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針對人才外流的關稅提案:收回印度失去的財富
印度長期以來一直是高技能專業人才的主要輸出國,這些人才為了更好的機會移民到美國,這種現象通常被稱為人才外流(brain drain)。儘管這種移民對美國經濟來說是個福音,但對印度而言,這卻是巨大且未獲補償的損失。本文主張,印度應考慮對美國徵收人才外流關稅,以收回其在這些專業人士教育上所投入的部分資金,並承認這種人力與知識資產的轉移價值。
未獲補償的投資
印度的公共教育體系,從著名的印度理工學院(IITs)到其醫學院,投入了數十億美元來培養人才。由政府補貼的醫學或工程學學位成本,是一項社會投資。當畢業生離開時,他們的離去代表著這項投資直接轉移到了目的地國。幾十年來,美國一直是這項轉移的主要受益者,它在不承擔教育和成長初期成本的情況下,獲得了一支高技能勞動力。這種未獲補償的人力資本轉移造成了不公平的經濟失衡。
量化損失:在美印度人才的概況
這種移民的規模令人震驚,尤其是在關鍵領域。以下數字展示了印度向美國輸出人才的深度:
醫生與外科醫生:印度裔醫生在美國醫療體系中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美國印裔醫師協會(AAPI)估計,在美國執業的印度裔醫生超過80,000人,佔醫生總數的至少8.5%。印度是向美國提供國際醫學畢業生最多的國家。
科學家與博士:美國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2017年的一份報告發現,在美國完成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博士學位的印度國民中,絕大多數選擇留在美國。從2000年到2015年,超過28,000名印度國民獲得了美國大學的STEM博士學位,佔所有國際畢業生的近16%。
高層主管與創新者:特別是在科技產業,印度裔領導者的崛起引人注目。[圖片為美國主要公司印度裔CEO] 桑達爾·皮查伊(谷歌/Alphabet)、薩提亞·納德拉(微軟)和沙坦努·納拉延(Adobe)等人物,只是印度出生的個人領導世界上一些最有價值公司的幾個例子。他們的領導力創造了數萬億美元的市值並推動了全球創新,而美國則收穫了主要的經濟回報。
這些人不僅僅是員工,他們是創新者、領導者和企業家,他們創造就業、申請專利並對美國經濟做出巨大貢獻。他們一生中賺取的收入、繳納的稅款和產生的知識產權價值是巨大的——這些財富是在印度培養出來的,現在卻在充實另一個國家。
徵收關稅的理由
雖然直接對個人徵稅不切實際且在政治上複雜,但可以將「人才外流關稅」視為一種解決這種失衡的經濟工具。這項關稅不是向個人徵稅,而是向僱用一定數量印度專業人士的美國政府或企業收取費用。這將如同為所獲得的人力與知識資本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所產生的收入可用於:
資助印度研發:這些錢可以重新投資於印度的研究機構、大學和實驗室,以改善基礎設施,為國內人才創造更多機會。
改善社會基礎設施:資金可用於改善印度的醫療、教育和其他公共服務,提高生活質量,使國家對其高技能勞動力更具吸引力。
提供回流激勵:部分資金可以建立回國計劃,提供有吸引力的資助、研究資金和高薪工作,以鼓勵印度專業人士回國並貢獻他們的專業知識。
這項提案並非旨在懲罰,而是承認一種清晰的經濟交換。這將迫使美國承認其引進人才的真實成本,並為印度提供一種獲得其投資補償的機制。通過確立這項主張,印度可以開啟一場關於人才移民經濟公平性的全球對話,並保護其長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