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歐洲非法移民危機的「鄰避效應」根源

 

歐洲非法移民危機的「鄰避效應」根源

歐洲(包括英國)正麵臨著一個複雜而深具挑戰性的非法移民問題。雖然公眾討論的焦點往往集中在人道主義關懷、經濟差距以及第三世界國家的政治不穩定上,但問題的一個重要且常被忽視的根源在於「鄰避效應」(NIMBY,Not In My Backyard)。每個人都同意對於那些逃離困境的人「必須採取行動」,人權必須得到維護,以及那些在經濟、社會和政治上受苦的人值得同情。然而,當涉及到將移民實際融入當地社區的實際解決方案時,「鄰避心態」卻經常佔上風。


「鄰避效應」的困境

「鄰避效應」的影響力巨大。在廣泛的理論層面上,人們普遍支持幫助有需要的人。人們被苦難的影像所感動,並相信提供庇護的原則。然而,這種集體同情心在涉及移民的實際後果時,往往會動搖。

當建議需要新建住房、學校或醫療設施以容納新來者時,當地居民常常提出反對。對服務過度擁擠、基礎設施壓力、對當地文化潛在影響,甚至房地產價值可能下跌的擔憂,都變得突出。這些反對意見,雖然有時被包裝成實際考量,但往往掩蓋了更深層次的,不願親自承擔移民可能帶給他們周遭環境的預期成本或改變。

這造成了一個悖論:一個社會集體承認援助移民的道德義務,但卻個別抵制其融入所需的具體行動。政治家為了回應當地關切,往往陷入困境,介於廣泛的人道主義原則和具體的選民焦慮之間。

這種「鄰避」動態,顯著加劇了它試圖避免的「危機」。當合法的、有組織的、融入性的移民途徑因地方阻力而受阻時,更多人會被迫走上非法途徑、非正式定居點和不穩定的生活條件,這加劇了移民和東道社區的問題。有效解決歐洲移民挑戰,不僅需要全球性解決方案,還需要正視並克服這種根深蒂固的當地對融入和共同責任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