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 星期二

無武裝先鋒隊的不可能:軍事力量與封閉共產主義國家

 

無武裝先鋒隊的不可能:軍事力量與封閉共產主義國家 

歷史記錄表明,建立和維持一個完全實現的單一政黨共產主義國家—以廢除私有財產和極權、封閉社會模式為特徵—普遍取決於事先透過軍事或革命力量奪取政權。雖然共產黨曾贏得民主選舉,但這些情況從未導致你所描述的封閉列寧/史達林主義體系的建立。


第一部分:奪取權力——革命的先決條件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核心教義主張,現有的「資產階級國家」(其官僚、軍隊和法院)是資本主義壓迫的工具,不能被改革;它必須被「砸爛」並被無產階級專政所取代。這種意識形態本質上就要求使用武力。

1. 軍事奪權的歷史模式

每一個主要的、持久的歷史共產主義國家都是透過武裝衝突奪取政權的:

  • 蘇聯(布爾什維克): 在1917年十月革命中透過武裝政變奪權,並透過殘酷的內戰(1917-1922年)鞏固了其控制。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 在與國民黨長達數十年的內戰(1927-1949年)之後建立。

  • 古巴: 菲德爾·卡斯楚政權是透過一場最終在1959年結束的游擊隊革命建立的。

  • 東歐集團國家: 波蘭、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的共產主義政權是在二戰後在蘇聯紅軍的直接軍事和政治控制下建立的。

2. 選舉成功的限制

共產黨確實曾贏得民主選舉,但這些勝利表明了在沒有武力的情況下無法建立封閉系統

  • 智利(薩爾瓦多·阿連德,1970年): 阿連德的馬克思主義人民團結聯盟民主贏得了總統職位,但在多黨制、憲法受限的框架內執政。他的政府最終在1973年被一場暴力軍事政變推翻,證實了國家機器會反擊根本的社會主義轉型的教條。

  • 現代政黨(摩爾多瓦、尼泊爾、印度喀拉拉邦): 這些地方的共產黨或馬克思主義政黨經常贏得選舉,但作為更廣泛的民主和市場基礎系統中的一個政黨運作。他們實施社會計劃,但不能也不會廢除核心的民主自由、私有財產或自由市場,因此未能實現建立封閉系統所需的「無產階級專政」。


第二部分:維持統治——極權封閉系統

一旦共產黨透過武力奪取政權,維持無產階級專政就需要你所描述的封閉、極權社會。這個系統不僅僅是一種偏好,而是防止資本主義影響重新出現和鎮壓反革命思想的必要工具

1. 鐵幕:對人民和資本的控制

封閉系統的核心是消除外部威脅和內部異議:

  • 人員控制(出國禁令): 阻止人民自由移居國外(人民不能移居國外)是為了阻止人才流失,更重要的是消除比較。如果公民沒有親身體驗過外部世界,他們就無法批評共產主義下的生活質量或自由度,使宣傳更有效。

  • 資本控制(金融壁壘): 限制資金的自由流動(金錢不能流出)對於維持中央計畫經濟至關重要。它可以防止資本外逃,允許國家根據其中央計劃指揮所有資源(內部和外部,例如外援),並將國內貨幣與全球市場波動隔絕,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意識形態所排斥的。

2. 資訊封鎖

最關鍵的組成部分是國家對資訊的壟斷

  • 審查輸入: 阻止外部資訊進入(資訊不能進入國家)至關重要,因為自由資訊是對建立在單一、包羅萬象的意識形態基礎上的國家最具威脅性的。有關國外更高生活水平或政治自由的事實會直接損害黨的合法性。

  • 宣傳輸出: 國家批准的資訊向外流動(宣傳流向其他國家)是一種外交政策工具,旨在在全球範圍內使政權合法化,吸引意識形態盟友,並掩蓋內部壓制和經濟失敗的現實。

總而言之,歷史證據很清楚:最激進形式的共產主義統治(封閉的、一黨專政的極權國家)是一個兩步過程武力奪取政權,然後是封閉系統來確保政權。沒有最初的軍事勝利,該黨仍然是一個競爭性的政治參與者;沒有隨後的封閉系統,該黨無法維持維持其極權性質所需的意識形態和經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