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從自我管理到企業領導:經理人發展必經的 99 條杜拉克原則


✍️ 從自我管理到企業領導:經理人發展必經的 99 條杜拉克原則

(From Self-Mastery to Enterprise Leadership: 99 Drucker Principles for the Evolving Manager)

彼得·F·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的基礎著作定義了管理,它不僅僅是一套實現效率的技術,更是現代機構的特定器官以及依賴組織的社會的領導群體。杜拉克的洞察指引著高階主管經歷一場必要的職業演變,從管理個人效能,進階到領導部屬,最終掌握整個企業的複雜性。

這份詳盡的報告綜合了杜拉克 99 條核心建議,描繪了經理人職業生涯三個關鍵階段取得成功所需的必要原則:自我管理者(Manager of Self, MOS)他人管理者(Manager of Others, MOO)以及經理人的經理人(Manager of Managers, MOM)


第一階段:自我管理者(MOS)– 個人效能的基石 (33 條建議)

管理的第一步是自我管理,因為管理他人是「難以捉摸」(iffy)的,但一個人總是可以管理自己。個人績效、正直品格和職業規劃是此階段的核心支柱。

個人績效與心態

  • 永遠管理好自己,或者至少嘗試這樣做,認識到這是成功盡在個人掌握的首要領域。

  • 理解管理最有效的方式是以身作則,而非說教或制定政策,因為同事們會「照著老闆的樣子做」。

  • 致力於持續學習和自我發展,利用有組織的回饋來改進績效。

  • 專注於發揮自己的長處並使其富有成效,避免徒勞地主要以弱點為基礎進行建設。

  • 確保個人品格的正直是經理人必須為工作帶來的唯一必要素質,因為它是無法學習的,對於發展他人至關重要。

  • 捫心自問:「我和我的組織如何利用這個想法或這些見解來更有效地執行?」

  • 認識到資訊是經理人的主要工具和資本

  • 定義自己所需的資訊;不要將這個關鍵任務留給傳說中的「資訊專家」。

  • 樂於工作(workaholic),期待工作是充滿挑戰和苛求的,尤其是作為一名年輕專業人士。

  • 將僱用您的組織視為實現您個人人生和工作目標的工具

倫理與審慎

  • 實踐審慎倫理(Ethics of Prudence):避開那些難以被理解、解釋或證明其正當性的行動。

  • 接受領導者的主要道德義務是做出正確行為的榜樣

  • 透過自律自重尋求自我實現,努力成為「優越的人」(superior man),而非接受平庸。

  • 確保任何決策或行動在權宜之計(短期)以及長遠目標和原則上都是正確的。

  • 如果面臨道德衝突,請記住專業人士的首要責任:primum non nocere(「首先,不要故意造成傷害」)。

工作、時間與職涯規劃

  • 學會書面和口頭組織和表達想法,因為書面或口語是經理人用來激勵和引導人們的唯一工具。

  • 透過規劃和思考再行動來妥善組織時間,專注於思考應該設定目標的領域。

  • 花時間思考上司的問題,以及如何為上司的成功做出貢獻,將此視為經理人工作的一部分。

  • 如果您是一名年輕經理人,接受持續的自我發展和進階教育是必要的,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 如果您剛起步,請儘早決定您是適合安全常規的工作,還是更喜歡挑戰想像力和獨創性的工作。

  • 確定您是屬於大型組織(注重政策/管道、間接效能)還是小型組織(注重人際接觸、立即效能)。

  • 謹慎選擇是從層級底部開始,還是從靠近頂層的幕僚職位開始(後者提供接觸高層審議的機會,但本質上不安全)。

  • 如果目標是快速晉升,請認識到人口壓力以及在三十五歲前需要「接近頂層」的需求。

  • 對薪酬保持務實:永遠接受加薪而非晉升,但絕不要反過來,因為真正的晉升包括更高的薪水。

  • 培養一項主要的業餘興趣,以確保成熟度、有效性以及抵抗任何職業生涯中固有的挫折。

  • 如果一份工作被證明太小而無法挑戰和考驗您的能力,認識到這會撲滅您的「熱情」並導致衰退;重新設計工作準備離開

  • 在為職業生涯的延續做準備時(例如,強制退休年齡 65 歲之前),應至少提前六個月,但很少超過一年開始準備。

  • 在您四十多歲時(此時退休金通常已歸屬,且您清楚自己擅長什麼),對第二次職業轉變持開放態度。

  • 作為知識工作者,理解您的報酬是為了將知識投入工作,這要求您思考和審查自己的貢獻,而不是僅僅關注付出的努力。

  • 作為知識工作者,認識到您必須能夠進行自己的規劃;對於知識工作而言,將規劃與執行分開是不恰當的。

  • 如果您是職業專業人士,請專注於讓您的產出(想法和資訊)成為他人有效的輸入,方法是避免使用專業術語。

  • 作為職業專業人士,接受為管理層充當**「教師」和「教育者」**的角色,在您的專業領域內幫助提升組織的願景和標準。

  • 理解如果知識工作者在X 理論(Theory X,脅迫)下被管理,他們將不會產生產出,因為知識必須是自我導向並需要責任感。


第二階段:他人管理者(MOO)– 領導團隊和知識工作者 (30 條建議)

轉向管理他人需要將個人正直轉化為制度設計,專注於目標,並最大化人力資源的生產力。

設定目標與激勵

  • 為每位部屬設定清晰、具體、明確的目標,定義其單位應達成的績效。

  • 確保目標闡明部屬單位預期為幫助其他單位實現目標而做出的貢獻

  • 確保管理績效是透過其對整個企業成功所做的貢獻來衡量的。

  • 要求將工藝(workmanship)作為業務績效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以此來抵消職能專業化的負面影響。

  • 避免用「危機」和「驅動」來進行管理,認識到這種方法是無效的、會誤導努力,並且是承認無能的表現。

  • 設定目標時,平衡有形的業務目標與無形目標(例如,經理人發展、員工績效、公共責任)。

  • 認識到激勵的根本任務是用自我控制來取代支配式管理

  • 不要使用衡量標準從外部和上方控制人員;這違反了自我控制的原則,是一種濫用。

  • 在業務的所有關鍵領域為經理人提供清晰、共同的衡量標準

  • 確保自我衡量所需的資訊直接傳遞給部屬,而不是僅被用作自上而下控制的工具。

  • 組織管理結構,使部屬專注於工作要求,而不是解讀上司的隨意評論或假設的行為。

  • 實施正式的審查流程(例如**「經理人信函」**),讓部屬定義他們的工作目標,並列出什麼有助於或阻礙他們的績效。

管理知識工作者與團隊

  • 直接詢問知識工作者:「我做了什麼幫助您做您領薪水該做的事?… 我們做了什麼妨礙了您?」

  • 透過最大限度地減少文書工作和無謂的時間要求,使知識工作者能夠做他們領薪水該做的事。

  • 系統性地盤點和排序主要機會;然後確保有執行能力的人被分配到有成果的地方,而不是組織要求規定的地方。

  • 認識到激勵和溝通主要需要社交技能(整合和綜合)並遵守公平原則

  • 培養一種理解:員工渴望成就和責任(Y 理論),但需要結構來提供秩序和方向的安全感

  • 避免依賴**恐懼(「棍子」)**來激勵,因為它在發達國家已失去強制力,只會引起不滿。

  • 謹慎使用物質獎勵(「胡蘿蔔」);由於不斷增加的成本和副作用(對相對薪酬的不滿),單獨依賴它們是適得其反的。

  • 認識到經理人必須是「同事」和上級,缺乏傳統「主人」的強制權力

  • 透過協調企業的三大主要職能:管理業務、管理經理人、管理工人和工作,來建立一個團隊

  • 確保經理人願意傾聽部屬的意見;相互理解源於「向上溝通」。

人員配置與發展

  • 在選拔人員時,永遠最大化長處,而不是試圖最小化弱點。

  • 如果一份工作被證明不合適(連續挫敗兩到三位成功的人選),請重新設計這份工作,假設它「不適合人類」。

  • 罷免任何持續無法以優異成績履職的經理人,因為留任他們是對組織的極度不公和腐蝕。

  • 接受明星個人貢獻者(例如,銷售人員、研究人員)可能比他們的單位經理賺更多的錢,因為績效報酬在專業領域至關重要。

  • 理解發展人才是管理的一項特定的基本運作,要求經理人加強正直品格並指導部屬的成長。

  • 認識到僅為獎勵而提拔不適合管理的人對組織是破壞性的。

  • 透過保持中層精簡,只在舊活動被削減的情況下才批准新活動,從而避免組織混亂。

  • 準備好成為年輕員工前十年期間的人際接觸點、指導者和傾聽者,因為缺乏這種支持會導致高流動率。


第三階段:經理人的經理人(MOM)– 領導企業 (36 條建議)

在這個階段,高階主管負責機構的整體結構、策略和連續性,通常作為高層管理團隊的一部分運作。

策略與績效衡量

  • 主要透過衡量當今管理層為企業未來做準備的能力來評估其績效。

  • 在四個關鍵決策領域實施管理衡量標準:資本配置、人員決策、創新和戰略規劃

  • 組織資本投資的回饋機制,以衡量結果是否符合預期,確保正直地正視實際結果。

  • 透過評估預測事件是否發生以及鑑於實際發展,設定的目標是否正確,來衡量業務規劃績效。

  • 認識到利潤不是企業的目的,而是一個限制因素,也是業務決策有效性的檢驗。

  • 在生存所需的全部八個關鍵領域設定目標:行銷、創新、人力組織、財務資源、實物資源、生產力、社會責任和利潤要求

  • 在討論董事會的組成之前,先定義董事會的具體工作和職責

  • 要求董事會確保高層管理層為自己設計適當的績效衡量標準

  • 確保董事會討論公司不應該從事的業務,以及應該放棄什麼以保持組織「精簡而強健」。

組織設計與結構

  • 將管理層級保持在絕對最低限度,因為指揮鏈中每增加一層都會扭曲目標、溝通和管理發展

  • 在設計組織時,首先分析需要卓越的關鍵活動或缺乏績效會危及生存的活動。

  • 設計組織,使其對任何給定的活動施加盡可能少量的關係,同時確保關鍵關係輕鬆且易於獲取。

  • 確保經理人被安排在足夠高的位置以擁有典型決策所需的權力,但又足夠低以保留對行動的詳細、第一手知識。

  • 在設計知識組織時,明確闡明決策權力(誰可以改變計劃,誰可以改變改變者),認識到需要更大程度的權力下放。

  • 對於新的中層管理結構,專注於責任和貢獻,而不是傳統的自上而下的權力。

  • 將「良心」(Conscience)活動(願景、標準設定、審計)與營運和提供建議的活動明確分開

  • 在組織專業諮詢或教學人員時,要求他們透過設定目標和衡量結果,作為服務機構運作。

  • 在一個創新組織中,從公司想要達到的目標(未來)開始組織工作,然後回溯到現在必須做什麼,而不是擴展現有的業務。

創新、成長與財務管理

  • 區別對待創新努力;假設大多數會失敗,並計算潛在結果至少是所需公司目標的三倍

  • 在創新成功建立之前,將創新的融資和控制與持續的業務分開。

  • 透過鼓勵甚至是初級人員向高層管理層提出**「瘋狂」的想法**以獲得資助和支持,來創造創新的組織文化。

  • 設定一個由避免隨著市場擴大而邊緣化所需的最低增長決定的增長目標。

  • 區分理想的增長(導致生產力的力量)和不良的增長(以犧牲生產力為代價購買的「脂肪」或「惡性腫瘤」)。

  • 將增長戰略建立在集中的基礎上,專注於透過預測變化而創造的特定優勢和機會目標。

  • 在發展中小型企業時,至少提前兩到三年預測所需的財務結構和資源。

  • 在通貨膨脹期間,管理業務以滿足兩個不相容的要求:最小化損失風險(最少現金/最大短期債務)和高流動性(危機準備)。

  • 理解**「生產資本」(固定資產)「支持資本」(營運資本)**之間的區別,並以不同方式管理它們的生產力。

領導力發展與外部角色

  • 確保高層管理人員提前(大約五年)得到充分發展,以滿足未來增長的需求。

  • 確保高層管理層已仔細思考高層職位的繼任問題

  • 利用強制退休(例如,65 歲)作為**「職業延續」**的機會,將高階主管的技能用於公司的利益,擔任諮詢或項目角色。

  • 認識到高層管理層的決定性職能是政治領導,而不僅僅是行政管理。

  • 準備好組織以處理資訊爆炸,方法是定義誰可以訪問哪些資訊,遵循的規則是經理人需要知道所有與他們工作和緊接上一個層級相關的資訊。

  • 透過思考作用、設定目標和執行來管理社會影響和社會責任;避免僅將它們視為公共關係問題。

  • 對於非營利機構,最基本的一步是定義它們的任務是什麼以及不應該是什麼,以便使它們可管理和富有成效。

  • 努力將消除負面社會影響(例如,污染)變成一個有利可圖的商業機會。

  • 不要因為過度承擔社會責任而產生過高的社會間接成本,從而危及企業的績效能力


經理人演變的類比:

經理人經歷這三個階段的進程,就像開發一個複雜的儀器。首先,個體必須實現自我管理者,確保儀器調試良好且結構穩固(掌握個人倫理、優勢和時間)。接下來,作為他人管理者,他們學會指揮一個小型樂隊,將儀器的能力轉化為協調的產出(設定目標、激勵團隊、指導知識工作者)。最後,作為經理人的經理人,他們必須掌握整個交響樂的編排,設計音樂廳本身(組織結構),選擇音樂(策略),並確保演出服務於更廣泛的社群(管理社會影響並確保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