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府中的外國官員:一個逝去的時代
在19世紀,外國人擔任亞洲國家的高級政府職位並非罕見之事。這些官員通常因其在軍事戰略、金融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專長而被招募,以協助許多亞洲國家在現代化和與西方列強競爭的過程中取得進展。這種做法突顯了一個獨特的全球互聯時期。
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子是丹麥人 Andreas du Plessis de Richelieu,他曾擔任暹羅(今泰國)國王朱拉隆功(拉瑪五世)統治下的海軍總司令。他於1875年抵達暹羅,很快贏得了國王的信任,並在暹羅軍隊的現代化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設計了重要的防禦工事並引進了現代武器。除了軍事貢獻,Richelieu 還在曼谷早期基礎設施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其電網、鐵路和公共交通系統。
另一位傑出人物是英國人 Sir Robert Hart,他在1863年至1908年間擔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長達五十多年。他負責徵收關稅和管理中國的貿易。哈特正直且高效的行政管理為清政府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收入來源。他的管理以其現代化和透明的作風而聞名,使其成為當時官僚體系中的典範。
外國官員及其職位列表
在該時期,聘用外國專家在亞洲各地非常普遍。以下是更多例子:
Gustave-Émile Boissonade(日本): 一位法國法學家,在19世紀末被明治政府聘請,協助起草日本的現代民法。他的工作對於建立現代法律框架至關重要,幫助日本從封建社會過渡到現代民族國家。
George Washington Williams(日本): 一位美國軍官,在明治初期擔任日本軍隊的外部顧問。他是協助訓練日本帝國陸軍,使其採用現代軍事戰術和組織結構的幾位外國專家之一。
Dr. Georg Böhmer(韓國): 一位德國醫生,在19世紀末成為韓國政府的醫療顧問。他在建立現代醫療機構和向韓國引進西方醫學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Hermann von Keyserlingk(波斯/伊朗): 一位德國外交官和軍官,在20世紀初擔任波斯政府的顧問。他為波斯軍隊的現代化和訓練做出了貢獻。
從全球化治理到國家主權
這些歷史案例展示了一個國界更具滲透性的世界。各國願意引進外國人才擔任重要的政府職位,通常是為了填補知識和技術上的空白。這是當時全球化和殖民擴張壓力下的直接結果,各國感到需要迅速現代化以應對競爭或自衛。
今天,外國人擔任高級政府職位(如軍事指揮官或主要政府機構負責人)的想法在大多數現代民族國家中幾乎是不可想像的。各國已變得更加保護其主權和政府職位,將其視為本國公民專屬。這種轉變代表了一個矛盾:儘管我們通過技術和貿易在全球範圍內聯繫更緊密,但對外國人在本國政府內擔任權力職位的信任已大大減少。從這個特定意義上講,與200年前相比,這個世界變得不那麼「全球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