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文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語言如何打造「我們 vs 他們」的權力關係(跨話語扣環)

 語言如何打造「我們 vs 他們」的權力關係(跨話語扣環)


很多語言不只是形容人,而是在劃分誰是「正常人」「主流」「我們」,誰是「外人」「問題」「他們」。語言像一個「扣環」,把不同的社會場域扣在一起,同時製造權力差異。Susan Gal 把這種現象稱為跨話語扣環

核心重點是:
當 A 群體在「命名、描述」B 群體時,其實也在定義 A 自己。語言成為創造身分與權力的工具。

舉例來說:

• 在日本,男性知識份子曾「發明」一種所謂「女性語」。真實的女性根本沒有那樣講話。這種語言只是創造出一種「理想的女性形象」,讓男性看起來更現代、更文明。語言不是描述現實,而是製造社會秩序。

• 在匈牙利,社工用「好母親」「壞母親」這種語言分類來決定誰配得到補助,讓社工掌握了判斷與分類他人的權力,同時也在建立自己「專業、更懂母親」的地位。

• 極右政客發明「吉普賽犯罪」一詞,使羅姆人天生被連結到犯罪。這個詞同時塑造政客成為「敢講真話、保護國家的人」。語言一扣,就出現了「危險的他者」與「勇敢的保衛者」。

重點在於:
語言不只是客觀報導,它是在重塑現實

所以當你聽到別人說:「年輕人講話就是這樣」「外省腔聽起來很⋯」「那是新住民口音」「那是支語」
請問問自己:
這樣的說法連結了哪些社會群體?
誰在透過語言分類獲得更高的位階或更好的形象?

這就是跨話語扣環最關鍵的問題。


2025年8月29日 星期五

西方醫學與中醫:兩種不同的探索之路

 

西方醫學與中醫:兩種不同的探索之路

西方醫學與中醫,這兩種醫療體系代表了人類對健康與疾病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探索方式。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們的區別,便是:西藥在研究更新迭代,中藥在尋找祖傳秘方。這不僅是技術上的差異,更是底層哲學和思維模式的根本分野。


尋求迭代的西方醫學

西方醫學的核心是科學方法論。它追求精確、可重複、可驗證的數據。一種新藥物的誕生,必須經歷嚴格的臨床試驗、雙盲測試和同行評審。它不是基於單一經驗,而是建立在龐大的統計數據和生物學、化學等基礎科學之上。這種模式鼓勵迭代與創新。當一個藥物或療法被發現有更好的替代品時,舊的會被淘汰,新的會被推廣。這是一個持續不斷、自我修正的過程,其目標是透過不斷的實驗和研究,找到更有效、副作用更小的解決方案。每一代新藥物都是對前一代的改進,是基於對人體和疾病更深入的理解。


追溯秘方的中醫藥學

相比之下,中醫藥學的發展更像是一場對古老智慧的追尋。它的理論體系建立在陰陽五行、經絡氣血等概念之上,這是一套與西方科學截然不同的哲學框架。中醫的有效性往往依賴於經驗的傳承。一個好的藥方,可能是幾代人甚至上千年的實踐經驗總結。因此,中醫界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整理、發掘並驗證那些流傳於世的「祖傳秘方」或經典古籍中的智慧。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它能承襲歷史的精華,並以整體觀來治療疾病,但它在現代社會中也面臨挑戰,例如缺乏標準化的療效評估和大規模的驗證。



2025年6月9日 星期一

論宗教門派與武林門派:外顯之異,內實之同

 

論宗教門派與武林門派:外顯之異,內實之同


夫世間宗教,或稱教派,或曰宗門,其徒眾廣布,影響深遠。吾人觀之,其結構、運作與武林門派,竟有異曲同工之妙。


皈依與入門:立誓效忠,同歸一途

凡入宗教之門者,必先皈依,行洗禮、受戒禮、發誓等儀式,表明心跡,願奉教義,從其宗規。此猶武林門派之拜師入門,須行拜師禮,立誓效忠師門,遵從門規,不得悖逆。兩者皆為精神契約,確立個人與集體之隸屬關係,從此榮辱與共,休戚相關。


聖典與秘笈:信仰圭臬,傳承法門

宗教有聖典,如佛經、聖經、可蘭經等,內載教義、戒律、修持之法,為信徒信仰之圭臬,行為之準繩。猶如武林門派之武功秘笈,載錄內功心法、招式套路,乃鎮派之寶,立身之本。二者皆為知識與智慧之傳承,指導門徒修行提升,達致更高境界。聖典引導信徒通往涅槃、天堂或開悟,秘笈則助弟子臻至武學巔峰。


神職與師承:層級分明,權威所在

宗教體系中,有主教、牧師、方丈、法師等神職人員,居於高位,執掌教務,詮釋教義,引導信眾。其權威來自上天授命或嚴格訓練。武林門派亦有掌門、長老、首座等師承層級,號令群雄,裁決事務,其威望源於武功蓋世或資歷深厚。兩者皆為組織之核心,維繫體系運作,確保教義(或武學)之純正性與傳承之有序性。


戒律與門規:規範行為,維持秩序

宗教各有戒律,如五戒、十誡,規範信徒言行舉止,以期淨化心靈,臻於聖潔。犯戒者,或受懲罰,或被逐出教門。武林門派亦有門規,嚴禁門徒行惡犯上,私鬥外洩武學。犯規者,輕則受罰,重則「清理門戶」。此二者皆為內部治理之工具,旨在約束成員行為,維護集體之名譽與秩序。


傳教與揚名:擴展影響,壯大聲勢

宗教常有傳教之舉,派遣使者遠赴異地,廣宣教義,吸納信眾,以期教派壯大。武林門派亦冀望揚名立萬,通過比武、行俠仗義,提高門派聲望,招攬英才,擴展勢力。兩者皆求影響力之擴張,以期理念(或武學)廣為人知,門派(或教派)基業永固。


結語:萬變不離其宗

是故,宗教門派與武林門派,雖形式迴異,一重精神之修持,一重武藝之精進,然其內在之組織架構、傳承模式、規範體系及擴張意圖,實則大同小異。皆為人類社會中,由共同信仰或技藝凝聚而成之類家族式社群,在各自領域中發揮影響,構築秩序。觀古今之變,審中外之異,其理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