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政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政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亞洲政府中的外國官員:一個逝去的時代

 

亞洲政府中的外國官員:一個逝去的時代

在19世紀,外國人擔任亞洲國家的高級政府職位並非罕見之事。這些官員通常因其在軍事戰略、金融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專長而被招募,以協助許多亞洲國家在現代化和與西方列強競爭的過程中取得進展。這種做法突顯了一個獨特的全球互聯時期。

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子是丹麥人 Andreas du Plessis de Richelieu,他曾擔任暹羅(今泰國)國王朱拉隆功(拉瑪五世)統治下的海軍總司令。他於1875年抵達暹羅,很快贏得了國王的信任,並在暹羅軍隊的現代化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設計了重要的防禦工事並引進了現代武器。除了軍事貢獻,Richelieu 還在曼谷早期基礎設施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其電網、鐵路和公共交通系統。

另一位傑出人物是英國人 Sir Robert Hart,他在1863年至1908年間擔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長達五十多年。他負責徵收關稅和管理中國的貿易。哈特正直且高效的行政管理為清政府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收入來源。他的管理以其現代化和透明的作風而聞名,使其成為當時官僚體系中的典範。


外國官員及其職位列表

在該時期,聘用外國專家在亞洲各地非常普遍。以下是更多例子:

  • Gustave-Émile Boissonade(日本): 一位法國法學家,在19世紀末被明治政府聘請,協助起草日本的現代民法。他的工作對於建立現代法律框架至關重要,幫助日本從封建社會過渡到現代民族國家。

  • George Washington Williams(日本): 一位美國軍官,在明治初期擔任日本軍隊的外部顧問。他是協助訓練日本帝國陸軍,使其採用現代軍事戰術和組織結構的幾位外國專家之一。

  • Dr. Georg Böhmer(韓國): 一位德國醫生,在19世紀末成為韓國政府的醫療顧問。他在建立現代醫療機構和向韓國引進西方醫學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Hermann von Keyserlingk(波斯/伊朗): 一位德國外交官和軍官,在20世紀初擔任波斯政府的顧問。他為波斯軍隊的現代化和訓練做出了貢獻。


從全球化治理到國家主權

這些歷史案例展示了一個國界更具滲透性的世界。各國願意引進外國人才擔任重要的政府職位,通常是為了填補知識和技術上的空白。這是當時全球化和殖民擴張壓力下的直接結果,各國感到需要迅速現代化以應對競爭或自衛。

今天,外國人擔任高級政府職位(如軍事指揮官或主要政府機構負責人)的想法在大多數現代民族國家中幾乎是不可想像的。各國已變得更加保護其主權和政府職位,將其視為本國公民專屬。這種轉變代表了一個矛盾:儘管我們通過技術和貿易在全球範圍內聯繫更緊密,但對外國人在本國政府內擔任權力職位的信任已大大減少。從這個特定意義上講,與200年前相比,這個世界變得不那麼「全球化」了。


王朝與帝國:簡單解釋

 

王朝與帝國:簡單解釋

王朝(dynasty)是指同一個家族或血脈的一系列統治者。這個詞通常用來描述該家族掌權的特定時期。王朝可以存在於任何形式的政府中,如王國或帝國。其主要特徵是世襲繼承,即權力由父母傳給子女。例如,都鐸王朝(Tudor dynasty)從 1485 年到 1603 年統治英格蘭,其君主如亨利八世和伊莉莎白一世皆來自同一個家族。另一個例子是中國的明朝,從 1368 年到 1644 年由朱氏家族掌權。


什麼是帝國?

帝國(empire)是一個龐大的政治實體,統治著廣闊的領土,通常由許多不同的民族、文化或國家組成。帝國的關鍵特徵是其擴張主義本質——它透過征服其他領土並將其置於單一的中央權力之下而發展壯大。帝國的統治者通常被稱為皇帝或女皇。核心區別在於,帝國的定義是其規模和對多樣化、通常是遙遠地區的控制,而不一定是由一個特定的統治家族來界定。

一個單一的帝國可以由幾個不同的王朝在不同時期統治。例如,羅馬帝國曾由不同的王朝統治,如朱利亞-克勞狄王朝和弗拉維王朝,但帝國本身仍然是一個連續的政治實體。同樣地,大英帝國曾由斯圖亞特王朝、漢諾威王朝和溫莎王朝統治,但帝國的本質是其廣闊的全球領土範圍。


關鍵區別

最關鍵的區別在於:王朝是一個家族,而帝國是一個國家

  • 王朝:著重於統治家族及其血統。可以將其視為「誰」在掌權。

    • 例子清朝是愛新覺羅家族對中國的統治。

  • 帝國:著重於國家的領土規模和範圍,以及其對不同民族的控制。可以將其視為「什麼」或「在哪裡」。

    • 例子蒙古帝國是蒙古人征服的廣闊領土,後來由成吉思汗的後代分而治之。

在許多情況下,一個王朝統治著一個帝國,但並非總是如此。一些王朝,如今天的溫莎家族,統治的是王國,而不是帝國。而某些帝國,如蘇聯帝國,並非由單一家族或王朝統治。



2025年6月22日 星期日

夫政者之所為,果真盡善乎?

 

夫政者之所為,果真盡善乎?

吾儕閒暇之際,嘗沉思觀物,繼而搔首茫然,究其所以然。尤於政者所司之事,此感尤甚。夫政者,其心固善,然觀其行事,有時不啻小丑持膠雞以解危炸彈,其境本應莊嚴,然終不免令人發噱,然此笑,實隱憂矣。

且夫近聞英倫少年之事,其智過人,乃察搭機遠赴柏林,再返謝菲爾德之費,竟較自艾塞克斯直抵謝菲爾德之火車票為廉。柏林!思之,彼乃越洋而飛,所費猶遜於本土火車票價。夫問之於明理之人(吾所謂明理者,非泥於章程之官僚也),此理何在?彼必曰:謬矣。此猶欲得一杯牛乳,反購一牛,而牛乳之價,竟逾乎全牛。此豈不荒誕乎!

然此荒誕何故?蓋某人某時,決意某鐵道線,或竟全國鐵道系統,當歸於專營。彼或振振有詞曰:「此為公利也!」「此所以求效率、求規範,免紛擾之競爭也。」謬哉!一旦競爭不復,則進取之心亦亡。顧客之樂與否,亦無須關懷。夫顧客何以去之?無處可去耳。

此猶昔日郵局獨佔天下之時也。欲寄一函?則待之。所費幾何?唯其所求。若能終達,則幸甚矣。今則有聯邦快遞、優比速,甚而將有飛機投遞。何故?蓋有智者曰:「或有更善之法,以運此物。」於是乎,郵務者不得不自勵,或亦嘗勉為之矣。

夫政者,其心固善,然不擅經商。彼善立律法,善護民於危難,或亦善護民於己失。然論及經商理財,求其高效、節約,此則另當別論也。

專營之態既成,無論火車、公用事業,抑或某些政府機關,皆無革新之壓。無削減成本之壓。亦無友善待客之壓。彼等僅存於世。而吾等百姓,則為之買單。或以稅金,或以高價,或以應對繁冗無益之系統所生之無盡鬱悶

環顧四方,此景處處可見。長隊緩行,表格繁瑣,久候不厭。何故?蓋彼等無須更善耳。無競爭者迫於其後,欲奪其業務,迫其改進也。

故下次聞人言「政者當掌萬事」之際,請憶及彼搭機赴柏林以節省火車票錢之少年。自問曰:「此果吾儕所欲之『效率』乎?」如是,則吾有橋樑欲售,其價或較搭乘城中巴士尤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