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瑪麗疑涉延誤病人失救喪命

Sing Tao Daily | 2008-12-23
A08| 港聞
瑪麗疑涉延誤病人失救喪命

~~~~~~~~~~~~~~~~~~~~~~~~~~~~~~~~~~~~~~~~~~~~~~~~~~~~~~~~~~


繼明愛醫院出現處理心臟病人求助失當事件後,瑪麗醫院亦被病人家屬投訴醫療失誤。一名留醫兩天的年近八旬病人,疑在院內心臟病發作,遭拖延三小時始獲急救,終告斃命,家人認為院方漠視病情,要求作出交代。

家屬投訴要求交代

該名身亡老伯姓羅、七十九歲,為退休西餅師傅,與妻子、長子及兩女兒同住橫頭磡邨。羅子形容父親為一名癌症鬥士,為人樂觀,如非院方延誤救治,其父可以與他們一同度過冬至及聖誕節。

羅子稱,父親患肝炎十多年,至三年前惡化轉成肝癌,遂往治療肝癌有一定成效的瑪麗醫院求醫。至兩個月前,父親癌症到末期,但院方試用新藥治療,病況有好轉,醫生更指可延長壽命近一年。惟至本年十月六日,羅伯因脫牙後牙肉滲血,加上左手無力不能自行抬起,由家人送往瑪麗醫院留醫。

據羅子稱,父親入院當日相當精神,惟兩日後,至十月八日下午五時半再往探訪時,卻發覺父親精神萎靡,出現嘔吐,並透露右腿及腹部痛楚,於是通知護士前來查看,惟女護士僅登記情況,未有處理。

羅子與妹曾再三要求派醫生前來,惟護士表示要收新病人,故未有空閒,直至晚上八時許,始有一名實習醫生到來檢查。

羅子表示,當時父親已陷半昏迷,嘴角歪斜,醫生曾要求父親自行抬起右手右腳,但已做不到;醫生此時始顯得緊張,匆匆呼召十多名醫護人員趕來急救,但父親結果至凌晨不治。

醫管局:院方已急救

家人認為院方未有正視病人病情,向立法會議員馮檢基求助,至本月十一日,院方始以書面回覆,指其父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缺血性心臟病及多重末期肝癌致死。家人則懷疑病人因延誤救治致死,要求公開事件及醫管局作出交代。

醫管局發言人稱,病人病情突轉惡化,院方已進行急救可惜不治,事件已交死因裁判法庭。對於病人離世,瑪麗醫院向其家人致深切慰問。

記者徐裕民

雙重打擊喪子媽媽亟需關懷

Sing Tao Daily | 2009-01-07
A03| 要聞
雙重打擊喪子媽媽亟需關懷

~~~~~~~~~~~~~~~~~~~~~~~~~~~~~~~~~~~~~~~~~~~~~~~~~~~~~~~~~~


初為人母卻受喪子之痛,本已悲慟欲絕,愛子遺體突然失蹤,更是難以接受。有臨牀心理學家指,女性分娩後受荷爾蒙分泌不均影響,情緒本已較為波動,若再遇突發事故,對其心理將造成雙重打擊,更容易引發情緒病。

時刻想「點解偏偏係我個BB」

臨牀心理學家黃婷指出,如果在產前檢查時已知胎兒有某種病症,有可能夭折,會有一定心理準備,對母親心理狀況傷害將較小;但若胎兒於檢查時一切正常,出生後才夭折,屬突發性事件,「由迎接新生命突然變成喪子之痛,母親初時會不願面對、不相信,可能會出現驚慌、失去安全感、麻木的表現。」她續指,情況嚴重者會引致抑鬱。

黃表示,今次事件中,嬰兒屍體失蹤將對母親心理上造成進一步打擊。「醫院不見了BB遺體,牽涉責任問題,加上近期比較多醫療失誤事故,很容易勾起媽媽有這個想法,將一切痛苦都歸咎於院方。」她說,母親會容易產生一種憤怒及不公平的想法,如「點解偏偏會係我個BB」。她續稱,生育過後的婦女,荷爾蒙分泌會暫時失衡,容易引起情緒不穩,如果本身已接受不了孩子離世,再加上突然發生孩子遺體失蹤事故,在雙重打擊下,媽媽將更容易引發情緒病,亟需家人關懷與支持。記者馬志剛

精神受創可索償

Sing Tao Daily | 2009-01-07
A03| 要聞
精神受創可索償

~~~~~~~~~~~~~~~~~~~~~~~~~~~~~~~~~~~~~~~~~~~~~~~~~~~~~~~~~~


東區醫院殮房遺失嬰屍荒謬事件,多名法律界人士指,案中父母可待警方調查後,一旦證實醫院有疏忽,可向醫管局索償,彌補父母精神傷痛損害及殮葬儀式受影響的賠償金額,但估計金額不會太大。

律師梁永鏗指出,屍體不屬任何人的物體,但遺失嬰屍會令父母更為哀傷悲慟,可能出現失眠及精神抑鬱,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父母可以精神受傷害為由,向醫管局追討索償。

賠償額或較細

梁永鏗憶述,五年前一名母親,因醫療失誤致腹中骨肉夭折而精神受損,不能工作,最終成功向醫管局索償約七十萬元。但今次嬰屍不翼而飛,事件極度罕見,必須先釐清醫院責任及對父母傷痛程度研究賠償。

但今次事件獨特之處,父母本應已因嬰兒夭折感傷痛,梁永鏗指,計算賠償金時會相應減少,但現時嬰屍遺失,對父母悲痛程度會否加深,或殮葬儀式會否因無屍而變複雜,須委託專家建議而計算賠償金額,估計金額未必大。

另一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指,事件中父母可等待警方重案組完成刑事調查後,了解醫院責任,才向醫管局民事索償會較容易。

他指,如醫院已做妥保安措施,如有職員定時巡查、簽更簿、裝閉路電視及有上鎖等,但仍遭盜屍賊潛入偷屍,醫院未必要百分百賠償;一旦證實有人為疏忽,醫院則責無旁貸。本報記者

病人投訴威院醫療失誤

Sing Tao Daily | 2009-01-12
A09| 港聞
病人投訴威院醫療失誤

~~~~~~~~~~~~~~~~~~~~~~~~~~~~~~~~~~~~~~~~~~~~~~~~~~~~~~~~~~


卅一歲巿民黃天耀昨向傳媒投訴,○七年十月,他懷疑因腎炎入住沙田威爾斯醫院期間感染肺炎致積水積膿,結果肺部要開兩個小孔排膿,及後拒絕醫生提議再開三個小孔排膿。黃轉往廣華醫院醫治,引述該院醫生稱他只需吃藥,毋須開孔排膿亦能痊瘉。黃指控威院醫生診斷錯誤致其肺部開孔,現常有氣促及呼吸困難,失去工作,靠綜援維生,今日申請法援控告醫管局及威院。

半癱翁控屯院失誤索賠

Sing Tao Daily | 2009-01-23
A12| 法庭
半癱翁控屯院失誤索賠

~~~~~~~~~~~~~~~~~~~~~~~~~~~~~~~~~~~~~~~~~~~~~~~~~~~~~~~~~~


一名老翁因感冒被轉介往屯門醫院求醫,醫院疑將老翁早年打羽毛球撞傷的瘀痕當作腦內瘀血,將其留院四日觀察,其間有護士在其右臂注射不明針藥,老翁立即右邊身軀癱瘓及輕微中風,多年來活動能力未復。老翁昨透過法援署入稟指醫管局出現醫療失誤,要求賠償。

指感冒當腦有瘀血醫

疑被注射藥物引致局部癱瘓的原訴人陳文中,現時僅靠綜援維生,昨講述事件經過之際,多次泣不成聲。原訴人透露,他於○六年因感冒往博愛醫院求醫,院方將他轉介往屯門醫院診治;他的頭上有一塊打羽毛球時弄傷的瘀痕,但院方卻指他的左腦有瘀血,要求他留院檢查。

原訴人表示他入院時仍活動自如,至留院第四日有一名男護士為他在右臂打針,他的右邊身軀即時不能活動;醫生僅指他出現輕微中風,但腦內流血已止。事後他持續往博愛醫院接受物理治療,但三年來一直未能完全恢復活動能力。原訴人稱以前曾任職司機,但事發後已喪失工作能力,妻兒更離他而去,目前獨居於元朗。案件編號:高院人身傷亡五○──二○○九。記者連嘉欣林家豪

茂昌眼鏡後人涉醫療失誤

Sing Tao Daily | 2009-01-31
A14| 法庭
茂昌眼鏡後人涉醫療失誤

~~~~~~~~~~~~~~~~~~~~~~~~~~~~~~~~~~~~~~~~~~~~~~~~~~~~~~~~~~


茂昌眼鏡後人、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兼任教授兼著名眼科醫生胡志鵬,其主理的「香港激光矯視中心」於○六年替一名男子進行眼科手術期間,疑因疏忽引致該名男子左眼受創。男子昨入稟控告胡志鵬及亞洲醫療服務(香港)有限公司,要求賠償。

未有聘請律師自行入稟的原訴人歐少豪,於入稟狀稱○六年一月至三月期間,曾三度前往尖沙嘴彩星中心的「香港激光矯視中心」接受左眼眼科手術,但答辯人胡志鵬及亞洲醫療服務(香港)有限公司的員工,未有向他提供適當護理及治療,手術前後亦未有採取足夠保護措施,令原訴人的左眼受傷。記者昨致電胡志鵬的診所,得悉胡志鵬不在港,未能就事件作出回覆。

答辯人胡志鵬生於眼科世家,父親乃茂昌眼鏡創辦人胡賡佩,本身亦是著名眼科醫生;胡的胞兄胡志城則於理工大學擔任眼科視光學院講座教授、兼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胡志鵬亦於該校兼任教授。胡志鵬一九七四年開設醫務所行醫,九七年與多名眼科醫生聯手開設香港眼科專科中心,自己亦擔任香港激光矯視中心總監。香港大學畢業的胡志鵬,據悉曾捐款港大成立眼科學系。

案件編號:高院人身傷亡六三──二○○九。記者林家豪

父質疑打針位置有誤 男嬰注射卡介苗後膿入骨

Sing Tao Daily | 2009-02-10
A05| 港聞
父質疑打針位置有誤 男嬰注射卡介苗後膿入骨

~~~~~~~~~~~~~~~~~~~~~~~~~~~~~~~~~~~~~~~~~~~~~~~~~~~~~~~~~~


預防肺癆的「卡介苗」,你我都注射過,但一名剛榮升第三任父親的李先生,其剛出生的幼子,在聯合醫院注射卡介苗後,卻出現又紅又腫,甚至發黑,最後更要接受五個小時手術,將肌肉及腋下骨的膿放走,長大後甚或有長短手危機李先生質疑,是否與打針「打錯位」有關。

本報記者

聯合醫院則回應稱,注射卡介苗位置合適,醫生診斷後,打針位置並無感染徵狀,故嬰兒的病徵與卡介苗無關;進一步的化驗則證實,嬰兒受乙型鏈球菌感染而患上骨髓炎,感染位置亦與打針位置不同,病人現時穩定。

須五小時手術清膿

任職散工的李新旭,去年十二月五日迎接第三個小生命:手指修長、重三公斤、雙眼精靈的男嬰,並取名「震昇」。男嬰出生後兩天,於聯合注射「卡介苗」,但其後三天男嬰身體發黃,左手更逐漸失去活動能力,針位附近見紅。

他多次求醫,健康院、私家醫生,及聯合醫院的醫生均形容,「打針打得太高。」上月,兒子左手活動情況未見改善,肌肉僵硬,聯合醫院遂為男嬰進行五小時手術,清走肌肉及腋下骨的膿。李先生引述院方稱,「當日替男嬰打卡介苗的兩名護士,有多年經驗,針只打至表皮下,故嬰兒體內的菌,可能係出生時感染到母親的細菌引起。」

院方指出生時感染惡菌

醫生又指,每十萬個嬰兒,才有五個需做清除手術。此外,男嬰更發現感上乙型鏈球菌,李引述醫生稱,料是嬰兒出生時,由母親陰道感染的。李坦言:「最擔心兒子長大後會長短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