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 星期三

漢弗萊·阿普爾比爵士的牛津演講:將文官策略應用於跨大西洋管理

雜誌報告:馴服美國主宰者

漢弗萊·阿普爾比爵士的牛津演講:將文官策略應用於跨大西洋管理

賽義德商學院的學生和教職員工最近有幸聆聽了榮譽退休常務次官漢弗萊·阿普爾比爵士一場罕見且極具洞察力的演講,內容關於控制行政上司的微妙藝術。漢弗萊爵士詳細介紹了在白廳圈子裡被稱為「家教訓練」(house-training)的方法論,用於管理政治大臣。

我們編輯部相信,這些原則完全適用於我們的倫敦畢業生,他們肩負著管理美國高層主管的任務——這些主管通常是成就卓著但卻是臨時性的「空降」老闆,由美國總部派來監督歐洲地區。正如大臣們上任時常帶著「不成熟的想法」一樣,美國副總裁們也可能充滿破壞性、快速修復的策略,威脅到當地業務的穩定運作。

核心衝突始終如一:經驗豐富、永久性的當地員工(相當於漢弗萊爵士的文官系統,充斥著牛津和倫敦大學的畢業生)必須引導一位通常缺乏經驗、頻繁更迭的政治或企業主宰者,以確保最佳、可預測和行政性的結果。正如漢弗萊爵士所暗示的,潛在的真相是「無常即無力」——臨時的老闆必須高度依賴永久性的員工。

以下是漢弗萊爵士的 12 項基本戰術,已轉譯為成功的企業應用:


企業應用戰術

  1. 用數據淹沒上司

    必須讓老闆「持續地被壓倒」。就像哈克大臣一樣,美國高層應收到大量不必要的地區報告和背景提交資料——現代版的沉重「紅色公文箱」。這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用於挑戰實質性政策或產生「聰明想法」的智力能量。

  2. 吸納初始戰略

    利用老闆的早期雄心,在他們表達新的戰略目標後幾分鐘內就呈上實施草案提案。這製造了「驚人的效率」的假象,並確保新計劃的執行立即被納入地區員工現有的行政基礎設施和優先事項。

  3. 日程表的牢籠

    確保老闆的日程表「總是排滿」。利用耗時的內部會議、對遙遠地區辦事處的訪問(「省級訪問、國外考察」)和儀式性的演講來「製造活動」。這能讓老闆「離開部門事務將近兩週」,讓當地團隊能夠妥善地運營局面。

  4. 延遲原則

    當老闆提出一項有風險或破壞性的政策時,採用蓄意拖延。這包括原則上同意該政策,但不斷質疑其方法論、時機或可行性——這是文官系統挫敗行動的經典策略。

  5. 信息控制

    實施「知情權」原則。美國老闆不應該知道「有些事情大臣最好不要知道」。這阻止了老闆獲取可能被競爭對手或總部用來對付他們的信息(「被英國廣播公司俘虜和折磨」,或企業對應物),使他們能夠在公開場合保持「深信不疑,因而具有說服力」。

  6. 官僚主義的制動器

    如果老闆催促加快速度,立即引入大量「令人生畏的行政問題」。這些障礙——例如所需的法律諮詢或合規審查——巧妙地提醒高層,官僚主義是快速、激進變革的天然制動器。

  7. 專責小組陷阱

    跨部門委員會是「一個絕望的官僚的最後避難所」。任何不便的項目都應轉交給一個廣泛的、跨職能的工作組(或專責小組),其職權範圍模糊,從而保證該倡議將在層層諮詢和文書工作的重壓下「緩慢扼殺」。

  8. 高級文官語言護盾

    起草所有執行摘要和通訊時,使用故作晦澀、複雜且專業的委婉語言。這「模糊和混淆了問題」,使局外人無法理解,確保員工的可否認性,並為高層保持「暫時的安全」。

  9. 利用職業發展

    確定老闆的主要企業野心(例如晉升、高層職位)。謹慎地將部門的支持和積極的外部觀感與高層對地區穩定性的順從聯繫起來。這提醒老闆,永久性員工控制著對其職業道路至關重要的環境。

  10. 戰略性奉承

    當老闆不可避免地屈從於永久性員工的政策時,提供有針對性、精緻的讚揚。暗示該高層展現了「令人羨慕的知識彈性」或「道德上的機動性」。這強化了老闆認為自己非常聰明和有效的信念,從而鼓勵未來的順從。

  11. 危機救援

    等待一場政治災難或醜聞——通常是老闆因快速決策而造成的。然後,介入並提供一個準備好的解決方案以確保其企業生存。代價始終是高層對行政優先事項的無條件同意,提醒他們當地員工是他們「對抗政治毀滅的唯一保護」。這是終極的交換條件(quid pro quo)。

  12. 永久警惕

    始終維持對信息流的控制。正如大臣們被他們的私人秘書記錄和監視一樣,當地員工必須保持為機密的獨家保管者。這種永久性確保了穩定,因為「權力伴隨著永久性」,而永久政府的角色是確保政治階層保持順從。


這些方法,經過數個世紀的英國治理錘煉,證明了有效的管理與其說是直接控制,不如說是控制領導者的環境、工作量和觀感。通過採用漢弗萊爵士的技巧,倫敦團隊可以確保他們的美國主宰者「很快就被家教訓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