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比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比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6月9日 星期一

論宗教門派與武林門派:外顯之異,內實之同

 

論宗教門派與武林門派:外顯之異,內實之同


夫世間宗教,或稱教派,或曰宗門,其徒眾廣布,影響深遠。吾人觀之,其結構、運作與武林門派,竟有異曲同工之妙。


皈依與入門:立誓效忠,同歸一途

凡入宗教之門者,必先皈依,行洗禮、受戒禮、發誓等儀式,表明心跡,願奉教義,從其宗規。此猶武林門派之拜師入門,須行拜師禮,立誓效忠師門,遵從門規,不得悖逆。兩者皆為精神契約,確立個人與集體之隸屬關係,從此榮辱與共,休戚相關。


聖典與秘笈:信仰圭臬,傳承法門

宗教有聖典,如佛經、聖經、可蘭經等,內載教義、戒律、修持之法,為信徒信仰之圭臬,行為之準繩。猶如武林門派之武功秘笈,載錄內功心法、招式套路,乃鎮派之寶,立身之本。二者皆為知識與智慧之傳承,指導門徒修行提升,達致更高境界。聖典引導信徒通往涅槃、天堂或開悟,秘笈則助弟子臻至武學巔峰。


神職與師承:層級分明,權威所在

宗教體系中,有主教、牧師、方丈、法師等神職人員,居於高位,執掌教務,詮釋教義,引導信眾。其權威來自上天授命或嚴格訓練。武林門派亦有掌門、長老、首座等師承層級,號令群雄,裁決事務,其威望源於武功蓋世或資歷深厚。兩者皆為組織之核心,維繫體系運作,確保教義(或武學)之純正性與傳承之有序性。


戒律與門規:規範行為,維持秩序

宗教各有戒律,如五戒、十誡,規範信徒言行舉止,以期淨化心靈,臻於聖潔。犯戒者,或受懲罰,或被逐出教門。武林門派亦有門規,嚴禁門徒行惡犯上,私鬥外洩武學。犯規者,輕則受罰,重則「清理門戶」。此二者皆為內部治理之工具,旨在約束成員行為,維護集體之名譽與秩序。


傳教與揚名:擴展影響,壯大聲勢

宗教常有傳教之舉,派遣使者遠赴異地,廣宣教義,吸納信眾,以期教派壯大。武林門派亦冀望揚名立萬,通過比武、行俠仗義,提高門派聲望,招攬英才,擴展勢力。兩者皆求影響力之擴張,以期理念(或武學)廣為人知,門派(或教派)基業永固。


結語:萬變不離其宗

是故,宗教門派與武林門派,雖形式迴異,一重精神之修持,一重武藝之精進,然其內在之組織架構、傳承模式、規範體系及擴張意圖,實則大同小異。皆為人類社會中,由共同信仰或技藝凝聚而成之類家族式社群,在各自領域中發揮影響,構築秩序。觀古今之變,審中外之異,其理一也。


江湖門派之終身保修,學府學店之出門不換

 

江湖門派之終身保修,學府學店之出門不換


昔者江湖門派,規訓嚴明,師道尊崇。

門下弟子,入門之始,即受門規束縛,德行武藝,皆師傅之所繫。若有作奸犯科者,敗壞門風,輕則逐出師門,重則清理門戶,以正視聽,維護百年清譽。此乃終身保修之道也。蓋因門派傳承,非止武功,乃是道義、氣節之所繫,師傅之於弟子,猶父之於子,其責無可推。故弟子之善惡,門派之興衰,實繫於一體。

然觀當世學府,號曰「名門」,譽為「殿堂」。

哈佛、牛津之流,金字招牌,學子趨之若鶩。然其所為,大異於古。學生入學,金錢開道,學費高昂,猶如市井淘寶之貨,明碼標價。夫子授課,止於課堂,學業一畢,卷證一授,則緣分已盡。其後所為,無論作奸犯科,或巧取豪奪,皆與學府無涉。

昔者師傅清理門戶,乃視弟子為己出,其惡如己過。

今之大學,則視學生為顧客,貨物既出,概不退換。學生在校之時,或可約束一二;一旦畢業,則天高海闊,各安天命。大學之名譽,僅維繫於入學之際,畢業之後,不論是非黑白,皆「與我無關」。此等作派,豈非「出門不換」之典範乎?

嗟夫!武林門派之重德,豈不勝於學府之重利?

江湖雖險,猶有規矩方圓;學術殿堂,反成名利場域。昔日義薄雲天,師徒情深,今朝則金錢至上,關係冷漠。此非學術之幸,乃斯文之恥也!嗚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