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6日 星期一

納西姆・塔雷伯論現代世界的七個非傳統事實


納西姆・塔雷伯論現代世界的七個非傳統事實

在一場近期的講座中,著名哲學家兼風險專家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剖析了現代世界的結構,認為我們的教育體系根本無法理解其核心的現實。塔雷伯借鑒了《黑天鵝》和《反脆弱》中的概念,闡述了七個主導我們當今社會、經濟和資訊環境的「事實」。


1. 贏家通吃的集中效應

塔雷伯斷言,我們生活在一個由集中贏家通吃效應主導的世界。與過去相比,現在只有少數實體——無論是個人、作家還是公司——獲得了絕大部分的回報。

  • 生活案例:文化與財富。 在文化上,所有人都在閱讀同一本書(少數作者賺走了大部分的錢),催生了像《哈利波特》創作者這樣的巨星。塔雷伯警告,當這種集中變得「僵固不化」且難以被取代時,問題就出現了,這會導致他所稱的技術封建主義

  • 生活案例:傳染病。 連結性加速了這種集中。黑死病花費了三個世紀才傳播到已知世界,而像 COVID-19這樣的新病毒卻能在約一週內主宰地球,顯示單一因素如何迅速壟斷整個系統。


2. 地緣政治轉變與效率低下的代價

我們對地緣政治主導地位的傳統理解是有缺陷的,因為歷史學家和統計學家難以掌握複利增長。隨著時間推移,增長率的微小差異會導致巨大的結果。

  • 西方的衰落: 美國和歐盟在全球經濟中的份額正在下降,而中國的份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卻上升到 20% 以上。塔雷伯警告,這一轉變必然會導致全球超級大國地位的更迭。

  • 成本病: 西方經濟體苦於三種關鍵的效率低下:教育成本過高(10 萬美元的教育在其他地方可能便宜兩個數量級)、醫療保健費用飛漲,以及過於昂貴的軍事體系。塔雷伯以臭名昭著的**「53,000 美元軍用垃圾桶」**為例,說明西方在國防上花費了數萬億美元,但獲得的價值卻不如花費三分之一的競爭對手。


3. S 形曲線上的債務問題

經濟增長遵循一條 S 形曲線:它始於加速的、凸性的回報,但最終會因飽和而放緩。

  • 債務陷阱: 達到成熟的國家(如歐洲或美國),由於大規模增長的動機減少(例如,人們已經有車,不需要五輛車),卻諷刺性地背負了最多的債務。它們陷入了一個陷阱:需要靠成長來償債,但其成熟度已無法提供這種成長。

  • 生活案例:美元與黃金。 凍結以外幣計價的外國資產(例如美國凍結俄羅斯資產)的政治決定,嚴重損害了美元作為安全全球貨幣的地位。這個單一的錯誤正在鼓勵全球各地的央行——包括金磚國家——將其儲備轉向黃金,導致黃金價格上漲了約 35%。


4. 成熟經濟體對移民的經濟需求

在成熟的經濟體中,當地人通常對低薪或艱難的服務性工作不再感興趣(例如,清潔浴室、農業)。

  • 生活案例:腦外科醫生的困境。 如果沒有移民來填補這些必要的職位空缺,像腦外科醫生這樣的高技能人才將被迫花時間修剪自己的草坪或學習砌磚來彌補勞動力缺口。

  • 市場的意願: 塔雷伯認為,經濟現實凌駕於政治言論之上。在 COVID 疫情期間發生輕微的勞動力短缺時,服務價格(如餐館)便飛漲。義大利的梅洛尼(Meloni)等以反移民綱領競選的政客,最終仍然看到移民人數增加,因為市場需要勞動力。


5. 雙向信息流的復興

過去 100 年,資訊流是單向的,人們只是被動地從「主流媒體」或「官方媒體」中接受說教。而在傳統上,資訊是通過交易和傳遞(例如在理髮店)流通的。

  • 生活案例:掩蓋真相的終結。 社群媒體現在恢復了這種雙向流動,使得權力結構無法完全控制敘事。塔雷伯提出一個鮮明的例子:像清除加沙族裔這樣的事件在 2025 年無法被掩蓋,但在 1997 年,它卻很容易被美國廣播公司(ABC)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等媒體所掌控。


6. 轉移性政府

政府在 GDP 中佔有的份額一直在持續且劇烈地攀升。100 年前,政府佔 GDP 的比例不到 10%,而如今在法國等地方則高達 70%。這種大規模的擴張意味著,即使是當今民主國家的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和影響力也遠超過歷史上的獨裁政權。


7. 規模決定治理

最後,塔雷伯強調,成功的治理模式完全取決於規模

  • 格言: 他總結自己的政治哲學時說,他支持:「在國家層面上是自由主義者,在州層面上是共和主義者,在市政層面上是民主主義者,而在家庭層面上是共產主義者。」這意味著規則、體系和控制必須根據社群的大小進行調整。

  • 歷史上的成功: 歷史上最成功的治理模式一直是小型城邦,如杜拜、新加坡和威尼斯(曾持續了一千年)。像美國這樣龐大經濟體的複雜性和規模,自然會使其偏離最佳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