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入場費是怎麼回事?
我一直在看新聞、讀報紙,心裡有個疑問:現在的婚禮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聽說有人辦婚禮,要收人「入場費」。你得付錢才能去看兩個人結婚。以前,你收到的是一張請柬,那是一張正式的小卡片,上面寫著邀請。「敬請光臨」,它會這樣說。現在呢,成了一筆交易,一張門票。
婚禮本來是兩家人結合在一起。聖經說,這是一件神聖的事。兩個合為一體。這是關於愛和一生的承諾,而不是為了幫雞肉或魚肉的錢算帳。你的父母、你的阿姨、你的表親——所有人都聚在一起。教堂門口不會有個小亭子,放著掃描器和信用卡機。
這不就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嗎?我們失去了它的意義。我們變成了一個每個人都住在幾百英里之外的社會,我們不認識鄰居,更別提遠親了。他們說,家庭單位已經「原子化」了。我們都成了小小的微粒,各自漂浮著。沒有了家人的支持,沒有了那種社區感,我想一對年輕夫婦總得想點辦法吧。所以他們把自己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一天,變成了一場募款活動。
接下來會怎麼樣?是不是新婚夫婦的初夜也要收入場費?你得拿個通行證才能看他們走進飯店房間。或者,他們會把整個過程在抖音上直播,然後你可以花一塊錢買個虛擬玫瑰。「幫我們贊助去斐濟的蜜月旅行,每次購買都有幫助!」
這太荒謬了。婚禮本身就是一份禮物。你的朋友和家人的到來,才是最珍貴的禮物。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這不再足夠了?我想大概是從我們認定每樣東西都有個價碼開始吧。一旦你給愛標上了價格,你還剩下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