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周易》中的「四大難卦」


《周易》四大難卦釋義,並以實例解之

《周易》有四大難卦,謂屯、坎、蹇、困。此四卦,皆含坎象,坎者,險也,故其象徵多艱難困頓。

一、屯卦(☷☳)

  • 釋義: 屯者,萬物始生,如草木初萌,破土而出,艱難重重。象徵初始之困頓,需耐心毅力,方能突破。
  • 日常例: 初習武藝,筋骨酸痛,意志消磨。遷居異鄉,舉目無親,徬徨無助。始學新技,屢犯錯誤,進展遲緩。
  • 商賈例: 新創事業,資金匱乏,客源難尋,品牌未立。推出新品,生產受阻,市場抗拒,銷路不暢。公司內啟新項目,初始設置繁瑣,團隊協調困難。
  • 政事例: 推行新政,官僚阻撓,民意疑慮,執行困難。新設部門,基建未備,人員未定,職責不明。國逢天災,百廢待興,初期應對混亂。

二、坎卦(☵☵)

  • 釋義: 坎者,重險也,如陷泥淖,進退維谷。象徵危險困厄,需謹慎堅毅,方能脫困。
  • 日常例: 困於惡緣,身心俱疲,難以解脫。身患重疾,恐懼不安,行動不便。財困債累,難以翻身。
  • 商賈例: 官司纏身,財力損耗,聲譽受損。市場衰退,銷量驟減,成本難控,瀕臨破產。公司數據遭竊,後續影響嚴重。
  • 政事例: 政治醜聞,民怨沸騰,媒體圍攻,法律追責。國安威脅,恐襲網絡,危機四伏。經濟衰退,民生凋敝。

三、蹇卦(☵☶)

  • 釋義: 蹇者,跛也,行步維艱,寸步難行。象徵困頓阻礙,需反思修德,方能化解。
  • 日常例: 長期停滯,進退兩難,心力交瘁。人際衝突,爭執不斷,溝通不暢。身患長期慢性病。
  • 商賈例: 官僚掣肘,規章繁瑣,延誤時日。內部矛盾,權力鬥爭,溝通不暢,團隊渙散。公司欲拓海外市場,遭遇諸多法規問題。
  • 政事例: 政治僵局,黨派紛爭,政令難行。基建工程,延期超支,民怨沸騰。國家內部政治紛爭,導致經濟增長停滯。

四、困卦(☱☵)

  • 釋義: 困者,窮也,如澤中無水,竭澤而漁。象徵窮困艱難,需堅守信念,靜待時機。
  • 日常例: 身心俱疲,意志消沉,絕望無助。身處惡境,飽受壓迫,難以逃脫。失業困頓,心灰意冷。
  • 商賈例: 遭遇惡意併購,壓力重重,控制權失。遭遇嚴重財困,破產裁員,投資者散。公司遭遇詐騙,後續處理困難。
  • 政事例: 經濟崩潰,民不聊生,社會動盪。人道危機,饑荒疾病,流離失所。國家遭受國際嚴厲制裁。


歷屯、坎、蹇、困四境:三事紀實

一、私事:文士著書之艱

  • 屯(初難):
    • 欲著新書,心甚雀躍。然初章拙澀,文思阻滯,自疑其才。
  • 坎(重險):
    • 歷數月功,初讀者惡評如潮。心陷迷惘,疑其才疏,欲棄此業。
  • 蹇(跛行):
    • 勉力續寫,然評議縈懷,動力衰微,進度遲緩。步履艱難。
  • 困(窮困):
    • 歷經數月煎熬,心力俱竭。負面纏身,寸步難行,萌生退意。

二、商事:網售平臺之敗

  • 屯(初難):
    • 公司啟新網售平臺,初時網站故障頻發,客訴如潮,銷量慘淡。
  • 坎(重險):
    • 平臺遭駭,客資外洩,信譽掃地。訟事纏身,銷量驟降。
  • 蹇(跛行):
    • 公司力挽狂瀾,然內訌頻發,修復延宕,平臺不穩。
  • 困(窮困):
    • 公司困頓,瀕臨破產。要員辭職,投資者散,公司如遭重擊。

三、公事:交通系統之困

  • 屯(初難):
    • 城府啟新交通系統,初時延誤頻發,民怨沸騰,預算超支。
  • 坎(重險):
    • 系統失靈,民怨鼎沸,抗議四起,市議會面臨廢止之議。
  • 蹇(跛行):
    • 城府欲補救,然黨爭掣肘,財源拮据,修復延宕,民信不復。
  • 困(窮困):
    • 系統淪為敗政之象,城府財困,民心渙散,官員如陷絕境。

此四卦,皆警示世人,人生多艱,然需以堅毅之心,明智之舉,方能渡過難關。

中古修院爲地產之樞

 

中古修院爲地產之樞:史載經濟重鎮

中古亂世,修院非僅靈修之所,實爲經濟之要。其穩固之基,廣袤之地,嚴整之制,使其能供要緊金融之務,並助農耕之興。

沿革:

早期中古(五至十世紀):

羅馬帝國傾頹,歐陸多亂。修院,尤以本篤會爲首,成爲安定與學問之所。

得貴族君王之賜,積廣大莊園。

修院始事農耕,善用其人力物力,以耕其地。

中期中古(十一至十三世紀):

修院財力日增,勢力漸廣。

修院成爲農技革新之所,行輪作之法,興水利之功。

以其所積之財,貸與農人地主。

爲珍物之所,亂世之中,以安財物。

爲貴族機構理地,掌租稅農產。

晚期中古(十四至十五世紀):

黑死病及諸般危機,損修院之財。

俗世銀行漸興,修院之金融地位漸失。

宗教改革,亦大變修院之勢。


得地之法:

捐贈:

貴族富戶,爲求靈佑贖罪,多捐地與修院。

此等捐贈,多有文記,合乎法度。

土地管理:

修院善理土地,增產甚多,故爲地主所重。

或以約得地,或接管失理之莊。

亂世之機:

戰亂瘟疫,如黑死病,爲修院得地之機。

臨終地主,或因靈修,或因無嗣,多遺地與修院。

亂世之中,或有不端之得,然非常例。

修院解散:

英王亨利八世十六世紀解散修院,乃特例。此乃王室奪修院之產。

然非修院之常行。

戰亂黑死病:

黑死病:

黑死病致社會經濟大亂。

地主多亡,修院以其安定,多得遺產。

勞力短缺,修院以其人力,能善理地。

戰亂:

戰亂致地荒廢,修院得機得地。

然修院亦易受戰亂之害。

教會與修院,中古勢力甚大,故多得人奉承。


俗世銀行之興:

金融之變:

俗世銀行創精巧金融工具,如匯票信用狀,便於遠程貿易。

此等革新,多爲商賈所需,修院難以提供。

借貸之變:

中古教會禁高利貸,限修院金融。

俗世商業漸盛,此禁漸寬,俗世銀行得自由。

新教之興,亦變借貸之觀。

貿易城市之興:

貿易城市之興,需專業金融,俗世銀行能供。

商賈需資本信貸,外匯,俗世銀行能供。

政治經濟之變:

民族國家興起,中央政府發展國有金融,利於俗世銀行。

商賈家族積財,助俗世銀行發展。

專業化:

俗世銀行專於金融,修院多責。此專業化,利於效率。


經濟之要:

土地管理:

修院善理廣大莊園,增產甚多。

行土地開墾,沼澤森林變良田。

助農技發展,推廣革新。

金融之務:

貸與農人地主,助農耕經濟。

爲珍物之所,以安財物。

爲貴族機構理租稅。

農技革新:

修院爲農技研究之所。

引進新作物農法,增產甚多。

其記錄有助農技傳播。


參考文獻:

《中古經濟社會:英國經濟史,1100-1500》,M.M.波斯坦著。

《本篤會》,大衛·諾爾斯著。

《中古修院生活》,G.G.考爾頓著。

《劍橋歐洲經濟史,第一卷:中古農業生活》,M.M.波斯坦編。

中古修院之經濟影響甚巨,承羅馬帝國衰落,啓近代銀行之端。在穩定經濟,發展農耕,保存知識方面,皆有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