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醫委員質疑陳邦石 醫療記錄不完整
醫委員質疑陳邦石
2011年02月17日 (01:53 pm)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律師讀求情信淚灑法庭
Sing Tao Daily | 2008-01-18
A10| 港聞
律師讀求情信淚灑法庭
~~~~~~~~~~~~~~~~~~~~~~~~~~~~~~~~~~~~~~~~~~~~~~~~~~~~~~~~~~
在聆訊過程中,眼科專科醫生馬義恩沒有質疑委員會的指控,對於被指專業失當,只透過律師一概承認事實;而他透過律師讀出的求情內容,不但令人動容,身為男子漢的代表律師亦不禁涕淚俱下。
成功個案變成災難
馬義恩的求情,由講述醫生的職業開始,律師說:「選擇醫生職業,夢想是希望病人可以開心地生活;但醫藥有風險,一秒半秒的疏忽可將一個成功個案變成災難。」他續指:「凡事都總有意外,而因為是次失誤,馬醫生已感到非常抱歉,並且將對其一生造成不能磨滅的影響,現時的他因為該醫療失誤已導致失眠和抑鬱。
其後,律師打出「溫情牌」,指馬醫生以其專業資格行醫濟世養育家中六名子女,而除了兩名親生子女外,其餘四名都是領養的。事件遭傳媒廣泛報道令馬的執業受到影響,但仍要向六名小孩供書教學,壓力甚大。
向受害人誠懇致歉
當訴說到馬的家庭及其領養孩童的事迹時,其律師深受感動而涕淚俱下,委員會詢問他是否需要休息,他哭着說:「我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求情。」
律師說由○五年不能磨滅的那一刻起,馬義恩每天承受心理上煎熬的惡果,他明白所承受不能與病人姜雪相比,向姜雪提出最誠懇的致歉,希望得到病人原諒。
雖然這次醫委會的判決是醫療失誤中最嚴厲的一次,但亦可見求情相當成功,醫委會主席麥列菲菲指本來判決是普通科醫生名冊中除名十八個月;但委員會相信馬樂於助人及有悔意,因此減刑至一年。記者周嘉莉
A10| 港聞
律師讀求情信淚灑法庭
~~~~~~~~~~~~~~~~~~~~~~~~~~~~~~~~~~~~~~~~~~~~~~~~~~~~~~~~~~
在聆訊過程中,眼科專科醫生馬義恩沒有質疑委員會的指控,對於被指專業失當,只透過律師一概承認事實;而他透過律師讀出的求情內容,不但令人動容,身為男子漢的代表律師亦不禁涕淚俱下。
成功個案變成災難
馬義恩的求情,由講述醫生的職業開始,律師說:「選擇醫生職業,夢想是希望病人可以開心地生活;但醫藥有風險,一秒半秒的疏忽可將一個成功個案變成災難。」他續指:「凡事都總有意外,而因為是次失誤,馬醫生已感到非常抱歉,並且將對其一生造成不能磨滅的影響,現時的他因為該醫療失誤已導致失眠和抑鬱。
其後,律師打出「溫情牌」,指馬醫生以其專業資格行醫濟世養育家中六名子女,而除了兩名親生子女外,其餘四名都是領養的。事件遭傳媒廣泛報道令馬的執業受到影響,但仍要向六名小孩供書教學,壓力甚大。
向受害人誠懇致歉
當訴說到馬的家庭及其領養孩童的事迹時,其律師深受感動而涕淚俱下,委員會詢問他是否需要休息,他哭着說:「我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求情。」
律師說由○五年不能磨滅的那一刻起,馬義恩每天承受心理上煎熬的惡果,他明白所承受不能與病人姜雪相比,向姜雪提出最誠懇的致歉,希望得到病人原諒。
雖然這次醫委會的判決是醫療失誤中最嚴厲的一次,但亦可見求情相當成功,醫委會主席麥列菲菲指本來判決是普通科醫生名冊中除名十八個月;但委員會相信馬樂於助人及有悔意,因此減刑至一年。記者周嘉莉
醫局證首宗個案 骨肉錯配31年 贊育調亂嬰 恐涉百家庭
Sing Tao Daily | 2008-02-24
A01| 要聞| 頭條
醫局證首宗個案 骨肉錯配31年 贊育調亂嬰 恐涉百家庭
~~~~~~~~~~~~~~~~~~~~~~~~~~~~~~~~~~~~~~~~~~~~~~~~~~~~~~~~~~
一次醫療失誤,令三十一歲的李國賢今天才知道,撫育他成人的父母與自己沒有半點血緣關係,成為本港首宗嬰兒調包事件的主角。在贊育醫院出生的李國贀,早前被妹妹發現血型與母親不脗合,好奇下與父母接受遺傳基因測試,結果發現彼此沒有血緣關係。醫院管理局呼籲,一百多名在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初,贊育醫院出生的男子以及逾百名當年的產婦,自願接受遺傳基因測試。
李國賢於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三十日在贊育醫院出生,是家中長子,從事服務業的他已成家立室,育有一名三歲半女兒。去年十月,修讀護士課程的妹妹發現他與母親血型不脗合,他於是抱着「去玩」的心情,與父母一起到私人化驗所檢驗遺傳基因,但結果卻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沒有血緣關係」,可說晴天霹靂。他其後向特首、申訴專員公署、食物及衞生局長等求助,但不得要領。
「主角」堅持永遠愛母親
李國賢昨日表示,家人經得起考驗,現在感情更勝從前,「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親生父母,與他們茶敘、吃飯,在節目相敍。但現在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不會改變生活模式,不會離開他們,也不會改身分證。」新年期間他更向母親送上利是,上面寫道:「一天為母親,終生也是母親。」他說,現時未有考慮追究責任和索償,首要工作是尋人,他有信心會水落石出。
據了解,李國賢母親雷鳳霞當年未婚懷孕,因此在贊育醫院分娩後,把兒子送到竹園兒童院,六周後她改變主意,將兒子接走,所以調包事件亦有可能在兒童院發生。雷鳳霞昨日說:「希望盡快搞清楚事件。」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小圖)表示,調亂嬰兒屬個別事件。揭發事件後,局方與事主保持聯絡,但問題複雜,需要考慮法律、病人權益及私隱等方面問題。贊育醫院當年隸屬衞生署,現時最重要的是呼籲於同時期出生的男子和在院內分娩的孕婦,自願接受DNA檢驗。
胡定旭籲同期家庭驗基因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說,會盡量協助李國賢尋找親生父母。該局轄下醫院的孕婦資料會在廿一年後銷毀,但會保存所有出生嬰兒父母的相關資料。他承認資料未必足以讓李國賢尋回親生父母。他不評論事件是否涉及人為錯誤,若有人提出索償,會循既定法律途徑解決。醫管局明天將召開記者會,呼籲七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初,在贊育醫院出生及分娩的各一百多人,自願接受DNA測試。
該局發言人表示,測試者需有足夠心理準備,局方會派專人講解法律問題,並會透過病人系統找出和發信給同名同姓的人。資料顯示,於七六年十一月二十八至十二月七日,共有一百零七名男嬰於贊育醫院出生。社會福利署發言人說,收到李國賢的求助,並協助找尋記錄,但竹園兒童院於○三年關閉後,已按程序銷毁檔案,署方本周再與他會面。
A01| 要聞| 頭條
醫局證首宗個案 骨肉錯配31年 贊育調亂嬰 恐涉百家庭
~~~~~~~~~~~~~~~~~~~~~~~~~~~~~~~~~~~~~~~~~~~~~~~~~~~~~~~~~~
一次醫療失誤,令三十一歲的李國賢今天才知道,撫育他成人的父母與自己沒有半點血緣關係,成為本港首宗嬰兒調包事件的主角。在贊育醫院出生的李國贀,早前被妹妹發現血型與母親不脗合,好奇下與父母接受遺傳基因測試,結果發現彼此沒有血緣關係。醫院管理局呼籲,一百多名在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初,贊育醫院出生的男子以及逾百名當年的產婦,自願接受遺傳基因測試。
李國賢於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三十日在贊育醫院出生,是家中長子,從事服務業的他已成家立室,育有一名三歲半女兒。去年十月,修讀護士課程的妹妹發現他與母親血型不脗合,他於是抱着「去玩」的心情,與父母一起到私人化驗所檢驗遺傳基因,但結果卻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沒有血緣關係」,可說晴天霹靂。他其後向特首、申訴專員公署、食物及衞生局長等求助,但不得要領。
「主角」堅持永遠愛母親
李國賢昨日表示,家人經得起考驗,現在感情更勝從前,「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親生父母,與他們茶敘、吃飯,在節目相敍。但現在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不會改變生活模式,不會離開他們,也不會改身分證。」新年期間他更向母親送上利是,上面寫道:「一天為母親,終生也是母親。」他說,現時未有考慮追究責任和索償,首要工作是尋人,他有信心會水落石出。
據了解,李國賢母親雷鳳霞當年未婚懷孕,因此在贊育醫院分娩後,把兒子送到竹園兒童院,六周後她改變主意,將兒子接走,所以調包事件亦有可能在兒童院發生。雷鳳霞昨日說:「希望盡快搞清楚事件。」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小圖)表示,調亂嬰兒屬個別事件。揭發事件後,局方與事主保持聯絡,但問題複雜,需要考慮法律、病人權益及私隱等方面問題。贊育醫院當年隸屬衞生署,現時最重要的是呼籲於同時期出生的男子和在院內分娩的孕婦,自願接受DNA檢驗。
胡定旭籲同期家庭驗基因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說,會盡量協助李國賢尋找親生父母。該局轄下醫院的孕婦資料會在廿一年後銷毀,但會保存所有出生嬰兒父母的相關資料。他承認資料未必足以讓李國賢尋回親生父母。他不評論事件是否涉及人為錯誤,若有人提出索償,會循既定法律途徑解決。醫管局明天將召開記者會,呼籲七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初,在贊育醫院出生及分娩的各一百多人,自願接受DNA測試。
該局發言人表示,測試者需有足夠心理準備,局方會派專人講解法律問題,並會透過病人系統找出和發信給同名同姓的人。資料顯示,於七六年十一月二十八至十二月七日,共有一百零七名男嬰於贊育醫院出生。社會福利署發言人說,收到李國賢的求助,並協助找尋記錄,但竹園兒童院於○三年關閉後,已按程序銷毁檔案,署方本周再與他會面。
痛失幼女母誕女嬰
Sing Tao Daily | 2008-03-06
A14| 港聞
痛失幼女母誕女嬰
~~~~~~~~~~~~~~~~~~~~~~~~~~~~~~~~~~~~~~~~~~~~~~~~~~~~~~~~~~
求醫半日突然死亡的三歲可愛女童何寶宜,猝逝剛四日,何家又增添新成員;痛失愛女的何母,昨在被批醫療失誤的屯門醫院誕下女嬰,惟喪喜交接,百感交雜,新生命的到來,卻沒有為何家帶來應有喜悅。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昨指關注事件,已要求醫管局及衞生署找出寶宜死因,對於是否醫療程序或其他方面出現問題則需研究及鑑定。
提早一周出世
視寶宜為心肝寶貝的何母,連日挺着「大肚子」為喪女一事奔波,前日更到屯門醫院了解,質疑事件涉及醫療失誤。懷有第四胎的她,預產期原為下星期,但昨午十二時突然腹痛,在丈夫等親人陪同下,送往屯門醫院產子,順利分娩,誕下女嬰。或許受到愛女新喪影響,何父等人離開時臉上沒有半點喜悅,匆忙離去,拒絕回應記者問題。
周一嶽表示,衞生署初步鑑證後,指寶宜胞姊宛宜是染「布里斯本型」H3N2病毒,故相信並非基因轉變令毒性增強。他向何家致以深切慰問,至於寶宜死因則要待醫生及專家做化驗才能清楚了解,死因庭會清楚交代醫療程序和當時情況。
寶宜祖父何桂明送媳婦入院產子前,早上九時,又到屯門醫院探望仍然留院的大孫女宛宜,事後他表示,宛宜健康好轉,精神不錯,尚有點鼻水,院方指兩三日後可以出院。此外,一名聲稱為鍾屋村村長男子,昨到院探望宛宜,他指民政事務署派人聯絡他,指會向寶宜家人發放慰問金,他知道寶宜疑患流感死亡,擔心病菌會在村內肆虐,稍後會動員進行清潔工作。
A14| 港聞
痛失幼女母誕女嬰
~~~~~~~~~~~~~~~~~~~~~~~~~~~~~~~~~~~~~~~~~~~~~~~~~~~~~~~~~~
求醫半日突然死亡的三歲可愛女童何寶宜,猝逝剛四日,何家又增添新成員;痛失愛女的何母,昨在被批醫療失誤的屯門醫院誕下女嬰,惟喪喜交接,百感交雜,新生命的到來,卻沒有為何家帶來應有喜悅。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昨指關注事件,已要求醫管局及衞生署找出寶宜死因,對於是否醫療程序或其他方面出現問題則需研究及鑑定。
提早一周出世
視寶宜為心肝寶貝的何母,連日挺着「大肚子」為喪女一事奔波,前日更到屯門醫院了解,質疑事件涉及醫療失誤。懷有第四胎的她,預產期原為下星期,但昨午十二時突然腹痛,在丈夫等親人陪同下,送往屯門醫院產子,順利分娩,誕下女嬰。或許受到愛女新喪影響,何父等人離開時臉上沒有半點喜悅,匆忙離去,拒絕回應記者問題。
周一嶽表示,衞生署初步鑑證後,指寶宜胞姊宛宜是染「布里斯本型」H3N2病毒,故相信並非基因轉變令毒性增強。他向何家致以深切慰問,至於寶宜死因則要待醫生及專家做化驗才能清楚了解,死因庭會清楚交代醫療程序和當時情況。
寶宜祖父何桂明送媳婦入院產子前,早上九時,又到屯門醫院探望仍然留院的大孫女宛宜,事後他表示,宛宜健康好轉,精神不錯,尚有點鼻水,院方指兩三日後可以出院。此外,一名聲稱為鍾屋村村長男子,昨到院探望宛宜,他指民政事務署派人聯絡他,指會向寶宜家人發放慰問金,他知道寶宜疑患流感死亡,擔心病菌會在村內肆虐,稍後會動員進行清潔工作。
楊仔父母質疑威院病歷板造假
Sing Tao Daily | 2008-05-08
A14| 港聞
楊仔父母質疑威院病歷板造假
~~~~~~~~~~~~~~~~~~~~~~~~~~~~~~~~~~~~~~~~~~~~~~~~~~~~~~~~~~
在今年流感高峰期間入院一天即猝死的兩歲小童柯浩楊(楊仔),其父母從法醫官得悉威爾斯親王醫院的病歷板記錄與事實不符,醫生在病歷板上寫楊仔住院期間曾進食、醫護人員有密切觀察其病情;但兩人指兒子入院後有脫水問題,又因嘔吐無法進食,當時醫生曾拒為兒子吊鹽水,批評醫護人員態度輕率,質疑病歷板資料有造假之嫌。兩人昨決定申請法律援助控告醫管局及醫院有人為疏忽。
愛兒脫水曾被拒吊鹽水
楊仔家人昨向傳媒表示,將控訴醫管局及威爾期親王醫院醫療失誤。其母張豐如說:「當初因對醫院和醫生有信心,才將兒子交給他們,卻想不到兒子因此那麼快就走了。」父親柯明東又指,楊仔在二月二十五日入院後,因不能進食及喝水,又有脫水現象,在再三要求後,醫護人員才在四小時後為其子吊鹽水,楊仔後曾嘔過深啡色物,其母曾要求化驗又遭拒絕。
他批評醫護人員一直沒為楊仔量度血壓或心跳,對楊仔病情漠不關心,楊仔病危後才急着要抽血及取大便化驗,至二月廿六日當日下午三時,楊仔病情惡化,一小時後病逝。楊仔父母指,事後見法醫官時得知醫生在病歷板上,竟寫上楊仔住院期間曾進食、醫護人員有密切觀察其病情;但兩人當時與楊仔寸步不離,紀錄情況與他們所見完全不同,質疑病歷板資料有造假之嫌。
向醫委會投訴私家醫生
他們已就事件分別去信威院、醫管局公眾投訴委員會投訴。威院及醫管局昨回覆本報表示已回覆投訴人,並指只有威院會繼續與家屬保持聯繫及溝通和提供協助,有關個案已交由死因庭跟進調查。另外,柯氏夫婦又表示會向醫委會投訴楊仔入院前求診的私家醫生,將當時發高燒至四十一度的楊仔,只以普通感冒處理,質疑診斷錯誤。記者楊玉珠
A14| 港聞
楊仔父母質疑威院病歷板造假
~~~~~~~~~~~~~~~~~~~~~~~~~~~~~~~~~~~~~~~~~~~~~~~~~~~~~~~~~~
在今年流感高峰期間入院一天即猝死的兩歲小童柯浩楊(楊仔),其父母從法醫官得悉威爾斯親王醫院的病歷板記錄與事實不符,醫生在病歷板上寫楊仔住院期間曾進食、醫護人員有密切觀察其病情;但兩人指兒子入院後有脫水問題,又因嘔吐無法進食,當時醫生曾拒為兒子吊鹽水,批評醫護人員態度輕率,質疑病歷板資料有造假之嫌。兩人昨決定申請法律援助控告醫管局及醫院有人為疏忽。
愛兒脫水曾被拒吊鹽水
楊仔家人昨向傳媒表示,將控訴醫管局及威爾期親王醫院醫療失誤。其母張豐如說:「當初因對醫院和醫生有信心,才將兒子交給他們,卻想不到兒子因此那麼快就走了。」父親柯明東又指,楊仔在二月二十五日入院後,因不能進食及喝水,又有脫水現象,在再三要求後,醫護人員才在四小時後為其子吊鹽水,楊仔後曾嘔過深啡色物,其母曾要求化驗又遭拒絕。
他批評醫護人員一直沒為楊仔量度血壓或心跳,對楊仔病情漠不關心,楊仔病危後才急着要抽血及取大便化驗,至二月廿六日當日下午三時,楊仔病情惡化,一小時後病逝。楊仔父母指,事後見法醫官時得知醫生在病歷板上,竟寫上楊仔住院期間曾進食、醫護人員有密切觀察其病情;但兩人當時與楊仔寸步不離,紀錄情況與他們所見完全不同,質疑病歷板資料有造假之嫌。
向醫委會投訴私家醫生
他們已就事件分別去信威院、醫管局公眾投訴委員會投訴。威院及醫管局昨回覆本報表示已回覆投訴人,並指只有威院會繼續與家屬保持聯繫及溝通和提供協助,有關個案已交由死因庭跟進調查。另外,柯氏夫婦又表示會向醫委會投訴楊仔入院前求診的私家醫生,將當時發高燒至四十一度的楊仔,只以普通感冒處理,質疑診斷錯誤。記者楊玉珠
被指醫療失誤錯失康復良機威院疑疏忽致病人昏迷
Sing Tao Daily | 2008-07-31
A14| 港聞
被指醫療失誤錯失康復良機威院疑疏忽致病人昏迷
~~~~~~~~~~~~~~~~~~~~~~~~~~~~~~~~~~~~~~~~~~~~~~~~~~~~~~~~~~
中年冷氣技工三年前於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心臟手術時,疑因醫療疏忽,無法診斷出其心室壁有孔,未能及時進行治療,他一直昏迷,並有慢性腦缺血危機。男病人日前由妻子代為入稟法院,指控有關醫護人員疏忽造成意外,要求賠償。有心臟科醫生指心包膜穿刺術,是危險性很高的手術,須由至少有十年或以上經驗豐富的心臟科醫生操刀。
記者:朱棨新楊玉珠
心臟病人疑因醫療失誤一直昏迷,控告醫管局。原訴人李永康由妻子陳秀娟代表入稟高等法院,要求醫管局為疏忽承擔責任及追討賠償。
妻代夫入稟索償
據入稟狀透露,李於○五年八月四至六日,於威爾斯親王醫院(見圖)接受治療,但院方治療時出現多方面的失誤。首先,院方為李進行無綫射頻熱療法和電學診斷檢查時,未有採取合適和安全措施,同時也沒有依足正常程序,為李施行心包穿刺術。此外,院方未能診斷出李的左心室壁有孔和出現心包膜積水。
原訴指由於院方未能及時聯絡心臟科專家為李作出修補性治療,使原訴人錯失康復良機,甚至有慢性腦缺血危險。
據了解,現年四十二、三歲的原訴人意外前是冷氣技工,三年前因心律不正,到威院進行手術,手術後李看似一切如常,可以和家人談話和用膳。然而同日突然出現血塊,並大量出血,心臟一度停頓,醫院方面立刻為李進行第二次手術,包括立刻輸血,雖救回一命,卻昏迷至今,目前仍在威院留醫。
心臟病專科醫生黃品立表示,做心包膜手術主要是因心包膜有積水,而心律不正亦是病徵之一,病因是因包着心臟薄膜與心臟之間有積水,因壓着心臟,會影響心臟功能,致心力衰竭。黃醫生又指由於薄膜與心臟相貼,「就好像我們的皮膚一樣,與肉緊緊黏着」,所以手術時須用一根鋼針刺在適當位置,「如太入就會刺到心臟,導致流血,而位置不準確亦有可能刺到其他器官如肝、肺、腎等,所以醫生的經驗非常重要。」這種手術風險達一成,如在沒有豐富經驗心臟科醫生的醫院,或非教學醫院,則風險會更高。高院人身傷亡五三七──二○○八。
A14| 港聞
被指醫療失誤錯失康復良機威院疑疏忽致病人昏迷
~~~~~~~~~~~~~~~~~~~~~~~~~~~~~~~~~~~~~~~~~~~~~~~~~~~~~~~~~~
中年冷氣技工三年前於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心臟手術時,疑因醫療疏忽,無法診斷出其心室壁有孔,未能及時進行治療,他一直昏迷,並有慢性腦缺血危機。男病人日前由妻子代為入稟法院,指控有關醫護人員疏忽造成意外,要求賠償。有心臟科醫生指心包膜穿刺術,是危險性很高的手術,須由至少有十年或以上經驗豐富的心臟科醫生操刀。
記者:朱棨新楊玉珠
心臟病人疑因醫療失誤一直昏迷,控告醫管局。原訴人李永康由妻子陳秀娟代表入稟高等法院,要求醫管局為疏忽承擔責任及追討賠償。
妻代夫入稟索償
據入稟狀透露,李於○五年八月四至六日,於威爾斯親王醫院(見圖)接受治療,但院方治療時出現多方面的失誤。首先,院方為李進行無綫射頻熱療法和電學診斷檢查時,未有採取合適和安全措施,同時也沒有依足正常程序,為李施行心包穿刺術。此外,院方未能診斷出李的左心室壁有孔和出現心包膜積水。
原訴指由於院方未能及時聯絡心臟科專家為李作出修補性治療,使原訴人錯失康復良機,甚至有慢性腦缺血危險。
據了解,現年四十二、三歲的原訴人意外前是冷氣技工,三年前因心律不正,到威院進行手術,手術後李看似一切如常,可以和家人談話和用膳。然而同日突然出現血塊,並大量出血,心臟一度停頓,醫院方面立刻為李進行第二次手術,包括立刻輸血,雖救回一命,卻昏迷至今,目前仍在威院留醫。
心臟病專科醫生黃品立表示,做心包膜手術主要是因心包膜有積水,而心律不正亦是病徵之一,病因是因包着心臟薄膜與心臟之間有積水,因壓着心臟,會影響心臟功能,致心力衰竭。黃醫生又指由於薄膜與心臟相貼,「就好像我們的皮膚一樣,與肉緊緊黏着」,所以手術時須用一根鋼針刺在適當位置,「如太入就會刺到心臟,導致流血,而位置不準確亦有可能刺到其他器官如肝、肺、腎等,所以醫生的經驗非常重要。」這種手術風險達一成,如在沒有豐富經驗心臟科醫生的醫院,或非教學醫院,則風險會更高。高院人身傷亡五三七──二○○八。
北院擺烏龍驗錯乳癌割錯胸
Sing Tao Daily | 2008-09-20
A02| 要聞| 頭條
北院擺烏龍驗錯乳癌割錯胸
~~~~~~~~~~~~~~~~~~~~~~~~~~~~~~~~~~~~~~~~~~~~~~~~~~~~~~~~~~
北區醫院發生嚴重醫療事故,院方調亂病人乳房組織樣本,導致一名三十六歲女病人被誤診患有乳癌,上月底割除左邊乳房後,院方昨始告知出錯。署理醫院行政總監鍾展鴻昨向病人及家屬鄭重道歉,並形容事件起因「撲朔迷離」,已成立專家小組調查事件,預計六至八周內有結果。至今未有其他病人受影響,暫時亦無任何醫院員工受到處分。
記者:張建業
醫管局行政總裁蘇利民對誤診乳癌事故深表遺憾和關注,並向病人及其家人表示歉意,「我們已經向病人保證,院方會全面跟進她在醫療和心理方面的需要,提供最適切的照顧和治理。」他又責成醫院管理層全面徹查事故的成因,並提出改善建議,在六至八個星期內呈交報告,並向病人及其家人詳細交代。
事主感有硬塊自行求診
因乳房組織樣本被烏龍調亂,而誤診患有乳癌的三十六歲女病人,昨晨(在手術後二十四天)始獲院方告知「做錯手術」。事件源於今年七月七日,女病人因左邊乳房懷疑有硬塊,向北區醫院求診。七月三十日外科醫生根據病人提供的私家醫生檢驗紀錄,以及當時的臨牀徵狀及X光檢查結果,初步判斷有乳房腫瘤需確定腫瘤屬於良性或惡性,遂於翌日為她抽取乳房組織化驗。
樣本指惡瘤須切去左乳
化驗結果顯示,病人六個組織樣本中,其中一個為惡性腫瘤,並安排於八月二十六日「順利」進行左乳房割除手術,於本月二日出院。
惟當醫院病理學部為病人割除的組織進行覆檢時,赫然發現樣本與手術前抽取的並不脗合,經過多次反覆化驗後,竟然證實病人被割除的組織樣本根本沒有癌細胞。
至本周三經DNA測試更加揭發院方「擺烏龍」,當初驗出為惡性腫瘤的樣本,竟不屬於這名病人,確定病人接受不恰當手術,無辜被割除了左邊乳房。該院外科部部門主管梁慶達昨指,經覆檢後女病人的良性腫瘤直徑大約只有兩吋,只須割除約四吋組織即可,根本毋須全邊乳房割除,「她原本都要做手術,只是不用切咁多。」
啟動應變機制公開道歉
北區醫院署理行政總監鍾展鴻表示,昨日得知事件後,已即時啟動嚴重醫療事故應變機制,並向醫管局及新界東醫院聯網管理層匯報事件。今日早上亦向病人及其家屬作出解釋及鄭重道歉,對方未有提出賠償要求。
他表示,新界東醫院聯網會成立專家調查小組調查及跟進事件,預計在六至八周內完成報告。在檢視過其他病人的紀錄,已確定無其他病人受事件影響,「為這名病人抽取組織樣本當日,連同了其餘四名病人的樣本一同送往病理學部的化驗所化驗,其餘四名病人本身都驗出惡性腫瘤,所以都已經進行了割除手術。」對於抽取及運送樣本的程序是否有疏失,他就指,病人組織樣本由病房運送到化驗所,過程中大約涉及十個人以上。在接觸過這些相關醫護人員後,無人未按既有程序處理,因此亦毋須停職處分。
總監堅稱程序沒有出錯
每年北區醫院有一百五十人進行乳房割除手術,在調查報告完成之前的未來六星期,就有二十名病人將接受手術,但醫院連如何出錯都未知的情況下,能否確保錯誤不再發生,將受到病人質疑。
但鍾展鴻昨一再強調,醫院抽取病人組織樣本,以至整個運送過程都非常「精密」,根本無可能出錯,亦不認為程序「會有問題」。他說:「我們有既定指引,樣本核對、標籤核對,運送過程又會再核對,送到去都會核對……現在不能排除是否人為出錯……有就一定會負責!」但在接觸過相關醫護人員後,無人未按既有程序處理,因此亦毋須停職處分。
事故前科
■北院五年前曾發生調錯病人身分事件,受到各方抨擊。資料圖片
集體道歉
■北區醫院昨為割錯乳房醫療事故召開記者會。由左至右為醫院統籌張浩然、總監鍾展鴻、外科部主管梁慶達及病理學部主管孫宏明。
醫療事故
■北區醫院爆出疑調亂病人樣本,釀成嚴重醫療失誤事件,院方高層即時展開徹查,向醫管局交代。
A02| 要聞| 頭條
北院擺烏龍驗錯乳癌割錯胸
~~~~~~~~~~~~~~~~~~~~~~~~~~~~~~~~~~~~~~~~~~~~~~~~~~~~~~~~~~
北區醫院發生嚴重醫療事故,院方調亂病人乳房組織樣本,導致一名三十六歲女病人被誤診患有乳癌,上月底割除左邊乳房後,院方昨始告知出錯。署理醫院行政總監鍾展鴻昨向病人及家屬鄭重道歉,並形容事件起因「撲朔迷離」,已成立專家小組調查事件,預計六至八周內有結果。至今未有其他病人受影響,暫時亦無任何醫院員工受到處分。
記者:張建業
醫管局行政總裁蘇利民對誤診乳癌事故深表遺憾和關注,並向病人及其家人表示歉意,「我們已經向病人保證,院方會全面跟進她在醫療和心理方面的需要,提供最適切的照顧和治理。」他又責成醫院管理層全面徹查事故的成因,並提出改善建議,在六至八個星期內呈交報告,並向病人及其家人詳細交代。
事主感有硬塊自行求診
因乳房組織樣本被烏龍調亂,而誤診患有乳癌的三十六歲女病人,昨晨(在手術後二十四天)始獲院方告知「做錯手術」。事件源於今年七月七日,女病人因左邊乳房懷疑有硬塊,向北區醫院求診。七月三十日外科醫生根據病人提供的私家醫生檢驗紀錄,以及當時的臨牀徵狀及X光檢查結果,初步判斷有乳房腫瘤需確定腫瘤屬於良性或惡性,遂於翌日為她抽取乳房組織化驗。
樣本指惡瘤須切去左乳
化驗結果顯示,病人六個組織樣本中,其中一個為惡性腫瘤,並安排於八月二十六日「順利」進行左乳房割除手術,於本月二日出院。
惟當醫院病理學部為病人割除的組織進行覆檢時,赫然發現樣本與手術前抽取的並不脗合,經過多次反覆化驗後,竟然證實病人被割除的組織樣本根本沒有癌細胞。
至本周三經DNA測試更加揭發院方「擺烏龍」,當初驗出為惡性腫瘤的樣本,竟不屬於這名病人,確定病人接受不恰當手術,無辜被割除了左邊乳房。該院外科部部門主管梁慶達昨指,經覆檢後女病人的良性腫瘤直徑大約只有兩吋,只須割除約四吋組織即可,根本毋須全邊乳房割除,「她原本都要做手術,只是不用切咁多。」
啟動應變機制公開道歉
北區醫院署理行政總監鍾展鴻表示,昨日得知事件後,已即時啟動嚴重醫療事故應變機制,並向醫管局及新界東醫院聯網管理層匯報事件。今日早上亦向病人及其家屬作出解釋及鄭重道歉,對方未有提出賠償要求。
他表示,新界東醫院聯網會成立專家調查小組調查及跟進事件,預計在六至八周內完成報告。在檢視過其他病人的紀錄,已確定無其他病人受事件影響,「為這名病人抽取組織樣本當日,連同了其餘四名病人的樣本一同送往病理學部的化驗所化驗,其餘四名病人本身都驗出惡性腫瘤,所以都已經進行了割除手術。」對於抽取及運送樣本的程序是否有疏失,他就指,病人組織樣本由病房運送到化驗所,過程中大約涉及十個人以上。在接觸過這些相關醫護人員後,無人未按既有程序處理,因此亦毋須停職處分。
總監堅稱程序沒有出錯
每年北區醫院有一百五十人進行乳房割除手術,在調查報告完成之前的未來六星期,就有二十名病人將接受手術,但醫院連如何出錯都未知的情況下,能否確保錯誤不再發生,將受到病人質疑。
但鍾展鴻昨一再強調,醫院抽取病人組織樣本,以至整個運送過程都非常「精密」,根本無可能出錯,亦不認為程序「會有問題」。他說:「我們有既定指引,樣本核對、標籤核對,運送過程又會再核對,送到去都會核對……現在不能排除是否人為出錯……有就一定會負責!」但在接觸過相關醫護人員後,無人未按既有程序處理,因此亦毋須停職處分。
事故前科
■北院五年前曾發生調錯病人身分事件,受到各方抨擊。資料圖片
集體道歉
■北區醫院昨為割錯乳房醫療事故召開記者會。由左至右為醫院統籌張浩然、總監鍾展鴻、外科部主管梁慶達及病理學部主管孫宏明。
醫療事故
■北區醫院爆出疑調亂病人樣本,釀成嚴重醫療失誤事件,院方高層即時展開徹查,向醫管局交代。
訂閱:
意見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