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智慧而非更精簡:解決政府支出低效的整體方案
關於政府支出的辯論,往往簡化為一個二元選擇:增加或減少支出。然而,正如我們的研究所示,問題不僅在於支出的金額,而在於支出的方式。我們觀察到,政府在商品與服務上的支出往往更昂貴,這有許多文獻可證,從重大專案的成本超支,到數百萬美元浪費在軟體授權上,都反映出一個「X 係數」的存在。其根本原因,從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所說的「花別人的錢為別人辦事」,到官僚體制的「繁文縟節」,都突顯了效率激勵機制的根本性缺失。那麼,單純地打造一個「小政府」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嗎?答案並非如此。
「小政府」主張的局限性
雖然減少政府的規模和職能確實可以消除某些方面的浪費,但這並非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一個小政府本質上可能會對諸如基礎設施、教育和國防等公共財投資不足,而這些領域對經濟和社會有很高的回報率。核心問題是系統性的,而不僅僅是規模問題。即使是小政府,也可能存在與大政府相同的官僚低效、缺乏招標競爭以及政治干預等問題。
真正的解決方案不在於讓政府變得更小,而在於讓政府變得更智慧。這需要一個全面的方法,從根本上解決低效問題,無論政府的規模或政治體制如何。
適用於所有政府的普遍解決方案
這些解決方案旨在解決政府採購和管理流程的根本性問題,可同時應用於民主和威權體制。
數據驅動的透明化與問責制:解決激勵機制錯位的關鍵是讓整個過程公開透明。實施開放合約數據標準,可讓大眾追蹤採購合約的每個階段,從投標到完成。這種透明度使得發現哄抬價格和串通行為變得更容易,迫使所有參與者採取更道德的行動。智利在實施開放採購後,IT 成本降低了 28%,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現代化官僚體制與人才:**政府低效往往源於過時、僵化的流程以及人才流失到私營部門的「人才外流」現象。
**簡化流程:**減少專案延遲並增加成本的層層審批與「繁文縟節」。在技術和基礎設施專案中採用敏捷、模組化的方法,以更有效率的方式逐步交付價值。
**培養專業人才:**為公務員提供專業培訓與發展,特別是在採購和專案管理方面。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和職涯路徑,獎勵創新和效率,而不僅僅是資歷。
**基於績效的合約:**擺脫只看完成度而不看品質的固定價格合約。改用將付款與可衡量的績效成果和關鍵績效指標(KPI)掛鉤的合約,以創造一個共享的成功激勵機制。
針對不同政府類型的量身訂製方案
儘管上述解決方案普遍適用,但實施路徑因政治體制而異。
適用於民主政府
民主體制應利用其制衡優勢來打擊浪費。
立法與法規改革:通過立法來簡化和現代化採購流程,使其更不易受到遊說團體和特殊利益集團的影響(解決公共選擇理論的問題)。建立獨立、無黨派的監督機構,並賦予其審計與調查支出的權力。
**賦予公民監督權力:**培養一種由公眾監督政府的文化。支持調查性新聞、監督組織和開放數據倡議,讓公民成為監督過程的一部分。
戰略性地運用公私夥伴關係(P3s):P3s 並非萬靈丹,但若透過嚴格的物有所值(VfM)分析,可轉移風險並利用私營部門的專業知識。政府的角色從直接建造者轉變為一個聰明的合作夥伴,專注於確保整體價值的最大化,而非僅僅是最低的初始成本。
適用於威權政府
在公共或立法監督有限的體制中,改革的動力必須來自高層。
**集中的問責制與反腐敗:**創建一個強大的、集中的反腐敗機構,直接向政府最高層負責。這個機構必須有權調查和起訴那些從事腐敗或浪費支出的官員,並獲得國家的全力支持。
**強制實施效率指標:**為所有政府機構實施強制性的績效指標。領導者需為實現具體的、可量化的效率目標負責,並將獎懲直接與結果掛鉤。這能在缺乏外部監督的情況下,創造一個內部的效率激勵機制。
**有限度的開放作為控制手段:**雖然完全的民主透明化可能不是一個選項,但政府可以實施有限度的開放合約作為內部控制手段。通過公開部分採購數據,中央政府可以監視下級官員的舞弊和浪費行為,而無需完全放權。
政府支出低效問題並非一個簡單問題,也無簡單方案。這是一個根植於錯誤激勵和系統性失敗的複雜問題。雖然小政府可能是一些人的政治理想,但實際解決方案在於建立一個更智慧的政府。通過結合普遍的透明化與現代化原則,以及量身訂製的系統性方案,公共支出有可能從浪費的來源,轉變為推動國家進步和創造價值的強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