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現代生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現代生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8月29日 星期五

結婚入場費是怎麼回事?

 

結婚入場費是怎麼回事?

我一直在看新聞、讀報紙,心裡有個疑問:現在的婚禮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聽說有人辦婚禮,要收人「入場費」。你得付錢才能去看兩個人結婚。以前,你收到的是一張請柬,那是一張正式的小卡片,上面寫著邀請。「敬請光臨」,它會這樣說。現在呢,成了一筆交易,一張門票。

婚禮本來是兩家人結合在一起。聖經說,這是一件神聖的事。兩個合為一體。這是關於愛和一生的承諾,而不是為了幫雞肉或魚肉的錢算帳。你的父母、你的阿姨、你的表親——所有人都聚在一起。教堂門口不會有個小亭子,放著掃描器和信用卡機。

這不就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嗎?我們失去了它的意義。我們變成了一個每個人都住在幾百英里之外的社會,我們不認識鄰居,更別提遠親了。他們說,家庭單位已經「原子化」了。我們都成了小小的微粒,各自漂浮著。沒有了家人的支持,沒有了那種社區感,我想一對年輕夫婦總得想點辦法吧。所以他們把自己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一天,變成了一場募款活動。

接下來會怎麼樣?是不是新婚夫婦的初夜也要收入場費?你得拿個通行證才能看他們走進飯店房間。或者,他們會把整個過程在抖音上直播,然後你可以花一塊錢買個虛擬玫瑰。「幫我們贊助去斐濟的蜜月旅行,每次購買都有幫助!」

這太荒謬了。婚禮本身就是一份禮物。你的朋友和家人的到來,才是最珍貴的禮物。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這不再足夠了?我想大概是從我們認定每樣東西都有個價碼開始吧。一旦你給愛標上了價格,你還剩下什麼呢?


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短劇與零食:碎片化時代的精神鴉片?


短劇與零食:碎片化時代的精神鴉片?



在當今數位化的時代,一種來自中國的娛樂形式——短劇,正以驚人的速度席捲全球。其每集數分鐘的超短篇幅、高密度劇情反轉、以及簡單粗暴的情感刺激,使其成為許多人在碎片化時間裡的「精神速食」。這種現象,不禁讓人聯想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速食零食」:快速、方便,卻也隱藏著不少問題。

速食短劇:影視界的科學麵?

中國短劇與速食零食之間,存在著驚人的相似性:

  • 快速滿足,無需等待: 就像一包打開即食的餅乾或一罐暢飲的汽水,短劇無需長時間的投入,點擊即可獲得即時的劇情推進和情緒滿足。劇情的開頭往往就是高潮,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不給人任何思考或等待的空間。

  • 「無營養」的內容: 速食零食通常缺乏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纖維等必要營養素,多是高糖、高鹽、高脂肪。同樣地,短劇的內容雖然能提供感官刺激,但其情節往往流於表面,缺乏深度的人物刻畫、複雜的情感糾葛或有啟發性的思想內涵。它們多半圍繞著極端化的復仇、霸總的恩寵等模式化情節,難以引發深層次的反思或提供知識增長。

  • 極易上癮: 高糖、高鹽的食物能刺激多巴胺分泌,讓人產生愉悅感並形成依賴。短劇亦然,其頻繁的「爽點」、快速的反轉和刺激,不斷撩撥觀眾的情緒,讓人欲罷不能,一集接一集地滑下去,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 完美填充碎片化時間: 無論是等公車、排隊、午休,甚至上廁所的幾分鐘,都能隨手打開手機看上幾集短劇。這種「隨時隨地」的便利性,讓許多人將原本用於放鬆、思考或實際社交的碎片時間,全部投入到這種快速消費的娛樂中。

長期危害:不僅僅是「浪費錢」

然而,這種看似無害的「精神零食」,卻可能帶來一系列長期的負面影響:

  • 長期性危害:健康的代價

    • 金錢的浪費: 許多短劇採取單集付費模式,或鼓勵用戶持續購買「解鎖」下一集的權利。雖然單集價格不高,但積少成多,許多人為了「追爽」而投入大量金錢,這筆開銷往往被忽略,卻可能累積成一筆不小的數字。

    • 精神層面的「空心化」: 長期沉浸於淺薄、模式化的短劇內容,就像只吃零食不吃正餐一樣,精神世界會逐漸變得空虛。缺乏有深度、有意義的內容輸入,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可能會被弱化,對複雜事物的理解和耐心也會降低。

    • 「鈍化」心智: 持續不斷的即時刺激,會讓大腦習慣於高頻率的多巴胺分泌,進而對現實生活中平淡、需要耐心積累的事物感到乏味。長此以往,專注力下降、耐心不足,甚至可能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

    • 加劇焦慮與浮躁: 短劇所營造的快速致富、一夜逆襲、完美愛情等幻想,可能與現實生活形成巨大落差,進而加劇觀看者的焦慮感和浮躁情緒,讓人難以腳踏實地。

    • 社交與人際關係的疏離: 當碎片時間都被短劇佔據時,與家人朋友面對面交流、進行有意義的社交活動的時間自然會被壓縮,可能導致人際關係的疏離。

反思與選擇

中國短劇的崛起,無疑是當代數位娛樂模式的一個縮影,它反映了人們對即時滿足和快速娛樂的渴望。然而,我們也應當意識到,就像長期依賴速食零食會損害身體健康一樣,過度沉迷於這種「精神零食」,也可能悄無聲息地「掏空」我們的心智,降低我們思考和感受複雜世界的能力。

在享受數位時代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或許更需要一份自覺:學會篩選內容、管理時間,為自己注入更多真正有營養、有啟發性的精神食糧。畢竟,一個充實而豐富的內在世界,遠比無止境的「爽點」更能滋養我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