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倫理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倫理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無形中的基督教根基:解析湯姆・霍蘭《天下:基督教如何塑造西方世界》對西方心智的影響

 

無形中的基督教根基:解析湯姆・霍蘭《天下:基督教如何塑造西方世界》對西方心智的影響


湯姆・霍蘭(Tom Holland)的《天下:基督教如何塑造西方世界》(Dominion: The Making of the Western Mind)提出了一個經過嚴謹考證且引人入勝的論點:現代西方世界的價值觀、倫理觀和社會結構並非單純的世俗成就,而是深刻且不可分割地根植於基督教霍蘭挑戰了啟蒙運動帶來純粹理性、後宗教道德框架的流行觀念,反而主張許多「世俗」理想實際上是基督教神學概念的直接繼承者。

基督教的革命性倫理轉變

霍蘭首先對比了古代社會(特別是羅馬)與基督教所引入的價值觀。在羅馬世界中,強權即公理,殘酷是一種觀賞性運動,而對弱者、窮人或奴隸的同情幾乎不存在。地位、權力和主張統治地位是至高無上的。

然而,基督教引入了一種激進、反主流文化的倫理體系:

  • 卑微者的尊嚴: 它宣揚最後的將是首先的,窮人、病人、邊緣人士在上帝眼中擁有特殊的地位。這在一個崇尚權力、鄙視弱小的世界中是一個革命性的概念。

  • 普世之愛與同理心: 「愛你的鄰舍如同愛自己」、關懷陌生人,甚至愛你的敵人,這些誡命為普世同理心奠定了基礎,而這在古典異教思想中是陌生的。

  • 每個人的內在價值: 相信所有人,無論社會地位、性別或種族,都是按上帝的形象創造的,這成為後來普世人權概念的基礎原則。這徹底改變了對奴隸制、婦女地位和弱勢群體待遇的看法。

世俗思想中持久的遺產

霍蘭細緻地追溯了這些最初激進的基督教概念如何逐漸滲透西方意識,並成為我們呼吸的空氣。他認為,即使是那些試圖拒絕基督教的思想家,如伏爾泰或尼采,也仍然在一個由基督教根本塑造的道德和知識框架內運作。

  • 正義與人權: 現代關於正義、平等和人權的概念——經常由世俗運動倡導——被證明直接源於基督教關於個體生命神聖性以及所有靈魂在上帝面前價值平等的教義。

  • 仁慈與福利: 醫院、慈善機構和現代福利國家(如里斯-莫格提到的 NHS)等機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基督教關懷病患和窮人的誡命。

  • 對暴力的「他者化」: 殘酷是道德錯誤的,奴隸制是一種不人道的行為,或者所有人都應享有基本尊嚴——這些在許多現代西方人看來不言而喻的觀念,霍蘭認為是基督教獨特的遺產,而非普遍或自然存在的人類直覺。

實質上,《天下》一書主張,即使西方社會變得越來越世俗化,但其道德羅盤、對人類價值的理解以及其基礎機構,都與其之前兩千年的基督教影響密不可分。

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古有馭民之術,今有引導之學:愚民五策與輕推理論之辨

 古有馭民之術,今有引導之學:愚民五策與輕推理論之辨


愚民五策,古之馭民之道也;輕推理論,今之引導之學也。二者雖相隔千載,理異途殊,然皆關乎治民、動眾之術。其所異者,在於意圖、方法及倫理之別也。

愚民五策:以愚治民,直接操控

「愚民五策」乃古之為政者,所以固權安民之術也。其要旨,在於主動抑制民智、禁絕思維、削弱自主,以求自上而下之掌控。

其五策之常解如下:

  • 弱民: 使民體魄不強,經濟困頓,從而仰賴於國,無力反抗。

  • 愚民: 禁學、禁思,閉塞視聽,使民不知他途,不識己力。其道在於推行淺陋之說,杜絕深究之念。

  • 疲民: 勞役不息,瑣事不休,使民疲於奔命,無暇參與政事,亦無力深思。

  • 辱民: 貶抑民之尊嚴,使其自輕自賤,不生反抗之心。

  • 貧民: 使民常處貧困,無資財以結黨獨立,遂無反抗之本。

此五策之根本,在於系統性地削弱個體能力與群體意識,以息異議而固權柄。

輕推理論:間接引導,微調架構

輕推理論,乃現代行為經濟學之新學。其論,謂可巧改「選擇架構」,即決策環境,間接而微地引導人眾,使其做出於己有利或合於社稷之選擇,而不限其自由。其道非強迫,乃引導也

其例有:

  • 預設: 默認人眾加入養老金或器官捐獻,雖可退出。

  • 表述: 換其言辭,以顯其美(如「90%無脂」而非「10%含脂」)。

  • 社會佐證: 告以「鄰里多已行之」,以促其行。

  • 顯著性: 於顯眼處陳列健康之食。

輕推理論之初衷,多為善意:或為增進民康,或為鼓勵儲蓄,或為環保,或為敦促公民參與。

輕推之影:現代「愚民」之憂

二者雖源流各異,意圖殊途,然深究其弊,則輕推理論之失用,其術與愚民五策之「愚民」相若,令人悚然。

  • 繞過理性: 二者皆可繞過個體之理性思維與自覺判斷。愚民五策以資訊封鎖,養育無知;輕推理論則以操弄認知偏差與潛意識,使人不明其故而為之。

  • 資訊與權力之不對稱: 二者皆基於資訊與權力之懸殊。為政者或輕推者,其所知之術,民之所無,故能左右環境,以利己身。

  • 操縱「選擇」與消弭選擇: 愚民五策意在限制選項、泯滅知識,以消弭選擇。輕推理論雖保留選擇(可退出),然其「所欲」之選項,易為至極或誘人至微,實則使人無真思慮而順從。自由選擇與「受導向」之選擇,其界日漸模糊。

  • 仁慈家長與惡意操控: 輕推學家倡言「自由家長主義」,謂引導而保自由。然其用於廣告或自利政客之手,此「家長」則化為操控,所導之選,非為民善,乃為己利。如此,則微妙之心理影響,實能「愚民」,使人不知其所以然地做出決策,彷彿重演古之「愚民」之術。

結語

愚民五策,古之術也,其法顯赫而殘酷,以直接壓制、精神禁錮而治之。輕推理論,今之學也,其術幽微而良善,以環境設計而引導。然此二者之比,乃警世之言也:輕推之微妙與心理力量,固可為善,然一入惡手,則為巧詐之術,實成現代「愚民」之效——民眾於無覺中被導,所作之決,皆為他人設計,終損其自主之權。其間之別,在於影響之是否透明,意圖之善惡,以及其最終對個體自主權之深遠影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