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

碧血劍》通篇在講,人能為「忠義」付出到什麼地步碧血劍》通篇在講,人能為「忠義」付出到什麼地步

 

《碧血劍》通篇在講,人能為「忠義」付出到什麼地步

金庸寫《碧血劍》,寫的是「少年人的忠義」與「歷史的殘酷」。
明末亂世,英雄輩出,
卻沒有一個能留住江山。

袁承志,是個太乾淨的人。
他少年成名,承父志,負天下。
他信「忠義」勝於生命,
也信「朋友」、「俠義」、「愛情」皆可並存。
但歷史不允許。

他想救國,卻發現國早已爛透;
他想守義,卻發現義成了枷鎖。
他幫李自成,李自成敗;
他信崇禎,崇禎死;
他想護明室,卻被明室出賣。

金庸在袁承志身上,寫下第二個現實:
忠義若不知變通,終成愚忠。
他以為靠一己之力能改變天下,
卻發現自己只是時代的塵。
最終他與夏青青遠走海外,
帶著滿腔熱血,退出歷史。

這不是逃避,而是一種醒悟:
當忠義無處安放,
唯一的俠義,就是不再被時代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