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醫療保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醫療保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篩選存貨:如何杜絕醫藥庫存浪費並保護關鍵品項

 

篩選存貨:如何杜絕醫藥庫存浪費並保護關鍵品項

在醫藥界,庫存管理是一場高風險的遊戲。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公司通常會持有大量不同的產品變體,即SKU(庫存單位)。然而,這種普遍做法導致了一個無聲但重大的問題:倉庫裡堆滿了慢銷品項,最終過期,迫使公司將其作為總損失註銷。同時,這種混亂會掩蓋供應鏈的真實狀況,導致關鍵的救命藥物庫存不足

這個挑戰是**約束理論(Theory of Constraints, TOC)**的經典應用案例,它為我們提供了一條清晰的道路,來確定優先順序並保護最重要的東西。TOC 幫助我們區分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以及什麼只是佔用空間和花費金錢。


問題:兩種 SKU 的故事

想像一家擁有數千種不同產品變體的製藥公司。有些是每天數百萬人使用的暢銷藥,而另一些則是針對特定小眾患者群體的罕見藥物。如果沒有明智的策略,庫存系統會對兩者一視同仁。這導致了:

  • 過度浪費: 低需求 SKU 在貨架上存放數月甚至數年,最終過期並被丟棄。這不僅是財務損失,也是浪費的主要來源。

  • 患者風險: 公司的注意力被分散,最重要的、快銷藥物可能無法得到應有的關注。這可能導致救命藥物缺貨,其代價遠遠超過任何財務損失。


TOC 療法:簡單的三步處方

解決方案在於將 TOC 原則應用於庫存管理。這是一種戰略性做法,重點關注產出(throughput),即系統創造金錢的速度。

  1. 根據產出對 SKU 進行排序:

    首先,我們必須停止將所有產品一視同仁。利用產出會計,我們不僅根據銷量,還根據每個 SKU 對公司產出的貢獻來對其進行排序。這意味著我們關注一個 SKU 產生的毛利潤,減去任何直接成本。更重要的是,我們也考慮其臨床價值。一種罕見的救命藥物,即使銷量很低,也具有極高的臨床產出。這一步讓我們對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有了清晰的認識。

    數字範例:

    讓我們看看三個假設的 SKU:

    • SKU A(救命疫苗): 每月銷售 100 單位,每單位利潤 500 美元。每月產出:50,000 美元。臨床價值: 極高。

    • SKU B(常用止痛藥): 每月銷售 10,000 單位,每單位利潤 10 美元。每月產出:100,000 美元。臨床價值: 高。

    • SKU C(稀有膳食補充劑): 每月銷售 20 單位,每單位利潤 20 美元。每月產出:400 美元。臨床價值: 低。

    產出會計立即凸顯出,雖然 SKU B 的銷量最高,但 SKU A 的關鍵性質和高單位價值使其同樣重要,甚至更值得保護。而 SKU C 的貢獻則微不足道。

  2. 淘汰低績效品項:

    一旦對 SKU 進行排序,您會發現少數產品貢獻了絕大部分的產出。您還會發現一組對產出貢獻微乎其微的低影響 SKU。解決方法很簡單:通過淘汰這些非必需品來減少 SKU 數量。這釋放了原本浪費在這些幾乎沒有價值的品項上的資金、倉庫空間和管理注意力。

    數字範例:

    經過分析,公司決定停產 SKU C。通過這樣做,他們騰出了以前用於管理每月僅產生 400 美元產出的產品的空間和人力。這些資源現在可以轉向更有利可圖或更關鍵的產品。

  3. 差異化緩衝庫存:

    隨著庫存的精簡,您現在可以對剩餘品項採用量身定制的管理方法。您不再採用一刀切的安全庫存水平,而是建立差異化的緩衝庫存。

    數字範例:

    假設所有產品的典型安全庫存為 2 個月的供應量。

    • SKU A(救命疫苗): 我們將其緩衝庫存增加到4 個月的供應量,以防止任何中斷。我們現在維持 400 單位,而不是 200 單位,以確保患者永遠不會面臨缺貨風險。

    • SKU B(常用止痛藥): 我們將其緩衝庫存保持在2 個月的供應量,這對於高需求、穩定的產品來說已經足夠。我們維持 20,000 單位。

    • SKU C(稀有膳食補充劑): 由於我們已經將其從庫存中淘汰,因此其庫存供應量為 0 個月


結果:更健康的庫存

通過應用這些 TOC 原則,製藥公司可以將其庫存從雜亂、浪費的混亂狀態,轉變為一個精簡、高效的系統。他們不再關注消耗資源的產品,而是開始保護那些拯救生命的產品。這種方法不僅降低了浪費和成本,更重要的是,保護了對患者至關重要的流程,確保在正確的時間提供正確的藥物。


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全球人口結構轉變:未來二十年的影響

 

全球人口結構轉變:未來二十年的影響

全球人口結構的持續轉變——以生育率下降、預期壽命延長和人口迅速老齡化為特徵——將在未來二十年對世界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儘管這一趨勢在不同地區的速度和嚴重程度各異,但它將重塑經濟、社會和地緣政治格局。影響最顯著的將是那些正在快速老齡化的國家,如日本、德國和中國,但其後果將是全球性的。

經濟層面的影響

最直接的經濟後果是勞動年齡人口的縮減。隨著老年、退休人口比例的增加,勞動者與退休者的比例(即撫養比)將會下降。這給社會保障和退休金系統帶來巨大壓力,因為需要由更少的勞動者來供養更多的退休人口。這也導致勞動力短缺,可能減緩經濟增長和生產力。為了應對這一挑戰,許多國家正在考慮提高退休年齡、鼓勵老年人更多地參與勞動,並大力擁抱自動化和科技。

這種轉變也將改變消費和投資模式。隨著人口老齡化,對醫療保健、養老和老年照護服務的需求將會增加,而與青年和家庭生活相關的商品和服務需求可能會停滯。這需要重新配置經濟資源,並可能重塑整個產業結構。特別是醫療保健成本的上升,將對政府預算造成巨大壓力。

社會層面的影響

在社會層面上,老齡化趨勢將挑戰傳統的家庭結構和社會安全網。由於子女數量的減少,家庭作為老年人主要照護者的歷史角色正在減弱。這將把更大的負擔轉移到公共和私人照護系統上,而這些系統往往尚未為應對日益增長的老年長期照護需求做好準備。老年人社會孤立的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

相對地,老年人口的增加也帶來潛在的好處。許多老年人仍然活躍、健康且具有經濟生產力,他們通過工作、志願服務和照顧孫輩來貢獻社會。他們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挑戰在於如何建立能夠認可並支持這些貢獻的社會結構和政策,而不是僅僅將老齡化視為一種負擔。

地緣政治層面的影響

在地緣政治層面上,人口結構的轉變將改變力量平衡。人口快速老齡化和萎縮的國家,如俄羅斯和中國,可能面臨維持其經濟和軍事實力的長期挑戰。勞動力減少和受撫養人口增加會限制一個國家的創新和增長能力。

與此同時,人口更年輕、正在增長的國家,特別是非洲和南亞的部分地區,可能會經歷「人口紅利」——由龐大勞動年齡人口所推動的經濟加速增長時期。然而,只有當這些國家在教育、衛生和基礎設施方面進行大量投資,為年輕人提供有意義的就業機會時,這種潛力才能實現。這種人口結構上的差異可能導致年輕的發展中國家向老齡化的發達國家移民增加,這將為國際關係和國內政策帶來機遇與挑戰。


為何安樂死應為國家責任

 

為何安樂死應為國家責任

安樂死這個議題既深奧又艱難,關乎面對苦難時的自主權和尊嚴。在英國議會對此的辯論中,一個核心論點源於國家在處理個人健康決策上存在的根本性矛盾。儘管生病或變老是個人歷程,但國家卻深度參與協助治療。因此,同樣的邏輯也應該適用於協助死亡


核心矛盾

國家已經在我們的醫療保健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我們有英國國民保健署(NHS),提供廣泛的治療和照護,旨在幫助人們康復和延續生命。這包括從簡單的藥物到複雜的救命手術。我們每年花費數十億英鎊在醫生、醫院和醫療研究上。這是一種國家協助治療的形式,我們普遍認為這是政府一項必要且道德的職能。

這種國家介入並未被視為侵犯,反而是支持公民健康和福祉的基本責任。我們不會說治療癌症是個人私事,應留給個人及其家庭獨自處理。相反,我們建立了一個公共系統來提供協助。

如果國家如此深度地參與協助人們生存,為何當一個人面臨無法治癒且無法忍受的痛苦,並希望終結生命時,國家的責任就停止了?在這種情況下,結束自己生命的決定,與尋求治療疾病的決定一樣是個人化的。拒絕協助死亡,等於是說國家可以幫助你活下去,卻不能幫助你離世,即使活著已成為當事人不願再承受的負擔。這在我們的醫療保健系統中製造了一種道德和倫理上的不平衡。

解決疑慮

當然,對於協助死亡存在著重大的疑慮。潛在的陰謀、對弱勢個體的施壓以及倫理問題都非常真實,且必須得到解決。然而,這些擔憂並非無法克服。許多國家已實施了帶有嚴格保障措施的協助死亡法,包括:

  • 多名醫生批准:要求不止一名醫生確認病患的末期診斷和心智能力。

  • 等候期:確保該決定不是一時衝動。

  • 病患自我施用:在某些情況下,病人必須自己服用最後的藥物,以確保該行為是完全自願的。

  • 心理健康評估:確認病患沒有患上可治療的抑鬱症或其他可能影響其決定的心理疾病。

這些保障措施證明,建立一個既尊重個人自主權又保護弱勢群體的系統是可能的。辯論的焦點不應是是否允許協助死亡,而是如何以安全和充滿同情心的方式實施。

總而言之,如果國家的角色是在公民最脆弱的時刻提供協助,那麼這份責任必須同時涵蓋生存和死亡。僅提供協助治療的公共服務卻不提供協助死亡,這是一種邏輯和倫理上的矛盾,英國議會應該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