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恩仇錄》通篇在講,人能為「信念」盲到什麼地步
這是金庸的第一部小說,帶著青年理想的熱血,也藏著未經世事的單純。
表面上是滿清亂世、江湖抗爭,
骨子裡卻在問:
當信念變成枷鎖,人,還剩下什麼?
陳家洛,是信念的化身。
他胸懷天下,志在復明,
讀書萬卷,通曉詩書、武藝、謀略,
似乎完美得近乎理想。
但越完美,就越遠離人性。
他為國為民,卻忘了自己也是個人。
他愛香香公主,卻為大義犧牲愛情;
他救天下,卻救不了她。
金庸在這裡寫下第一個警句:
「天下興亡」若失了人心,便是空話。
信念可以燃燒,也可以吞噬。
陳家洛最後的悲劇,
不是失敗於敵人,
而是敗給了「理想的幻覺」。
他要救天下,但天下早已不知要不要被救。
他以為自己代表正義,
卻不知自己早成了另一種暴政的代言。
這部小說的浪漫,最後都化成一聲嘆息——
理想可以崇高,但人終究要學會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