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日 星期五

荷蘭式勇氣」:一個關於侮辱與酒精的歷史源流

 

「荷蘭式勇氣」:一個關於侮辱與酒精的歷史源流


在英語中,「Dutch courage」(荷蘭式勇氣)是一個廣為人知、但帶點酸溜溜的詞彙。它指的只不過是藉酒壯膽,並非真正的勇氣。然而,這只是眾多歷史上以「Dutch」(荷蘭)一詞來嘲諷、貶低或侮辱的英語慣用語之一。問題是:英國人為何單單挑選荷蘭人來進行這種語言上的冷嘲熱諷?而現代的荷蘭人又如何回應這個長達數世紀、奇特的傳統?

刻薄的起源:嘲諷競爭對手

這些「荷蘭」式侮辱的根源,深深植根於大航海時代的動盪時期,以及隨後對全球海權和貿易主導權的爭奪戰中。當時的主要對手並非英國與法國,而是英國與荷蘭

這場激烈的競爭升級為英荷戰爭(主要在十七世紀中葉),這是一系列為爭奪貿易路線和海上霸權而發生的殘酷海戰。據歷史學家稱,正是在這段時期,以「刻薄」聞名於世的英國人開始將語言武器化。他們創造出各種短語來嘲笑他們的經濟和軍事對手,將他們描繪成小氣、刻薄、醉酒或混亂的人。

Dutch courage」這個慣用語,據信正是在這些戰爭期間起源的。一個理論認為它與荷蘭士兵和水手在戰前飲用jenever(荷蘭氈酒,即荷蘭杜松子酒)有關——英國人將這種「鎮定神經」的嘗試,斥為只是單純的醉酒,而非真正的英勇。

「荷蘭」式刻薄語錄

「Dutch courage」絕非唯一的例子。其他常見的歷史性諷刺語包括:

  • Dutch Uncle(荷蘭叔叔):指一位過於嚴厲、苛刻,只會嚴厲訓斥或批評,從不讚揚的人。

  • Dutch comfort(荷蘭式安慰):這是一種拐彎抹角的「安慰」,意思是「你本來可以更慘的」,但表達方式毫無幫助,甚至帶點嘲諷(例如:「你應該慶幸你只是丟了錢包,而不是丟了工作!」)。

  • Dutch concert(荷蘭式演奏會):形容一片嘈雜,一個混亂的音樂表演,每個樂手都演奏著不同的曲子,代表一團混亂。

就連我們非常熟悉的「Go Dutch」(各付各的,即每人支付自己的份額)也來自更古老、同樣帶有貶義的詞彙「Dutch treat」(荷蘭式招待)或「Dutch lunch」(荷蘭式午餐)。雖然現在已被廣泛接受為一種標準的餐飲方式,但其起源是對荷蘭人被認為「吝嗇」的嘲諷——意指「荷蘭式招待」是一種糟糕的待客之道,主人竟然期望所有人都自己付錢。

傳播與延續

這些慣用語在英語詞彙中持續了數個世紀,主要通過口頭傳統,後來通過文學和新聞傳播。它們是文化遺跡,代代相傳,但大多數現代使用者甚至沒有意識到它們歷史上帶有貶義的根源。

今天,儘管英荷之間的競爭早已結束(兩國現在是親密的盟友),這些短語仍然作為語言怪癖而倖存。「Go Dutch」已經完全失去了諷刺意味,而雖然「Dutch courage」保留了其嘲諷的含義,但許多使用者並不知道它特定的反荷蘭歷史。

現代荷蘭人的反應:聳聳肩,笑一笑

荷蘭人如何回應這些針對他們祖先的、古怪的英語侮辱呢?簡而言之:他們帶著好笑、輕微的不滿,以及普遍的漠不關心

大多數荷蘭人都知道「Dutch courage」,也常常知道「Go Dutch」(儘管他們實際上稱之為 apart betalen 或 ieder voor zich,意為「分開支付」或「各人顧自己」)。對許多人來說,這些短語被視為一種好奇的、非常「英式」的習慣——兩個海事國家之間長達數世紀爭吵所遺留下來的過時產物。

這些語言上的侮辱,有時反而讓荷蘭人感到一種微妙的文化自豪感。英國人所嘲笑的那些特點——「Go Dutch」的實用主義,或「Dutch courage」所暗示的魯莽——有時反而被視為荷蘭民族性格的一部分:直接、務實,有點固執。

最終,對於現代荷蘭人來說,這些「荷蘭」式的侮辱只不過是語言學上的一個註腳。它們是遺留下來的、關於一段被遺忘的競爭的奇怪殘餘物——是英國人「畢竟是英國人」的表現——荷蘭人對此的反應不是感到冒犯,而更多是帶有一種典型的荷蘭式聳肩和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