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醫委員質疑陳邦石 醫療記錄不完整
醫委員質疑陳邦石
2011年02月17日 (01:53 pm)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律師讀求情信淚灑法庭
Sing Tao Daily | 2008-01-18
A10| 港聞
律師讀求情信淚灑法庭
~~~~~~~~~~~~~~~~~~~~~~~~~~~~~~~~~~~~~~~~~~~~~~~~~~~~~~~~~~
在聆訊過程中,眼科專科醫生馬義恩沒有質疑委員會的指控,對於被指專業失當,只透過律師一概承認事實;而他透過律師讀出的求情內容,不但令人動容,身為男子漢的代表律師亦不禁涕淚俱下。
成功個案變成災難
馬義恩的求情,由講述醫生的職業開始,律師說:「選擇醫生職業,夢想是希望病人可以開心地生活;但醫藥有風險,一秒半秒的疏忽可將一個成功個案變成災難。」他續指:「凡事都總有意外,而因為是次失誤,馬醫生已感到非常抱歉,並且將對其一生造成不能磨滅的影響,現時的他因為該醫療失誤已導致失眠和抑鬱。
其後,律師打出「溫情牌」,指馬醫生以其專業資格行醫濟世養育家中六名子女,而除了兩名親生子女外,其餘四名都是領養的。事件遭傳媒廣泛報道令馬的執業受到影響,但仍要向六名小孩供書教學,壓力甚大。
向受害人誠懇致歉
當訴說到馬的家庭及其領養孩童的事迹時,其律師深受感動而涕淚俱下,委員會詢問他是否需要休息,他哭着說:「我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求情。」
律師說由○五年不能磨滅的那一刻起,馬義恩每天承受心理上煎熬的惡果,他明白所承受不能與病人姜雪相比,向姜雪提出最誠懇的致歉,希望得到病人原諒。
雖然這次醫委會的判決是醫療失誤中最嚴厲的一次,但亦可見求情相當成功,醫委會主席麥列菲菲指本來判決是普通科醫生名冊中除名十八個月;但委員會相信馬樂於助人及有悔意,因此減刑至一年。記者周嘉莉
A10| 港聞
律師讀求情信淚灑法庭
~~~~~~~~~~~~~~~~~~~~~~~~~~~~~~~~~~~~~~~~~~~~~~~~~~~~~~~~~~
在聆訊過程中,眼科專科醫生馬義恩沒有質疑委員會的指控,對於被指專業失當,只透過律師一概承認事實;而他透過律師讀出的求情內容,不但令人動容,身為男子漢的代表律師亦不禁涕淚俱下。
成功個案變成災難
馬義恩的求情,由講述醫生的職業開始,律師說:「選擇醫生職業,夢想是希望病人可以開心地生活;但醫藥有風險,一秒半秒的疏忽可將一個成功個案變成災難。」他續指:「凡事都總有意外,而因為是次失誤,馬醫生已感到非常抱歉,並且將對其一生造成不能磨滅的影響,現時的他因為該醫療失誤已導致失眠和抑鬱。
其後,律師打出「溫情牌」,指馬醫生以其專業資格行醫濟世養育家中六名子女,而除了兩名親生子女外,其餘四名都是領養的。事件遭傳媒廣泛報道令馬的執業受到影響,但仍要向六名小孩供書教學,壓力甚大。
向受害人誠懇致歉
當訴說到馬的家庭及其領養孩童的事迹時,其律師深受感動而涕淚俱下,委員會詢問他是否需要休息,他哭着說:「我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求情。」
律師說由○五年不能磨滅的那一刻起,馬義恩每天承受心理上煎熬的惡果,他明白所承受不能與病人姜雪相比,向姜雪提出最誠懇的致歉,希望得到病人原諒。
雖然這次醫委會的判決是醫療失誤中最嚴厲的一次,但亦可見求情相當成功,醫委會主席麥列菲菲指本來判決是普通科醫生名冊中除名十八個月;但委員會相信馬樂於助人及有悔意,因此減刑至一年。記者周嘉莉
醫局證首宗個案 骨肉錯配31年 贊育調亂嬰 恐涉百家庭
Sing Tao Daily | 2008-02-24
A01| 要聞| 頭條
醫局證首宗個案 骨肉錯配31年 贊育調亂嬰 恐涉百家庭
~~~~~~~~~~~~~~~~~~~~~~~~~~~~~~~~~~~~~~~~~~~~~~~~~~~~~~~~~~
一次醫療失誤,令三十一歲的李國賢今天才知道,撫育他成人的父母與自己沒有半點血緣關係,成為本港首宗嬰兒調包事件的主角。在贊育醫院出生的李國贀,早前被妹妹發現血型與母親不脗合,好奇下與父母接受遺傳基因測試,結果發現彼此沒有血緣關係。醫院管理局呼籲,一百多名在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初,贊育醫院出生的男子以及逾百名當年的產婦,自願接受遺傳基因測試。
李國賢於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三十日在贊育醫院出生,是家中長子,從事服務業的他已成家立室,育有一名三歲半女兒。去年十月,修讀護士課程的妹妹發現他與母親血型不脗合,他於是抱着「去玩」的心情,與父母一起到私人化驗所檢驗遺傳基因,但結果卻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沒有血緣關係」,可說晴天霹靂。他其後向特首、申訴專員公署、食物及衞生局長等求助,但不得要領。
「主角」堅持永遠愛母親
李國賢昨日表示,家人經得起考驗,現在感情更勝從前,「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親生父母,與他們茶敘、吃飯,在節目相敍。但現在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不會改變生活模式,不會離開他們,也不會改身分證。」新年期間他更向母親送上利是,上面寫道:「一天為母親,終生也是母親。」他說,現時未有考慮追究責任和索償,首要工作是尋人,他有信心會水落石出。
據了解,李國賢母親雷鳳霞當年未婚懷孕,因此在贊育醫院分娩後,把兒子送到竹園兒童院,六周後她改變主意,將兒子接走,所以調包事件亦有可能在兒童院發生。雷鳳霞昨日說:「希望盡快搞清楚事件。」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小圖)表示,調亂嬰兒屬個別事件。揭發事件後,局方與事主保持聯絡,但問題複雜,需要考慮法律、病人權益及私隱等方面問題。贊育醫院當年隸屬衞生署,現時最重要的是呼籲於同時期出生的男子和在院內分娩的孕婦,自願接受DNA檢驗。
胡定旭籲同期家庭驗基因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說,會盡量協助李國賢尋找親生父母。該局轄下醫院的孕婦資料會在廿一年後銷毀,但會保存所有出生嬰兒父母的相關資料。他承認資料未必足以讓李國賢尋回親生父母。他不評論事件是否涉及人為錯誤,若有人提出索償,會循既定法律途徑解決。醫管局明天將召開記者會,呼籲七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初,在贊育醫院出生及分娩的各一百多人,自願接受DNA測試。
該局發言人表示,測試者需有足夠心理準備,局方會派專人講解法律問題,並會透過病人系統找出和發信給同名同姓的人。資料顯示,於七六年十一月二十八至十二月七日,共有一百零七名男嬰於贊育醫院出生。社會福利署發言人說,收到李國賢的求助,並協助找尋記錄,但竹園兒童院於○三年關閉後,已按程序銷毁檔案,署方本周再與他會面。
A01| 要聞| 頭條
醫局證首宗個案 骨肉錯配31年 贊育調亂嬰 恐涉百家庭
~~~~~~~~~~~~~~~~~~~~~~~~~~~~~~~~~~~~~~~~~~~~~~~~~~~~~~~~~~
一次醫療失誤,令三十一歲的李國賢今天才知道,撫育他成人的父母與自己沒有半點血緣關係,成為本港首宗嬰兒調包事件的主角。在贊育醫院出生的李國贀,早前被妹妹發現血型與母親不脗合,好奇下與父母接受遺傳基因測試,結果發現彼此沒有血緣關係。醫院管理局呼籲,一百多名在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初,贊育醫院出生的男子以及逾百名當年的產婦,自願接受遺傳基因測試。
李國賢於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三十日在贊育醫院出生,是家中長子,從事服務業的他已成家立室,育有一名三歲半女兒。去年十月,修讀護士課程的妹妹發現他與母親血型不脗合,他於是抱着「去玩」的心情,與父母一起到私人化驗所檢驗遺傳基因,但結果卻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沒有血緣關係」,可說晴天霹靂。他其後向特首、申訴專員公署、食物及衞生局長等求助,但不得要領。
「主角」堅持永遠愛母親
李國賢昨日表示,家人經得起考驗,現在感情更勝從前,「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親生父母,與他們茶敘、吃飯,在節目相敍。但現在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不會改變生活模式,不會離開他們,也不會改身分證。」新年期間他更向母親送上利是,上面寫道:「一天為母親,終生也是母親。」他說,現時未有考慮追究責任和索償,首要工作是尋人,他有信心會水落石出。
據了解,李國賢母親雷鳳霞當年未婚懷孕,因此在贊育醫院分娩後,把兒子送到竹園兒童院,六周後她改變主意,將兒子接走,所以調包事件亦有可能在兒童院發生。雷鳳霞昨日說:「希望盡快搞清楚事件。」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小圖)表示,調亂嬰兒屬個別事件。揭發事件後,局方與事主保持聯絡,但問題複雜,需要考慮法律、病人權益及私隱等方面問題。贊育醫院當年隸屬衞生署,現時最重要的是呼籲於同時期出生的男子和在院內分娩的孕婦,自願接受DNA檢驗。
胡定旭籲同期家庭驗基因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說,會盡量協助李國賢尋找親生父母。該局轄下醫院的孕婦資料會在廿一年後銷毀,但會保存所有出生嬰兒父母的相關資料。他承認資料未必足以讓李國賢尋回親生父母。他不評論事件是否涉及人為錯誤,若有人提出索償,會循既定法律途徑解決。醫管局明天將召開記者會,呼籲七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初,在贊育醫院出生及分娩的各一百多人,自願接受DNA測試。
該局發言人表示,測試者需有足夠心理準備,局方會派專人講解法律問題,並會透過病人系統找出和發信給同名同姓的人。資料顯示,於七六年十一月二十八至十二月七日,共有一百零七名男嬰於贊育醫院出生。社會福利署發言人說,收到李國賢的求助,並協助找尋記錄,但竹園兒童院於○三年關閉後,已按程序銷毁檔案,署方本周再與他會面。
痛失幼女母誕女嬰
Sing Tao Daily | 2008-03-06
A14| 港聞
痛失幼女母誕女嬰
~~~~~~~~~~~~~~~~~~~~~~~~~~~~~~~~~~~~~~~~~~~~~~~~~~~~~~~~~~
求醫半日突然死亡的三歲可愛女童何寶宜,猝逝剛四日,何家又增添新成員;痛失愛女的何母,昨在被批醫療失誤的屯門醫院誕下女嬰,惟喪喜交接,百感交雜,新生命的到來,卻沒有為何家帶來應有喜悅。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昨指關注事件,已要求醫管局及衞生署找出寶宜死因,對於是否醫療程序或其他方面出現問題則需研究及鑑定。
提早一周出世
視寶宜為心肝寶貝的何母,連日挺着「大肚子」為喪女一事奔波,前日更到屯門醫院了解,質疑事件涉及醫療失誤。懷有第四胎的她,預產期原為下星期,但昨午十二時突然腹痛,在丈夫等親人陪同下,送往屯門醫院產子,順利分娩,誕下女嬰。或許受到愛女新喪影響,何父等人離開時臉上沒有半點喜悅,匆忙離去,拒絕回應記者問題。
周一嶽表示,衞生署初步鑑證後,指寶宜胞姊宛宜是染「布里斯本型」H3N2病毒,故相信並非基因轉變令毒性增強。他向何家致以深切慰問,至於寶宜死因則要待醫生及專家做化驗才能清楚了解,死因庭會清楚交代醫療程序和當時情況。
寶宜祖父何桂明送媳婦入院產子前,早上九時,又到屯門醫院探望仍然留院的大孫女宛宜,事後他表示,宛宜健康好轉,精神不錯,尚有點鼻水,院方指兩三日後可以出院。此外,一名聲稱為鍾屋村村長男子,昨到院探望宛宜,他指民政事務署派人聯絡他,指會向寶宜家人發放慰問金,他知道寶宜疑患流感死亡,擔心病菌會在村內肆虐,稍後會動員進行清潔工作。
A14| 港聞
痛失幼女母誕女嬰
~~~~~~~~~~~~~~~~~~~~~~~~~~~~~~~~~~~~~~~~~~~~~~~~~~~~~~~~~~
求醫半日突然死亡的三歲可愛女童何寶宜,猝逝剛四日,何家又增添新成員;痛失愛女的何母,昨在被批醫療失誤的屯門醫院誕下女嬰,惟喪喜交接,百感交雜,新生命的到來,卻沒有為何家帶來應有喜悅。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昨指關注事件,已要求醫管局及衞生署找出寶宜死因,對於是否醫療程序或其他方面出現問題則需研究及鑑定。
提早一周出世
視寶宜為心肝寶貝的何母,連日挺着「大肚子」為喪女一事奔波,前日更到屯門醫院了解,質疑事件涉及醫療失誤。懷有第四胎的她,預產期原為下星期,但昨午十二時突然腹痛,在丈夫等親人陪同下,送往屯門醫院產子,順利分娩,誕下女嬰。或許受到愛女新喪影響,何父等人離開時臉上沒有半點喜悅,匆忙離去,拒絕回應記者問題。
周一嶽表示,衞生署初步鑑證後,指寶宜胞姊宛宜是染「布里斯本型」H3N2病毒,故相信並非基因轉變令毒性增強。他向何家致以深切慰問,至於寶宜死因則要待醫生及專家做化驗才能清楚了解,死因庭會清楚交代醫療程序和當時情況。
寶宜祖父何桂明送媳婦入院產子前,早上九時,又到屯門醫院探望仍然留院的大孫女宛宜,事後他表示,宛宜健康好轉,精神不錯,尚有點鼻水,院方指兩三日後可以出院。此外,一名聲稱為鍾屋村村長男子,昨到院探望宛宜,他指民政事務署派人聯絡他,指會向寶宜家人發放慰問金,他知道寶宜疑患流感死亡,擔心病菌會在村內肆虐,稍後會動員進行清潔工作。
楊仔父母質疑威院病歷板造假
Sing Tao Daily | 2008-05-08
A14| 港聞
楊仔父母質疑威院病歷板造假
~~~~~~~~~~~~~~~~~~~~~~~~~~~~~~~~~~~~~~~~~~~~~~~~~~~~~~~~~~
在今年流感高峰期間入院一天即猝死的兩歲小童柯浩楊(楊仔),其父母從法醫官得悉威爾斯親王醫院的病歷板記錄與事實不符,醫生在病歷板上寫楊仔住院期間曾進食、醫護人員有密切觀察其病情;但兩人指兒子入院後有脫水問題,又因嘔吐無法進食,當時醫生曾拒為兒子吊鹽水,批評醫護人員態度輕率,質疑病歷板資料有造假之嫌。兩人昨決定申請法律援助控告醫管局及醫院有人為疏忽。
愛兒脫水曾被拒吊鹽水
楊仔家人昨向傳媒表示,將控訴醫管局及威爾期親王醫院醫療失誤。其母張豐如說:「當初因對醫院和醫生有信心,才將兒子交給他們,卻想不到兒子因此那麼快就走了。」父親柯明東又指,楊仔在二月二十五日入院後,因不能進食及喝水,又有脫水現象,在再三要求後,醫護人員才在四小時後為其子吊鹽水,楊仔後曾嘔過深啡色物,其母曾要求化驗又遭拒絕。
他批評醫護人員一直沒為楊仔量度血壓或心跳,對楊仔病情漠不關心,楊仔病危後才急着要抽血及取大便化驗,至二月廿六日當日下午三時,楊仔病情惡化,一小時後病逝。楊仔父母指,事後見法醫官時得知醫生在病歷板上,竟寫上楊仔住院期間曾進食、醫護人員有密切觀察其病情;但兩人當時與楊仔寸步不離,紀錄情況與他們所見完全不同,質疑病歷板資料有造假之嫌。
向醫委會投訴私家醫生
他們已就事件分別去信威院、醫管局公眾投訴委員會投訴。威院及醫管局昨回覆本報表示已回覆投訴人,並指只有威院會繼續與家屬保持聯繫及溝通和提供協助,有關個案已交由死因庭跟進調查。另外,柯氏夫婦又表示會向醫委會投訴楊仔入院前求診的私家醫生,將當時發高燒至四十一度的楊仔,只以普通感冒處理,質疑診斷錯誤。記者楊玉珠
A14| 港聞
楊仔父母質疑威院病歷板造假
~~~~~~~~~~~~~~~~~~~~~~~~~~~~~~~~~~~~~~~~~~~~~~~~~~~~~~~~~~
在今年流感高峰期間入院一天即猝死的兩歲小童柯浩楊(楊仔),其父母從法醫官得悉威爾斯親王醫院的病歷板記錄與事實不符,醫生在病歷板上寫楊仔住院期間曾進食、醫護人員有密切觀察其病情;但兩人指兒子入院後有脫水問題,又因嘔吐無法進食,當時醫生曾拒為兒子吊鹽水,批評醫護人員態度輕率,質疑病歷板資料有造假之嫌。兩人昨決定申請法律援助控告醫管局及醫院有人為疏忽。
愛兒脫水曾被拒吊鹽水
楊仔家人昨向傳媒表示,將控訴醫管局及威爾期親王醫院醫療失誤。其母張豐如說:「當初因對醫院和醫生有信心,才將兒子交給他們,卻想不到兒子因此那麼快就走了。」父親柯明東又指,楊仔在二月二十五日入院後,因不能進食及喝水,又有脫水現象,在再三要求後,醫護人員才在四小時後為其子吊鹽水,楊仔後曾嘔過深啡色物,其母曾要求化驗又遭拒絕。
他批評醫護人員一直沒為楊仔量度血壓或心跳,對楊仔病情漠不關心,楊仔病危後才急着要抽血及取大便化驗,至二月廿六日當日下午三時,楊仔病情惡化,一小時後病逝。楊仔父母指,事後見法醫官時得知醫生在病歷板上,竟寫上楊仔住院期間曾進食、醫護人員有密切觀察其病情;但兩人當時與楊仔寸步不離,紀錄情況與他們所見完全不同,質疑病歷板資料有造假之嫌。
向醫委會投訴私家醫生
他們已就事件分別去信威院、醫管局公眾投訴委員會投訴。威院及醫管局昨回覆本報表示已回覆投訴人,並指只有威院會繼續與家屬保持聯繫及溝通和提供協助,有關個案已交由死因庭跟進調查。另外,柯氏夫婦又表示會向醫委會投訴楊仔入院前求診的私家醫生,將當時發高燒至四十一度的楊仔,只以普通感冒處理,質疑診斷錯誤。記者楊玉珠
被指醫療失誤錯失康復良機威院疑疏忽致病人昏迷
Sing Tao Daily | 2008-07-31
A14| 港聞
被指醫療失誤錯失康復良機威院疑疏忽致病人昏迷
~~~~~~~~~~~~~~~~~~~~~~~~~~~~~~~~~~~~~~~~~~~~~~~~~~~~~~~~~~
中年冷氣技工三年前於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心臟手術時,疑因醫療疏忽,無法診斷出其心室壁有孔,未能及時進行治療,他一直昏迷,並有慢性腦缺血危機。男病人日前由妻子代為入稟法院,指控有關醫護人員疏忽造成意外,要求賠償。有心臟科醫生指心包膜穿刺術,是危險性很高的手術,須由至少有十年或以上經驗豐富的心臟科醫生操刀。
記者:朱棨新楊玉珠
心臟病人疑因醫療失誤一直昏迷,控告醫管局。原訴人李永康由妻子陳秀娟代表入稟高等法院,要求醫管局為疏忽承擔責任及追討賠償。
妻代夫入稟索償
據入稟狀透露,李於○五年八月四至六日,於威爾斯親王醫院(見圖)接受治療,但院方治療時出現多方面的失誤。首先,院方為李進行無綫射頻熱療法和電學診斷檢查時,未有採取合適和安全措施,同時也沒有依足正常程序,為李施行心包穿刺術。此外,院方未能診斷出李的左心室壁有孔和出現心包膜積水。
原訴指由於院方未能及時聯絡心臟科專家為李作出修補性治療,使原訴人錯失康復良機,甚至有慢性腦缺血危險。
據了解,現年四十二、三歲的原訴人意外前是冷氣技工,三年前因心律不正,到威院進行手術,手術後李看似一切如常,可以和家人談話和用膳。然而同日突然出現血塊,並大量出血,心臟一度停頓,醫院方面立刻為李進行第二次手術,包括立刻輸血,雖救回一命,卻昏迷至今,目前仍在威院留醫。
心臟病專科醫生黃品立表示,做心包膜手術主要是因心包膜有積水,而心律不正亦是病徵之一,病因是因包着心臟薄膜與心臟之間有積水,因壓着心臟,會影響心臟功能,致心力衰竭。黃醫生又指由於薄膜與心臟相貼,「就好像我們的皮膚一樣,與肉緊緊黏着」,所以手術時須用一根鋼針刺在適當位置,「如太入就會刺到心臟,導致流血,而位置不準確亦有可能刺到其他器官如肝、肺、腎等,所以醫生的經驗非常重要。」這種手術風險達一成,如在沒有豐富經驗心臟科醫生的醫院,或非教學醫院,則風險會更高。高院人身傷亡五三七──二○○八。
A14| 港聞
被指醫療失誤錯失康復良機威院疑疏忽致病人昏迷
~~~~~~~~~~~~~~~~~~~~~~~~~~~~~~~~~~~~~~~~~~~~~~~~~~~~~~~~~~
中年冷氣技工三年前於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心臟手術時,疑因醫療疏忽,無法診斷出其心室壁有孔,未能及時進行治療,他一直昏迷,並有慢性腦缺血危機。男病人日前由妻子代為入稟法院,指控有關醫護人員疏忽造成意外,要求賠償。有心臟科醫生指心包膜穿刺術,是危險性很高的手術,須由至少有十年或以上經驗豐富的心臟科醫生操刀。
記者:朱棨新楊玉珠
心臟病人疑因醫療失誤一直昏迷,控告醫管局。原訴人李永康由妻子陳秀娟代表入稟高等法院,要求醫管局為疏忽承擔責任及追討賠償。
妻代夫入稟索償
據入稟狀透露,李於○五年八月四至六日,於威爾斯親王醫院(見圖)接受治療,但院方治療時出現多方面的失誤。首先,院方為李進行無綫射頻熱療法和電學診斷檢查時,未有採取合適和安全措施,同時也沒有依足正常程序,為李施行心包穿刺術。此外,院方未能診斷出李的左心室壁有孔和出現心包膜積水。
原訴指由於院方未能及時聯絡心臟科專家為李作出修補性治療,使原訴人錯失康復良機,甚至有慢性腦缺血危險。
據了解,現年四十二、三歲的原訴人意外前是冷氣技工,三年前因心律不正,到威院進行手術,手術後李看似一切如常,可以和家人談話和用膳。然而同日突然出現血塊,並大量出血,心臟一度停頓,醫院方面立刻為李進行第二次手術,包括立刻輸血,雖救回一命,卻昏迷至今,目前仍在威院留醫。
心臟病專科醫生黃品立表示,做心包膜手術主要是因心包膜有積水,而心律不正亦是病徵之一,病因是因包着心臟薄膜與心臟之間有積水,因壓着心臟,會影響心臟功能,致心力衰竭。黃醫生又指由於薄膜與心臟相貼,「就好像我們的皮膚一樣,與肉緊緊黏着」,所以手術時須用一根鋼針刺在適當位置,「如太入就會刺到心臟,導致流血,而位置不準確亦有可能刺到其他器官如肝、肺、腎等,所以醫生的經驗非常重要。」這種手術風險達一成,如在沒有豐富經驗心臟科醫生的醫院,或非教學醫院,則風險會更高。高院人身傷亡五三七──二○○八。
北院擺烏龍驗錯乳癌割錯胸
Sing Tao Daily | 2008-09-20
A02| 要聞| 頭條
北院擺烏龍驗錯乳癌割錯胸
~~~~~~~~~~~~~~~~~~~~~~~~~~~~~~~~~~~~~~~~~~~~~~~~~~~~~~~~~~
北區醫院發生嚴重醫療事故,院方調亂病人乳房組織樣本,導致一名三十六歲女病人被誤診患有乳癌,上月底割除左邊乳房後,院方昨始告知出錯。署理醫院行政總監鍾展鴻昨向病人及家屬鄭重道歉,並形容事件起因「撲朔迷離」,已成立專家小組調查事件,預計六至八周內有結果。至今未有其他病人受影響,暫時亦無任何醫院員工受到處分。
記者:張建業
醫管局行政總裁蘇利民對誤診乳癌事故深表遺憾和關注,並向病人及其家人表示歉意,「我們已經向病人保證,院方會全面跟進她在醫療和心理方面的需要,提供最適切的照顧和治理。」他又責成醫院管理層全面徹查事故的成因,並提出改善建議,在六至八個星期內呈交報告,並向病人及其家人詳細交代。
事主感有硬塊自行求診
因乳房組織樣本被烏龍調亂,而誤診患有乳癌的三十六歲女病人,昨晨(在手術後二十四天)始獲院方告知「做錯手術」。事件源於今年七月七日,女病人因左邊乳房懷疑有硬塊,向北區醫院求診。七月三十日外科醫生根據病人提供的私家醫生檢驗紀錄,以及當時的臨牀徵狀及X光檢查結果,初步判斷有乳房腫瘤需確定腫瘤屬於良性或惡性,遂於翌日為她抽取乳房組織化驗。
樣本指惡瘤須切去左乳
化驗結果顯示,病人六個組織樣本中,其中一個為惡性腫瘤,並安排於八月二十六日「順利」進行左乳房割除手術,於本月二日出院。
惟當醫院病理學部為病人割除的組織進行覆檢時,赫然發現樣本與手術前抽取的並不脗合,經過多次反覆化驗後,竟然證實病人被割除的組織樣本根本沒有癌細胞。
至本周三經DNA測試更加揭發院方「擺烏龍」,當初驗出為惡性腫瘤的樣本,竟不屬於這名病人,確定病人接受不恰當手術,無辜被割除了左邊乳房。該院外科部部門主管梁慶達昨指,經覆檢後女病人的良性腫瘤直徑大約只有兩吋,只須割除約四吋組織即可,根本毋須全邊乳房割除,「她原本都要做手術,只是不用切咁多。」
啟動應變機制公開道歉
北區醫院署理行政總監鍾展鴻表示,昨日得知事件後,已即時啟動嚴重醫療事故應變機制,並向醫管局及新界東醫院聯網管理層匯報事件。今日早上亦向病人及其家屬作出解釋及鄭重道歉,對方未有提出賠償要求。
他表示,新界東醫院聯網會成立專家調查小組調查及跟進事件,預計在六至八周內完成報告。在檢視過其他病人的紀錄,已確定無其他病人受事件影響,「為這名病人抽取組織樣本當日,連同了其餘四名病人的樣本一同送往病理學部的化驗所化驗,其餘四名病人本身都驗出惡性腫瘤,所以都已經進行了割除手術。」對於抽取及運送樣本的程序是否有疏失,他就指,病人組織樣本由病房運送到化驗所,過程中大約涉及十個人以上。在接觸過這些相關醫護人員後,無人未按既有程序處理,因此亦毋須停職處分。
總監堅稱程序沒有出錯
每年北區醫院有一百五十人進行乳房割除手術,在調查報告完成之前的未來六星期,就有二十名病人將接受手術,但醫院連如何出錯都未知的情況下,能否確保錯誤不再發生,將受到病人質疑。
但鍾展鴻昨一再強調,醫院抽取病人組織樣本,以至整個運送過程都非常「精密」,根本無可能出錯,亦不認為程序「會有問題」。他說:「我們有既定指引,樣本核對、標籤核對,運送過程又會再核對,送到去都會核對……現在不能排除是否人為出錯……有就一定會負責!」但在接觸過相關醫護人員後,無人未按既有程序處理,因此亦毋須停職處分。
事故前科
■北院五年前曾發生調錯病人身分事件,受到各方抨擊。資料圖片
集體道歉
■北區醫院昨為割錯乳房醫療事故召開記者會。由左至右為醫院統籌張浩然、總監鍾展鴻、外科部主管梁慶達及病理學部主管孫宏明。
醫療事故
■北區醫院爆出疑調亂病人樣本,釀成嚴重醫療失誤事件,院方高層即時展開徹查,向醫管局交代。
A02| 要聞| 頭條
北院擺烏龍驗錯乳癌割錯胸
~~~~~~~~~~~~~~~~~~~~~~~~~~~~~~~~~~~~~~~~~~~~~~~~~~~~~~~~~~
北區醫院發生嚴重醫療事故,院方調亂病人乳房組織樣本,導致一名三十六歲女病人被誤診患有乳癌,上月底割除左邊乳房後,院方昨始告知出錯。署理醫院行政總監鍾展鴻昨向病人及家屬鄭重道歉,並形容事件起因「撲朔迷離」,已成立專家小組調查事件,預計六至八周內有結果。至今未有其他病人受影響,暫時亦無任何醫院員工受到處分。
記者:張建業
醫管局行政總裁蘇利民對誤診乳癌事故深表遺憾和關注,並向病人及其家人表示歉意,「我們已經向病人保證,院方會全面跟進她在醫療和心理方面的需要,提供最適切的照顧和治理。」他又責成醫院管理層全面徹查事故的成因,並提出改善建議,在六至八個星期內呈交報告,並向病人及其家人詳細交代。
事主感有硬塊自行求診
因乳房組織樣本被烏龍調亂,而誤診患有乳癌的三十六歲女病人,昨晨(在手術後二十四天)始獲院方告知「做錯手術」。事件源於今年七月七日,女病人因左邊乳房懷疑有硬塊,向北區醫院求診。七月三十日外科醫生根據病人提供的私家醫生檢驗紀錄,以及當時的臨牀徵狀及X光檢查結果,初步判斷有乳房腫瘤需確定腫瘤屬於良性或惡性,遂於翌日為她抽取乳房組織化驗。
樣本指惡瘤須切去左乳
化驗結果顯示,病人六個組織樣本中,其中一個為惡性腫瘤,並安排於八月二十六日「順利」進行左乳房割除手術,於本月二日出院。
惟當醫院病理學部為病人割除的組織進行覆檢時,赫然發現樣本與手術前抽取的並不脗合,經過多次反覆化驗後,竟然證實病人被割除的組織樣本根本沒有癌細胞。
至本周三經DNA測試更加揭發院方「擺烏龍」,當初驗出為惡性腫瘤的樣本,竟不屬於這名病人,確定病人接受不恰當手術,無辜被割除了左邊乳房。該院外科部部門主管梁慶達昨指,經覆檢後女病人的良性腫瘤直徑大約只有兩吋,只須割除約四吋組織即可,根本毋須全邊乳房割除,「她原本都要做手術,只是不用切咁多。」
啟動應變機制公開道歉
北區醫院署理行政總監鍾展鴻表示,昨日得知事件後,已即時啟動嚴重醫療事故應變機制,並向醫管局及新界東醫院聯網管理層匯報事件。今日早上亦向病人及其家屬作出解釋及鄭重道歉,對方未有提出賠償要求。
他表示,新界東醫院聯網會成立專家調查小組調查及跟進事件,預計在六至八周內完成報告。在檢視過其他病人的紀錄,已確定無其他病人受事件影響,「為這名病人抽取組織樣本當日,連同了其餘四名病人的樣本一同送往病理學部的化驗所化驗,其餘四名病人本身都驗出惡性腫瘤,所以都已經進行了割除手術。」對於抽取及運送樣本的程序是否有疏失,他就指,病人組織樣本由病房運送到化驗所,過程中大約涉及十個人以上。在接觸過這些相關醫護人員後,無人未按既有程序處理,因此亦毋須停職處分。
總監堅稱程序沒有出錯
每年北區醫院有一百五十人進行乳房割除手術,在調查報告完成之前的未來六星期,就有二十名病人將接受手術,但醫院連如何出錯都未知的情況下,能否確保錯誤不再發生,將受到病人質疑。
但鍾展鴻昨一再強調,醫院抽取病人組織樣本,以至整個運送過程都非常「精密」,根本無可能出錯,亦不認為程序「會有問題」。他說:「我們有既定指引,樣本核對、標籤核對,運送過程又會再核對,送到去都會核對……現在不能排除是否人為出錯……有就一定會負責!」但在接觸過相關醫護人員後,無人未按既有程序處理,因此亦毋須停職處分。
事故前科
■北院五年前曾發生調錯病人身分事件,受到各方抨擊。資料圖片
集體道歉
■北區醫院昨為割錯乳房醫療事故召開記者會。由左至右為醫院統籌張浩然、總監鍾展鴻、外科部主管梁慶達及病理學部主管孫宏明。
醫療事故
■北區醫院爆出疑調亂病人樣本,釀成嚴重醫療失誤事件,院方高層即時展開徹查,向醫管局交代。
良性瘜肉當膽石割水喉管工索償22萬
Sing Tao Daily | 2008-10-14
A14| 港聞
良性瘜肉當膽石割水喉管工索償22萬
~~~~~~~~~~~~~~~~~~~~~~~~~~~~~~~~~~~~~~~~~~~~~~~~~~~~~~~~~~
一名六旬水喉管工指他於○三年因腹痛嘔吐到明愛醫院求診,當時醫生診斷他生有膽石為他進行微創切除手術,惟手術後發現管工在膽囊內生有良性瘜肉而非膽石,而其腹痛嘔吐情況未有改善反更加劇。管工現在區院向醫管局興訟,追討二十二萬元醫療失誤的賠償。
原訴人為現年六十四歲的麥樹生(見圖)昨日在庭上作供時提到當年事件仍十分勞氣:「如果知道不是生膽石,不會做手術。」麥續指,○三年八月他開始出現腹痛和嘔吐的病徵,後他到明愛醫院求診,兩個月後明愛放射及診斷部醫生何惠清為麥進行超聲波檢查後,診斷出麥在膽囊內生有膽石,麥於是在同月底接受微創切割手術。惟手術後發現麥並非生有膽石,而是直徑五毫米的良性膽固醇瘜肉。
手術後約半個月,麥到內地江門市人民醫院求醫,被診斷患有十二指腸阻塞、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並接受治療八周後才康復。聆訊今續。
案件編號:區院人身傷亡五六三──二○○六。
記者蔡小慧
A14| 港聞
良性瘜肉當膽石割水喉管工索償22萬
~~~~~~~~~~~~~~~~~~~~~~~~~~~~~~~~~~~~~~~~~~~~~~~~~~~~~~~~~~
一名六旬水喉管工指他於○三年因腹痛嘔吐到明愛醫院求診,當時醫生診斷他生有膽石為他進行微創切除手術,惟手術後發現管工在膽囊內生有良性瘜肉而非膽石,而其腹痛嘔吐情況未有改善反更加劇。管工現在區院向醫管局興訟,追討二十二萬元醫療失誤的賠償。
原訴人為現年六十四歲的麥樹生(見圖)昨日在庭上作供時提到當年事件仍十分勞氣:「如果知道不是生膽石,不會做手術。」麥續指,○三年八月他開始出現腹痛和嘔吐的病徵,後他到明愛醫院求診,兩個月後明愛放射及診斷部醫生何惠清為麥進行超聲波檢查後,診斷出麥在膽囊內生有膽石,麥於是在同月底接受微創切割手術。惟手術後發現麥並非生有膽石,而是直徑五毫米的良性膽固醇瘜肉。
手術後約半個月,麥到內地江門市人民醫院求醫,被診斷患有十二指腸阻塞、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並接受治療八周後才康復。聆訊今續。
案件編號:區院人身傷亡五六三──二○○六。
記者蔡小慧
瑪麗微創切腫瘤誤損大動脈五歲童開刀亡死因庭拒研訊
Sing Tao Daily | 2008-11-04
A11| 港聞
瑪麗微創切腫瘤誤損大動脈五歲童開刀亡死因庭拒研訊
~~~~~~~~~~~~~~~~~~~~~~~~~~~~~~~~~~~~~~~~~~~~~~~~~~~~~~~~~~
瑪麗醫院揭發一宗懷疑醫療失誤事件,一名在胸腔患上腫瘤的五歲小童,兩年前以微創方式切除腫瘤時疑因割損大動脈導致死亡,其家人希望討回公道,但死因裁判庭早前以事件顯然屬於意外為由,決定不開庭進行死因研訊,令家人感到不滿。病人權益組織批評,死因裁判庭做法並不統一,有欠公允。
病人權益協會於○六年底接獲五歲小童黃皓亮的家人求助,要求協助跟進黃皓亮因瑪麗醫院涉嫌失誤,在手術期間身亡的事件。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表示,黃皓亮當年在胸腔發現一個腫瘤,位置在心臟和肺部之間,醫生當時建議以微創方式切除,但在切除期間懷疑割損大動脈,導致大量出血,經醫院的資深醫生搶救無效,於○六年十一月二日死亡。
院方的解剖報告指出,皓亮因大動脈撕裂導致大量出血死亡;家屬其後向醫院作出投訴,但院方表示沒有需要就事件負上任何責任。家屬過去兩年來一直在律師協助下,希望爭取召開死因裁判庭,了解事件的經過。
死因庭指清 楚是意外
不過,死因裁判庭在七月正式通知皓亮家屬,表示不會開庭進行研訊,理由是事件很清楚是屬於意外。家人其後再致函首席大法官李國能,亦未有得到任何回應。彭鴻昌表示,皓亮當年在動手術前,家人也曾詢問有關醫生,腫瘤直徑達到八厘米,是否適宜以微創方式切除,但獲回覆問題不大,因此其家人一直希望能了解手術過程中的「謎團」,如涉及醫生的人數、資歷,以及有關手術的成功比例他等。
他表示,最近也曾協助另一類似個案,涉及一名以微創方式切除胃部腫瘤過身的病人,死因裁判庭當時亦同意開庭,最後裁定病人死於意外。他指出,按照個過經驗,只要是家屬一方要求召開死因庭,裁判法庭通常也會受理,質疑死因裁判庭是次做法並不統一。
皓亮的家人今日會在議員陪同下召開記者會,交代事件經過及跟進工作。瑪麗醫院發言人回覆表示,對於有病人離世,醫院謹向其家人致深切慰問,但有關個案已在○六年交由死因研訊庭跟進,醫院亦正等候回覆。
A11| 港聞
瑪麗微創切腫瘤誤損大動脈五歲童開刀亡死因庭拒研訊
~~~~~~~~~~~~~~~~~~~~~~~~~~~~~~~~~~~~~~~~~~~~~~~~~~~~~~~~~~
瑪麗醫院揭發一宗懷疑醫療失誤事件,一名在胸腔患上腫瘤的五歲小童,兩年前以微創方式切除腫瘤時疑因割損大動脈導致死亡,其家人希望討回公道,但死因裁判庭早前以事件顯然屬於意外為由,決定不開庭進行死因研訊,令家人感到不滿。病人權益組織批評,死因裁判庭做法並不統一,有欠公允。
病人權益協會於○六年底接獲五歲小童黃皓亮的家人求助,要求協助跟進黃皓亮因瑪麗醫院涉嫌失誤,在手術期間身亡的事件。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表示,黃皓亮當年在胸腔發現一個腫瘤,位置在心臟和肺部之間,醫生當時建議以微創方式切除,但在切除期間懷疑割損大動脈,導致大量出血,經醫院的資深醫生搶救無效,於○六年十一月二日死亡。
院方的解剖報告指出,皓亮因大動脈撕裂導致大量出血死亡;家屬其後向醫院作出投訴,但院方表示沒有需要就事件負上任何責任。家屬過去兩年來一直在律師協助下,希望爭取召開死因裁判庭,了解事件的經過。
死因庭指清 楚是意外
不過,死因裁判庭在七月正式通知皓亮家屬,表示不會開庭進行研訊,理由是事件很清楚是屬於意外。家人其後再致函首席大法官李國能,亦未有得到任何回應。彭鴻昌表示,皓亮當年在動手術前,家人也曾詢問有關醫生,腫瘤直徑達到八厘米,是否適宜以微創方式切除,但獲回覆問題不大,因此其家人一直希望能了解手術過程中的「謎團」,如涉及醫生的人數、資歷,以及有關手術的成功比例他等。
他表示,最近也曾協助另一類似個案,涉及一名以微創方式切除胃部腫瘤過身的病人,死因裁判庭當時亦同意開庭,最後裁定病人死於意外。他指出,按照個過經驗,只要是家屬一方要求召開死因庭,裁判法庭通常也會受理,質疑死因裁判庭是次做法並不統一。
皓亮的家人今日會在議員陪同下召開記者會,交代事件經過及跟進工作。瑪麗醫院發言人回覆表示,對於有病人離世,醫院謹向其家人致深切慰問,但有關個案已在○六年交由死因研訊庭跟進,醫院亦正等候回覆。
五歲童疑開刀死父母去信律政司
Sing Tao Daily | 2008-11-05
A16| 港聞
五歲童疑開刀死父母去信律政司
~~~~~~~~~~~~~~~~~~~~~~~~~~~~~~~~~~~~~~~~~~~~~~~~~~~~~~~~~~
○六年瑪麗醫院懷疑醫療失誤,導致胸腔患腫瘤的五歲男童黃皓亮死亡,男童家屬質疑該次手術是否恰當,又不滿死因庭拒絕研訊。協助男童家屬的議員將去信律政司,要求根據死因裁判官條例,召開死因聆訊。
求開死因庭
痛失愛兒的黃太表示,皓亮被確診於右胸腔內、心臟後方有一個直徑約八厘米的腫瘤,小兒外科醫生建議採用微創方式切除,當時家人已提出質疑,是否以開胸方式較恰當,最終信任醫生的專業決定。
採微創疑不當
手術前一天,經家屬查詢,醫生始告知有一成機會影響神經綫,未提及可能有生命危險,並至施手術當日,才初次與主診醫生會面。她又稱,在手術前曾有麻醉科醫生說,「不明白如此大的腫瘤,怎麼會用微創手術」。
協助男童家屬的立法會議員何俊仁指,在警方尋求其他醫院顧問醫生的意見中,顯示該手術採微創方式進行屬嚴重判斷錯誤。記者馬志剛
A16| 港聞
五歲童疑開刀死父母去信律政司
~~~~~~~~~~~~~~~~~~~~~~~~~~~~~~~~~~~~~~~~~~~~~~~~~~~~~~~~~~
○六年瑪麗醫院懷疑醫療失誤,導致胸腔患腫瘤的五歲男童黃皓亮死亡,男童家屬質疑該次手術是否恰當,又不滿死因庭拒絕研訊。協助男童家屬的議員將去信律政司,要求根據死因裁判官條例,召開死因聆訊。
求開死因庭
痛失愛兒的黃太表示,皓亮被確診於右胸腔內、心臟後方有一個直徑約八厘米的腫瘤,小兒外科醫生建議採用微創方式切除,當時家人已提出質疑,是否以開胸方式較恰當,最終信任醫生的專業決定。
採微創疑不當
手術前一天,經家屬查詢,醫生始告知有一成機會影響神經綫,未提及可能有生命危險,並至施手術當日,才初次與主診醫生會面。她又稱,在手術前曾有麻醉科醫生說,「不明白如此大的腫瘤,怎麼會用微創手術」。
協助男童家屬的立法會議員何俊仁指,在警方尋求其他醫院顧問醫生的意見中,顯示該手術採微創方式進行屬嚴重判斷錯誤。記者馬志剛
死者家屬追究瑪麗延誤換肝
Sing Tao Daily | 2008-11-25
A12| 港聞
死者家屬追究瑪麗延誤換肝
~~~~~~~~~~~~~~~~~~~~~~~~~~~~~~~~~~~~~~~~~~~~~~~~~~~~~~~~~~
太太去年因肝硬化喪生,趙先生隨後收到兩封匿名信,揭露趙太延誤換肝涉及有醫生疏忽,信件更附上疑是醫院內部文件,令趙生決心追究事件,已去信死因庭要求調查有否涉及醫療失誤。
趙生憶述,太太兩年前出現眼白發黃,右上腹痛等徵狀,去年二月入住瑪麗醫院肝臟內科病房,主診醫生指她病情嚴重要換肝,但當完成手術前檢查,負責的專家突然表示不用換肝,更要他太太即日出院;二月底覆診,外科醫生又指她病情惡化,卻一直無收到內科醫生轉介檔案,之後分別到內外科覆診數次。
拖延半年,九月初趙太肝硬化病情惡化入院,才被安排換肝,這時即使有朋友願捐肝都太遲,趙太十日後病逝。趙生批評醫院溝通有問題,安排病人換肝的體制更有問題,他已去信死因庭要求調查,警方亦已聯絡他錄取資料。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天將公開有關資料,要求進行死因研訊。
A12| 港聞
死者家屬追究瑪麗延誤換肝
~~~~~~~~~~~~~~~~~~~~~~~~~~~~~~~~~~~~~~~~~~~~~~~~~~~~~~~~~~
太太去年因肝硬化喪生,趙先生隨後收到兩封匿名信,揭露趙太延誤換肝涉及有醫生疏忽,信件更附上疑是醫院內部文件,令趙生決心追究事件,已去信死因庭要求調查有否涉及醫療失誤。
趙生憶述,太太兩年前出現眼白發黃,右上腹痛等徵狀,去年二月入住瑪麗醫院肝臟內科病房,主診醫生指她病情嚴重要換肝,但當完成手術前檢查,負責的專家突然表示不用換肝,更要他太太即日出院;二月底覆診,外科醫生又指她病情惡化,卻一直無收到內科醫生轉介檔案,之後分別到內外科覆診數次。
拖延半年,九月初趙太肝硬化病情惡化入院,才被安排換肝,這時即使有朋友願捐肝都太遲,趙太十日後病逝。趙生批評醫院溝通有問題,安排病人換肝的體制更有問題,他已去信死因庭要求調查,警方亦已聯絡他錄取資料。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天將公開有關資料,要求進行死因研訊。
換肝疑延醫致死報告交死因庭
Sing Tao Daily | 2008-11-26
A15| 港聞
換肝疑延醫致死報告交死因庭
~~~~~~~~~~~~~~~~~~~~~~~~~~~~~~~~~~~~~~~~~~~~~~~~~~~~~~~~~~
巿民趙先生投訴瑪麗醫院,令其妻子無法及時換肝而延醫致死,投訴個案早前交由警方跟進後,初步完成調查,警方將會撰寫完報告後交由死因庭研訊。趙先生昨指,認為其太太的個案為一宗嚴重醫療失誤,因瑪麗醫院內外科溝通不足,斷診有出入,本來太太有機會換肝延續生命,最終卻被剝奪生命,期望死因庭能作出公平判決。
病人權益協會幹事彭鴻昌指,自威爾斯親王醫院自○三年停止肝臟移植的運作後,全港僅剩下瑪麗醫院一所醫院提供有關服務,在人手不足下,易導致醫療事故,建議當局增設一至兩間肝臟移植中心。
A15| 港聞
換肝疑延醫致死報告交死因庭
~~~~~~~~~~~~~~~~~~~~~~~~~~~~~~~~~~~~~~~~~~~~~~~~~~~~~~~~~~
巿民趙先生投訴瑪麗醫院,令其妻子無法及時換肝而延醫致死,投訴個案早前交由警方跟進後,初步完成調查,警方將會撰寫完報告後交由死因庭研訊。趙先生昨指,認為其太太的個案為一宗嚴重醫療失誤,因瑪麗醫院內外科溝通不足,斷診有出入,本來太太有機會換肝延續生命,最終卻被剝奪生命,期望死因庭能作出公平判決。
病人權益協會幹事彭鴻昌指,自威爾斯親王醫院自○三年停止肝臟移植的運作後,全港僅剩下瑪麗醫院一所醫院提供有關服務,在人手不足下,易導致醫療事故,建議當局增設一至兩間肝臟移植中心。
未送往化驗 室溫擺三天 威院亂放樣本 病人血白流
Sing Tao Daily | 2008-12-10
A08| 港聞
未送往化驗 室溫擺三天 威院亂放樣本 病人血白流
~~~~~~~~~~~~~~~~~~~~~~~~~~~~~~~~~~~~~~~~~~~~~~~~~~~~~~~~~~
公立醫院再發生醫療失誤事件。威爾斯醫院上周五為近一百名病人抽血後,二百二十一個血液樣本疑因醫院員工沒有按照程序,送往化驗室保存及化驗,將該批血液連手推車,送往擺放手推車的管事部門,擺放至昨天才被發現。該批血液疑已變質,需再安排受影響的百名病人到醫院抽血,但院方指仍須深入調查是否涉及人為出錯,才能進行紀律處分。
記者:楊玉珠
威爾斯醫院發言人昨日指,上周五有九十九名病人,包括九十七名門診病人及兩名住院病人,在威院的李嘉誠專科門診抽血中心抽血後,二百二十一個血液樣本被放置在運送的手推車上,由一名醫院二級工人運送,原應送到化驗室,但卻沒有,至昨日被發現停放在擺手推車的管事部門。
97人需再抽血檢驗
院方發言人卻指,該部手推車上周末起一直存放在上鎖的管事部門,昨經核實後,確定沒有遺失任何病人血液樣本,而所有樣本亦沒有被啟封,當中亦不涉及需緊急處理的樣本。
院方指在揭發事件後,會於二十四小時內聯絡涉及的九十九名病人,安排他們回院再抽血化驗,並確定今次事件不會對病人的診治有任何影響,但就這次事件對病人造成不便致歉,同時指會深入調查和檢討今次事件和有關程序,如證實涉及人為因素,會按既定人事紀律程序處理有關員工。
放兩三小時即變質
香港大學血液及腫瘤科講座教授梁憲孫醫生表示,血液被抽取後,一般需於二至三小時內送往化驗室,因擺放在室溫環境下太久,血液質素會有變化,包括電解質、紅血球會改變,血液內的細胞亦會因新陳代謝而退化,甚至死亡,故會影響化驗結果的準確性。該批血液因擺放在溫室環境下太久,已成為「廢物」,需予丟棄,院方才要再安排病人抽血化驗,但仍對病人造成不便。
A08| 港聞
未送往化驗 室溫擺三天 威院亂放樣本 病人血白流
~~~~~~~~~~~~~~~~~~~~~~~~~~~~~~~~~~~~~~~~~~~~~~~~~~~~~~~~~~
公立醫院再發生醫療失誤事件。威爾斯醫院上周五為近一百名病人抽血後,二百二十一個血液樣本疑因醫院員工沒有按照程序,送往化驗室保存及化驗,將該批血液連手推車,送往擺放手推車的管事部門,擺放至昨天才被發現。該批血液疑已變質,需再安排受影響的百名病人到醫院抽血,但院方指仍須深入調查是否涉及人為出錯,才能進行紀律處分。
記者:楊玉珠
威爾斯醫院發言人昨日指,上周五有九十九名病人,包括九十七名門診病人及兩名住院病人,在威院的李嘉誠專科門診抽血中心抽血後,二百二十一個血液樣本被放置在運送的手推車上,由一名醫院二級工人運送,原應送到化驗室,但卻沒有,至昨日被發現停放在擺手推車的管事部門。
97人需再抽血檢驗
院方發言人卻指,該部手推車上周末起一直存放在上鎖的管事部門,昨經核實後,確定沒有遺失任何病人血液樣本,而所有樣本亦沒有被啟封,當中亦不涉及需緊急處理的樣本。
院方指在揭發事件後,會於二十四小時內聯絡涉及的九十九名病人,安排他們回院再抽血化驗,並確定今次事件不會對病人的診治有任何影響,但就這次事件對病人造成不便致歉,同時指會深入調查和檢討今次事件和有關程序,如證實涉及人為因素,會按既定人事紀律程序處理有關員工。
放兩三小時即變質
香港大學血液及腫瘤科講座教授梁憲孫醫生表示,血液被抽取後,一般需於二至三小時內送往化驗室,因擺放在室溫環境下太久,血液質素會有變化,包括電解質、紅血球會改變,血液內的細胞亦會因新陳代謝而退化,甚至死亡,故會影響化驗結果的準確性。該批血液因擺放在溫室環境下太久,已成為「廢物」,需予丟棄,院方才要再安排病人抽血化驗,但仍對病人造成不便。
瑪麗疑涉延誤病人失救喪命
Sing Tao Daily | 2008-12-23
A08| 港聞
瑪麗疑涉延誤病人失救喪命
~~~~~~~~~~~~~~~~~~~~~~~~~~~~~~~~~~~~~~~~~~~~~~~~~~~~~~~~~~
繼明愛醫院出現處理心臟病人求助失當事件後,瑪麗醫院亦被病人家屬投訴醫療失誤。一名留醫兩天的年近八旬病人,疑在院內心臟病發作,遭拖延三小時始獲急救,終告斃命,家人認為院方漠視病情,要求作出交代。
家屬投訴要求交代
該名身亡老伯姓羅、七十九歲,為退休西餅師傅,與妻子、長子及兩女兒同住橫頭磡邨。羅子形容父親為一名癌症鬥士,為人樂觀,如非院方延誤救治,其父可以與他們一同度過冬至及聖誕節。
羅子稱,父親患肝炎十多年,至三年前惡化轉成肝癌,遂往治療肝癌有一定成效的瑪麗醫院求醫。至兩個月前,父親癌症到末期,但院方試用新藥治療,病況有好轉,醫生更指可延長壽命近一年。惟至本年十月六日,羅伯因脫牙後牙肉滲血,加上左手無力不能自行抬起,由家人送往瑪麗醫院留醫。
據羅子稱,父親入院當日相當精神,惟兩日後,至十月八日下午五時半再往探訪時,卻發覺父親精神萎靡,出現嘔吐,並透露右腿及腹部痛楚,於是通知護士前來查看,惟女護士僅登記情況,未有處理。
羅子與妹曾再三要求派醫生前來,惟護士表示要收新病人,故未有空閒,直至晚上八時許,始有一名實習醫生到來檢查。
羅子表示,當時父親已陷半昏迷,嘴角歪斜,醫生曾要求父親自行抬起右手右腳,但已做不到;醫生此時始顯得緊張,匆匆呼召十多名醫護人員趕來急救,但父親結果至凌晨不治。
醫管局:院方已急救
家人認為院方未有正視病人病情,向立法會議員馮檢基求助,至本月十一日,院方始以書面回覆,指其父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缺血性心臟病及多重末期肝癌致死。家人則懷疑病人因延誤救治致死,要求公開事件及醫管局作出交代。
醫管局發言人稱,病人病情突轉惡化,院方已進行急救可惜不治,事件已交死因裁判法庭。對於病人離世,瑪麗醫院向其家人致深切慰問。
記者徐裕民
A08| 港聞
瑪麗疑涉延誤病人失救喪命
~~~~~~~~~~~~~~~~~~~~~~~~~~~~~~~~~~~~~~~~~~~~~~~~~~~~~~~~~~
繼明愛醫院出現處理心臟病人求助失當事件後,瑪麗醫院亦被病人家屬投訴醫療失誤。一名留醫兩天的年近八旬病人,疑在院內心臟病發作,遭拖延三小時始獲急救,終告斃命,家人認為院方漠視病情,要求作出交代。
家屬投訴要求交代
該名身亡老伯姓羅、七十九歲,為退休西餅師傅,與妻子、長子及兩女兒同住橫頭磡邨。羅子形容父親為一名癌症鬥士,為人樂觀,如非院方延誤救治,其父可以與他們一同度過冬至及聖誕節。
羅子稱,父親患肝炎十多年,至三年前惡化轉成肝癌,遂往治療肝癌有一定成效的瑪麗醫院求醫。至兩個月前,父親癌症到末期,但院方試用新藥治療,病況有好轉,醫生更指可延長壽命近一年。惟至本年十月六日,羅伯因脫牙後牙肉滲血,加上左手無力不能自行抬起,由家人送往瑪麗醫院留醫。
據羅子稱,父親入院當日相當精神,惟兩日後,至十月八日下午五時半再往探訪時,卻發覺父親精神萎靡,出現嘔吐,並透露右腿及腹部痛楚,於是通知護士前來查看,惟女護士僅登記情況,未有處理。
羅子與妹曾再三要求派醫生前來,惟護士表示要收新病人,故未有空閒,直至晚上八時許,始有一名實習醫生到來檢查。
羅子表示,當時父親已陷半昏迷,嘴角歪斜,醫生曾要求父親自行抬起右手右腳,但已做不到;醫生此時始顯得緊張,匆匆呼召十多名醫護人員趕來急救,但父親結果至凌晨不治。
醫管局:院方已急救
家人認為院方未有正視病人病情,向立法會議員馮檢基求助,至本月十一日,院方始以書面回覆,指其父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缺血性心臟病及多重末期肝癌致死。家人則懷疑病人因延誤救治致死,要求公開事件及醫管局作出交代。
醫管局發言人稱,病人病情突轉惡化,院方已進行急救可惜不治,事件已交死因裁判法庭。對於病人離世,瑪麗醫院向其家人致深切慰問。
記者徐裕民
雙重打擊喪子媽媽亟需關懷
Sing Tao Daily | 2009-01-07
A03| 要聞
雙重打擊喪子媽媽亟需關懷
~~~~~~~~~~~~~~~~~~~~~~~~~~~~~~~~~~~~~~~~~~~~~~~~~~~~~~~~~~
初為人母卻受喪子之痛,本已悲慟欲絕,愛子遺體突然失蹤,更是難以接受。有臨牀心理學家指,女性分娩後受荷爾蒙分泌不均影響,情緒本已較為波動,若再遇突發事故,對其心理將造成雙重打擊,更容易引發情緒病。
時刻想「點解偏偏係我個BB」
臨牀心理學家黃婷指出,如果在產前檢查時已知胎兒有某種病症,有可能夭折,會有一定心理準備,對母親心理狀況傷害將較小;但若胎兒於檢查時一切正常,出生後才夭折,屬突發性事件,「由迎接新生命突然變成喪子之痛,母親初時會不願面對、不相信,可能會出現驚慌、失去安全感、麻木的表現。」她續指,情況嚴重者會引致抑鬱。
黃表示,今次事件中,嬰兒屍體失蹤將對母親心理上造成進一步打擊。「醫院不見了BB遺體,牽涉責任問題,加上近期比較多醫療失誤事故,很容易勾起媽媽有這個想法,將一切痛苦都歸咎於院方。」她說,母親會容易產生一種憤怒及不公平的想法,如「點解偏偏會係我個BB」。她續稱,生育過後的婦女,荷爾蒙分泌會暫時失衡,容易引起情緒不穩,如果本身已接受不了孩子離世,再加上突然發生孩子遺體失蹤事故,在雙重打擊下,媽媽將更容易引發情緒病,亟需家人關懷與支持。記者馬志剛
A03| 要聞
雙重打擊喪子媽媽亟需關懷
~~~~~~~~~~~~~~~~~~~~~~~~~~~~~~~~~~~~~~~~~~~~~~~~~~~~~~~~~~
初為人母卻受喪子之痛,本已悲慟欲絕,愛子遺體突然失蹤,更是難以接受。有臨牀心理學家指,女性分娩後受荷爾蒙分泌不均影響,情緒本已較為波動,若再遇突發事故,對其心理將造成雙重打擊,更容易引發情緒病。
時刻想「點解偏偏係我個BB」
臨牀心理學家黃婷指出,如果在產前檢查時已知胎兒有某種病症,有可能夭折,會有一定心理準備,對母親心理狀況傷害將較小;但若胎兒於檢查時一切正常,出生後才夭折,屬突發性事件,「由迎接新生命突然變成喪子之痛,母親初時會不願面對、不相信,可能會出現驚慌、失去安全感、麻木的表現。」她續指,情況嚴重者會引致抑鬱。
黃表示,今次事件中,嬰兒屍體失蹤將對母親心理上造成進一步打擊。「醫院不見了BB遺體,牽涉責任問題,加上近期比較多醫療失誤事故,很容易勾起媽媽有這個想法,將一切痛苦都歸咎於院方。」她說,母親會容易產生一種憤怒及不公平的想法,如「點解偏偏會係我個BB」。她續稱,生育過後的婦女,荷爾蒙分泌會暫時失衡,容易引起情緒不穩,如果本身已接受不了孩子離世,再加上突然發生孩子遺體失蹤事故,在雙重打擊下,媽媽將更容易引發情緒病,亟需家人關懷與支持。記者馬志剛
精神受創可索償
Sing Tao Daily | 2009-01-07
A03| 要聞
精神受創可索償
~~~~~~~~~~~~~~~~~~~~~~~~~~~~~~~~~~~~~~~~~~~~~~~~~~~~~~~~~~
東區醫院殮房遺失嬰屍荒謬事件,多名法律界人士指,案中父母可待警方調查後,一旦證實醫院有疏忽,可向醫管局索償,彌補父母精神傷痛損害及殮葬儀式受影響的賠償金額,但估計金額不會太大。
律師梁永鏗指出,屍體不屬任何人的物體,但遺失嬰屍會令父母更為哀傷悲慟,可能出現失眠及精神抑鬱,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父母可以精神受傷害為由,向醫管局追討索償。
賠償額或較細
梁永鏗憶述,五年前一名母親,因醫療失誤致腹中骨肉夭折而精神受損,不能工作,最終成功向醫管局索償約七十萬元。但今次嬰屍不翼而飛,事件極度罕見,必須先釐清醫院責任及對父母傷痛程度研究賠償。
但今次事件獨特之處,父母本應已因嬰兒夭折感傷痛,梁永鏗指,計算賠償金時會相應減少,但現時嬰屍遺失,對父母悲痛程度會否加深,或殮葬儀式會否因無屍而變複雜,須委託專家建議而計算賠償金額,估計金額未必大。
另一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指,事件中父母可等待警方重案組完成刑事調查後,了解醫院責任,才向醫管局民事索償會較容易。
他指,如醫院已做妥保安措施,如有職員定時巡查、簽更簿、裝閉路電視及有上鎖等,但仍遭盜屍賊潛入偷屍,醫院未必要百分百賠償;一旦證實有人為疏忽,醫院則責無旁貸。本報記者
A03| 要聞
精神受創可索償
~~~~~~~~~~~~~~~~~~~~~~~~~~~~~~~~~~~~~~~~~~~~~~~~~~~~~~~~~~
東區醫院殮房遺失嬰屍荒謬事件,多名法律界人士指,案中父母可待警方調查後,一旦證實醫院有疏忽,可向醫管局索償,彌補父母精神傷痛損害及殮葬儀式受影響的賠償金額,但估計金額不會太大。
律師梁永鏗指出,屍體不屬任何人的物體,但遺失嬰屍會令父母更為哀傷悲慟,可能出現失眠及精神抑鬱,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父母可以精神受傷害為由,向醫管局追討索償。
賠償額或較細
梁永鏗憶述,五年前一名母親,因醫療失誤致腹中骨肉夭折而精神受損,不能工作,最終成功向醫管局索償約七十萬元。但今次嬰屍不翼而飛,事件極度罕見,必須先釐清醫院責任及對父母傷痛程度研究賠償。
但今次事件獨特之處,父母本應已因嬰兒夭折感傷痛,梁永鏗指,計算賠償金時會相應減少,但現時嬰屍遺失,對父母悲痛程度會否加深,或殮葬儀式會否因無屍而變複雜,須委託專家建議而計算賠償金額,估計金額未必大。
另一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指,事件中父母可等待警方重案組完成刑事調查後,了解醫院責任,才向醫管局民事索償會較容易。
他指,如醫院已做妥保安措施,如有職員定時巡查、簽更簿、裝閉路電視及有上鎖等,但仍遭盜屍賊潛入偷屍,醫院未必要百分百賠償;一旦證實有人為疏忽,醫院則責無旁貸。本報記者
病人投訴威院醫療失誤
Sing Tao Daily | 2009-01-12
A09| 港聞
病人投訴威院醫療失誤
~~~~~~~~~~~~~~~~~~~~~~~~~~~~~~~~~~~~~~~~~~~~~~~~~~~~~~~~~~
卅一歲巿民黃天耀昨向傳媒投訴,○七年十月,他懷疑因腎炎入住沙田威爾斯醫院期間感染肺炎致積水積膿,結果肺部要開兩個小孔排膿,及後拒絕醫生提議再開三個小孔排膿。黃轉往廣華醫院醫治,引述該院醫生稱他只需吃藥,毋須開孔排膿亦能痊瘉。黃指控威院醫生診斷錯誤致其肺部開孔,現常有氣促及呼吸困難,失去工作,靠綜援維生,今日申請法援控告醫管局及威院。
A09| 港聞
病人投訴威院醫療失誤
~~~~~~~~~~~~~~~~~~~~~~~~~~~~~~~~~~~~~~~~~~~~~~~~~~~~~~~~~~
卅一歲巿民黃天耀昨向傳媒投訴,○七年十月,他懷疑因腎炎入住沙田威爾斯醫院期間感染肺炎致積水積膿,結果肺部要開兩個小孔排膿,及後拒絕醫生提議再開三個小孔排膿。黃轉往廣華醫院醫治,引述該院醫生稱他只需吃藥,毋須開孔排膿亦能痊瘉。黃指控威院醫生診斷錯誤致其肺部開孔,現常有氣促及呼吸困難,失去工作,靠綜援維生,今日申請法援控告醫管局及威院。
半癱翁控屯院失誤索賠
Sing Tao Daily | 2009-01-23
A12| 法庭
半癱翁控屯院失誤索賠
~~~~~~~~~~~~~~~~~~~~~~~~~~~~~~~~~~~~~~~~~~~~~~~~~~~~~~~~~~
一名老翁因感冒被轉介往屯門醫院求醫,醫院疑將老翁早年打羽毛球撞傷的瘀痕當作腦內瘀血,將其留院四日觀察,其間有護士在其右臂注射不明針藥,老翁立即右邊身軀癱瘓及輕微中風,多年來活動能力未復。老翁昨透過法援署入稟指醫管局出現醫療失誤,要求賠償。
指感冒當腦有瘀血醫
疑被注射藥物引致局部癱瘓的原訴人陳文中,現時僅靠綜援維生,昨講述事件經過之際,多次泣不成聲。原訴人透露,他於○六年因感冒往博愛醫院求醫,院方將他轉介往屯門醫院診治;他的頭上有一塊打羽毛球時弄傷的瘀痕,但院方卻指他的左腦有瘀血,要求他留院檢查。
原訴人表示他入院時仍活動自如,至留院第四日有一名男護士為他在右臂打針,他的右邊身軀即時不能活動;醫生僅指他出現輕微中風,但腦內流血已止。事後他持續往博愛醫院接受物理治療,但三年來一直未能完全恢復活動能力。原訴人稱以前曾任職司機,但事發後已喪失工作能力,妻兒更離他而去,目前獨居於元朗。案件編號:高院人身傷亡五○──二○○九。記者連嘉欣林家豪
A12| 法庭
半癱翁控屯院失誤索賠
~~~~~~~~~~~~~~~~~~~~~~~~~~~~~~~~~~~~~~~~~~~~~~~~~~~~~~~~~~
一名老翁因感冒被轉介往屯門醫院求醫,醫院疑將老翁早年打羽毛球撞傷的瘀痕當作腦內瘀血,將其留院四日觀察,其間有護士在其右臂注射不明針藥,老翁立即右邊身軀癱瘓及輕微中風,多年來活動能力未復。老翁昨透過法援署入稟指醫管局出現醫療失誤,要求賠償。
指感冒當腦有瘀血醫
疑被注射藥物引致局部癱瘓的原訴人陳文中,現時僅靠綜援維生,昨講述事件經過之際,多次泣不成聲。原訴人透露,他於○六年因感冒往博愛醫院求醫,院方將他轉介往屯門醫院診治;他的頭上有一塊打羽毛球時弄傷的瘀痕,但院方卻指他的左腦有瘀血,要求他留院檢查。
原訴人表示他入院時仍活動自如,至留院第四日有一名男護士為他在右臂打針,他的右邊身軀即時不能活動;醫生僅指他出現輕微中風,但腦內流血已止。事後他持續往博愛醫院接受物理治療,但三年來一直未能完全恢復活動能力。原訴人稱以前曾任職司機,但事發後已喪失工作能力,妻兒更離他而去,目前獨居於元朗。案件編號:高院人身傷亡五○──二○○九。記者連嘉欣林家豪
茂昌眼鏡後人涉醫療失誤
Sing Tao Daily | 2009-01-31
A14| 法庭
茂昌眼鏡後人涉醫療失誤
~~~~~~~~~~~~~~~~~~~~~~~~~~~~~~~~~~~~~~~~~~~~~~~~~~~~~~~~~~
茂昌眼鏡後人、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兼任教授兼著名眼科醫生胡志鵬,其主理的「香港激光矯視中心」於○六年替一名男子進行眼科手術期間,疑因疏忽引致該名男子左眼受創。男子昨入稟控告胡志鵬及亞洲醫療服務(香港)有限公司,要求賠償。
未有聘請律師自行入稟的原訴人歐少豪,於入稟狀稱○六年一月至三月期間,曾三度前往尖沙嘴彩星中心的「香港激光矯視中心」接受左眼眼科手術,但答辯人胡志鵬及亞洲醫療服務(香港)有限公司的員工,未有向他提供適當護理及治療,手術前後亦未有採取足夠保護措施,令原訴人的左眼受傷。記者昨致電胡志鵬的診所,得悉胡志鵬不在港,未能就事件作出回覆。
答辯人胡志鵬生於眼科世家,父親乃茂昌眼鏡創辦人胡賡佩,本身亦是著名眼科醫生;胡的胞兄胡志城則於理工大學擔任眼科視光學院講座教授、兼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胡志鵬亦於該校兼任教授。胡志鵬一九七四年開設醫務所行醫,九七年與多名眼科醫生聯手開設香港眼科專科中心,自己亦擔任香港激光矯視中心總監。香港大學畢業的胡志鵬,據悉曾捐款港大成立眼科學系。
案件編號:高院人身傷亡六三──二○○九。記者林家豪
A14| 法庭
茂昌眼鏡後人涉醫療失誤
~~~~~~~~~~~~~~~~~~~~~~~~~~~~~~~~~~~~~~~~~~~~~~~~~~~~~~~~~~
茂昌眼鏡後人、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兼任教授兼著名眼科醫生胡志鵬,其主理的「香港激光矯視中心」於○六年替一名男子進行眼科手術期間,疑因疏忽引致該名男子左眼受創。男子昨入稟控告胡志鵬及亞洲醫療服務(香港)有限公司,要求賠償。
未有聘請律師自行入稟的原訴人歐少豪,於入稟狀稱○六年一月至三月期間,曾三度前往尖沙嘴彩星中心的「香港激光矯視中心」接受左眼眼科手術,但答辯人胡志鵬及亞洲醫療服務(香港)有限公司的員工,未有向他提供適當護理及治療,手術前後亦未有採取足夠保護措施,令原訴人的左眼受傷。記者昨致電胡志鵬的診所,得悉胡志鵬不在港,未能就事件作出回覆。
答辯人胡志鵬生於眼科世家,父親乃茂昌眼鏡創辦人胡賡佩,本身亦是著名眼科醫生;胡的胞兄胡志城則於理工大學擔任眼科視光學院講座教授、兼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胡志鵬亦於該校兼任教授。胡志鵬一九七四年開設醫務所行醫,九七年與多名眼科醫生聯手開設香港眼科專科中心,自己亦擔任香港激光矯視中心總監。香港大學畢業的胡志鵬,據悉曾捐款港大成立眼科學系。
案件編號:高院人身傷亡六三──二○○九。記者林家豪
父質疑打針位置有誤 男嬰注射卡介苗後膿入骨
Sing Tao Daily | 2009-02-10
A05| 港聞
父質疑打針位置有誤 男嬰注射卡介苗後膿入骨
~~~~~~~~~~~~~~~~~~~~~~~~~~~~~~~~~~~~~~~~~~~~~~~~~~~~~~~~~~
預防肺癆的「卡介苗」,你我都注射過,但一名剛榮升第三任父親的李先生,其剛出生的幼子,在聯合醫院注射卡介苗後,卻出現又紅又腫,甚至發黑,最後更要接受五個小時手術,將肌肉及腋下骨的膿放走,長大後甚或有長短手危機李先生質疑,是否與打針「打錯位」有關。
本報記者
聯合醫院則回應稱,注射卡介苗位置合適,醫生診斷後,打針位置並無感染徵狀,故嬰兒的病徵與卡介苗無關;進一步的化驗則證實,嬰兒受乙型鏈球菌感染而患上骨髓炎,感染位置亦與打針位置不同,病人現時穩定。
須五小時手術清膿
任職散工的李新旭,去年十二月五日迎接第三個小生命:手指修長、重三公斤、雙眼精靈的男嬰,並取名「震昇」。男嬰出生後兩天,於聯合注射「卡介苗」,但其後三天男嬰身體發黃,左手更逐漸失去活動能力,針位附近見紅。
他多次求醫,健康院、私家醫生,及聯合醫院的醫生均形容,「打針打得太高。」上月,兒子左手活動情況未見改善,肌肉僵硬,聯合醫院遂為男嬰進行五小時手術,清走肌肉及腋下骨的膿。李先生引述院方稱,「當日替男嬰打卡介苗的兩名護士,有多年經驗,針只打至表皮下,故嬰兒體內的菌,可能係出生時感染到母親的細菌引起。」
院方指出生時感染惡菌
醫生又指,每十萬個嬰兒,才有五個需做清除手術。此外,男嬰更發現感上乙型鏈球菌,李引述醫生稱,料是嬰兒出生時,由母親陰道感染的。李坦言:「最擔心兒子長大後會長短手。」
A05| 港聞
父質疑打針位置有誤 男嬰注射卡介苗後膿入骨
~~~~~~~~~~~~~~~~~~~~~~~~~~~~~~~~~~~~~~~~~~~~~~~~~~~~~~~~~~
預防肺癆的「卡介苗」,你我都注射過,但一名剛榮升第三任父親的李先生,其剛出生的幼子,在聯合醫院注射卡介苗後,卻出現又紅又腫,甚至發黑,最後更要接受五個小時手術,將肌肉及腋下骨的膿放走,長大後甚或有長短手危機李先生質疑,是否與打針「打錯位」有關。
本報記者
聯合醫院則回應稱,注射卡介苗位置合適,醫生診斷後,打針位置並無感染徵狀,故嬰兒的病徵與卡介苗無關;進一步的化驗則證實,嬰兒受乙型鏈球菌感染而患上骨髓炎,感染位置亦與打針位置不同,病人現時穩定。
須五小時手術清膿
任職散工的李新旭,去年十二月五日迎接第三個小生命:手指修長、重三公斤、雙眼精靈的男嬰,並取名「震昇」。男嬰出生後兩天,於聯合注射「卡介苗」,但其後三天男嬰身體發黃,左手更逐漸失去活動能力,針位附近見紅。
他多次求醫,健康院、私家醫生,及聯合醫院的醫生均形容,「打針打得太高。」上月,兒子左手活動情況未見改善,肌肉僵硬,聯合醫院遂為男嬰進行五小時手術,清走肌肉及腋下骨的膿。李先生引述院方稱,「當日替男嬰打卡介苗的兩名護士,有多年經驗,針只打至表皮下,故嬰兒體內的菌,可能係出生時感染到母親的細菌引起。」
院方指出生時感染惡菌
醫生又指,每十萬個嬰兒,才有五個需做清除手術。此外,男嬰更發現感上乙型鏈球菌,李引述醫生稱,料是嬰兒出生時,由母親陰道感染的。李坦言:「最擔心兒子長大後會長短手。」
訂閱:
意見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