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嘲笑的劊子手:解讀「屠貓記」
在十八世紀三十年代的巴黎,發生了一件怪誕而暴力的事件:印刷作坊學徒對貓進行了儀式性的屠殺。這一事件遠非偶然的殘酷行為,而是成為羅伯特·達恩頓(Robert Darnton) 1984年經典文章《屠貓記》(The Great Cat Massacre)的焦點。達恩頓以人類學的視角,解開了十八世紀法國工人的文化和社會密碼。
解碼文化文本
達恩頓劃時代的貢獻在於他將該事件視為一個文化文本進行處理。他的核心問題是:為什麼這場被施暴者以極度歡樂的心情講述的事件,對他們來說是如此滑稽可笑?通過尋找答案,他闡明了在正式歷史中常被忽視的底層階級的世界觀。
事件: 由於長時間工作、食物匱乏以及對師傅及其妻子的蔑視,印刷學徒上演了一場對當地貓隻的模擬審判和殘酷處決,其中包括師傅妻子心愛的寵物貓 la grise(灰貓)。
背景: 師傅及其嬌慣的寵物象徵著精英階層專橫的權力和特權。同時,學徒們生活在不穩定的環境中,經常睡在寒冷的作坊裡,並恐懼上級的影響力。
象徵意義: 在法國的民間傳說中,貓,特別是黑貓(儘管這次是灰貓),與巫術、魔鬼和非法性行為有著根深蒂固的聯繫。通過對貓進行正式審判和痛苦處決,學徒們在象徵性地對師傅的妻子發動一場獵巫行動。他們將她視為一個具有「魔法」控制力的虐待者,並對她充滿鄙視和恐懼。
因此,「屠貓記」是一場具有顛覆性的、宣洩性的社會反轉儀式。這是一種安全的方式,讓工人們在嘉年華(狂歡節)期間利用暫時被允許的違規行為,發洩他們對權威的暴力和怨恨,而嘉年華的傳統就是社會秩序暫時顛倒。
達恩頓作品的重要性
達恩頓的文章是文化史的基礎,並因其方法論而在人類學中被廣泛教授。它表明,看似非理性或怪誕的事件,如果用產生它們的文化的內在邏輯來解讀,就會變得完全合理和有意義。它將歷史焦點從政治精英的宏大敘事,轉向了普通民眾的流行信仰和精神狀態(世界觀)。
應用此教訓:將新冠疫情社交距離視為文化文本
達恩頓的「屠貓記」教導我們,極端、突然的社會變革往往會揭示潛在的文化緊張關係,並創造新的反轉儀式。我們可以將此視角應用於最近新冠疫情期間強制執行的社交距離:
事件: 實施普遍的空間屏障(2米/6英尺)、強制要求佩戴口罩,以及關閉公共社交場所。
經驗: 對許多人來說,遵守社交距離是集體責任和公共美德的必要行為——一種擊敗隱形敵人的共同「儀式」。然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它變成了政府越權、自由喪失和對官方敘事不信任的象徵。
神話/顛覆: 屠貓記是對師傅權威的顛覆性嘲笑。在疫情期間,不遵守規定的人(嘲笑口罩或秘密聚會的人)就是象徵性的等價物。他們的違抗行為是對實施了新的、限制性社會秩序的「道德主宰」(科學家、政府、順從的公民)的儀式性社會反轉行為。反口罩者,就像學徒一樣,通過一種挑釁性的、儘管危險的違規行為,表達了對權威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重新獲得自主權的渴望。
通過使用達恩頓的方法論,我們看到新冠疫情的社交距離不僅是一種公共衛生政策,也是一種文化「文本」,它突出並放大了自由與權威、個人選擇與集體責任之間現有的緊張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