫格認為,歷史提供了明確的教訓:所有法定貨幣,無論發行它的政治體系為何,最終都因通貨膨脹而失敗。根本原因在於政府難以抗拒印製鈔票的誘惑,將其作為解決財政問題的短期手段。這一過程在 2008-09 年金融危機後的紓困,以及 COVID-19 疫情期間大規模的貨幣創造中表露無遺,並不可避免地導致貨幣價值的侵蝕。
通貨膨脹即是隱藏的稅收
作者將通貨膨脹不僅定義為物價上漲,更從根本上視為一種隱藏的稅收——即國家以隱蔽的方式掠奪公民財富。徵稅在政治上困難重重,但印製鈔票為政府(無論是民主還是專制政權)提供了一種更容易、更不明顯的機制來攫取購買力。
書中利用歐文・費雪的貨幣數量理論,即著名的 MV = PT 費雪方程式,來解釋這一機制:
M (Money Supply): 經濟體中的貨幣數量。
V (Velocity): 貨幣的流通速度。
P (Prices): 一般物價水平。
T (Transactions): 交易數量。
里斯-莫格指出,當政府大幅增加貨幣供給(M)時,為了使方程式保持平衡,最容易發生的結果是價格(P)上漲,以吸收體系中多餘的貨幣。這本書是對政府貶值貨幣行為的基礎性警告,並間接鼓勵讀者考慮能夠抵禦貨幣不穩定性的實質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