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城市規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城市規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英國老舊房屋與能源困境

 

危機的根源:英國老舊房屋與能源困境

英國正應對一場涵蓋住房短缺、能源費用飆升以及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等錯綜複雜的危機。儘管這些問題看似各自獨立,但其根源卻是相互關聯的:即英國老舊且隔熱性能差的房屋存量。相當一部分的英國住宅,尤其是那些建於1980年以前的,能源效率極低,導致大量的熱量散失、高昂的公用事業費用,以及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國家不願放棄其傳統的、通常具有美學價值的住宅,轉而選擇現代、高效的替代品,這使危機更加惡化。


低效率的歷史

英國的房屋市場因其年代久遠而聞名。超過40%的房屋建於1944年之前,而驚人的70%則建於1980年之前。儘管外觀迷人,這些老舊房屋的建造並未達到現代隔熱標準。它們通常採用單層玻璃窗、薄牆且缺乏適當的密封,使其像個熱能篩子。這種低效率迫使家庭消耗更多的能源——主要是天然氣供暖——以維持舒適的溫度。隔熱差與高能源消耗之間的直接關聯,是生活成本危機的核心驅動力。

經濟與環境的後果

能源低效率帶來的後果是嚴重且廣泛的。在家庭層面,許多家庭面臨著令人難以承受的能源賬單,導致許多人陷入燃料貧困。而政府為了緩解這些成本,被迫提供數十億英鎊的補貼和支援計畫,這給公共財政帶來了沉重負擔。[一張顯示典型英國房屋熱量損失的圖表]

在國家層面,英國對進口天然氣和石油的依賴使其容易受到國際能源市場波動的影響,最近的價格飆升就證明了這一點。這種依賴不僅消耗國家經濟,也損害能源安全。此外,住宅供暖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房屋能源性能不佳直接阻礙了英國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法定承諾。

解決方案:轉向現代住宅

解決這場危機的方案在於根本性地改變房屋策略。英國應該優先在市中心建設高密度、高能源效率的塔樓,而不是保留低效的老舊住宅。這些現代建築可以設計成具有優越的隔熱性能、雙層或三層玻璃窗,並整合再生能源系統(如太陽能板和熱泵),從而大幅減少其能源足跡。

在市中心向上建設將在更小的土地面積上創造數以千計的新住宅,從而解決住房短缺問題。這也將減少通勤需求,因為居民將更接近工作地點,進一步減少排放。這種轉變所帶來的能源節約將能緩解家庭的財政壓力,減少政府的補貼支出,並降低對能源進口的依賴。儘管傳統住宅的美學和文化價值無可否認,但維護它們所付出的經濟和環境成本已不再可持續。



2025年6月13日 星期五

英國屋政危局:將赴“大躍進”之覆轍乎?

 英國屋政危局:將赴“大躍進”之覆轍乎?


至公元二〇二五年六月十三日,英國屋政日現險象,其勢與一九六〇年代中國「大躍進」之政有可比者。今政府立志於一會期內興建新居百五十萬戶,以解居所匱乏與房價高騰之患,然其急功近利、棄質求量之舉,或將釀成未有之災。

如毛公昔日倡煉鋼以超英趕美,終致田荒人飢、國計崩頹;今英國倡築居以圖數目,亦恐捨本逐末,致患無窮。首相基爾・斯達默所轄選區內,多有新屋質劣之報:豪宅高價購得,而其結構歪斜、水電不通、濕氣瀰漫、黴菌叢生,居者告困,訟費與修葺之累,逼人破產。

此猶大躍進時之土法煉鋼,竭民力以鑄劣鐵,終不能用。今屋政急就章,雖數據可觀,然所築之宅,實不足居,遠失安身立命之義。

尤堪憂者,政府對開發商似多遷就。斯達默昔為在野議員,屢責建商,為民鼓與呼;然今為首相,立場軟化,似為求數成績而姑息施者。此舉令人痛心,若以「居者權利」讓位於「經濟增長」,則政之本已移。

又可見類似「計時炸彈」之隱患,猶如先前校舍混凝之疾,終至大閉校門。今業界與議員咸警告:如不嚴管品控,而專趨建速,則低質新屋必廣布全英,禍難收拾。審計署亦早有預言:小患不治,終致大費。

政府復倚「助買計劃」與「終身ISA」等策,以助銷新宅,然未保障質量與售後,令購屋者如墜陷阱。多有勤儉積蓄、夢想英倫居者者,竟陷於與建商與保險之爭訟泥淖,萬念俱灰,社會信任崩解。

此等政策,不特重創民生、損人財產,亦貽國計之害。若不痛加檢討,以質為本、護民為上、永續為念,則居所弊端將遍地而生,輕則巨費,重則傷命,百姓安在哉?

歷史之鑑在前。若斯達默政未遷其途,恐將與毛澤東「紅星大躍進」齊名,皆因理想高舉而失實際,致萬民之苦、千載之恨。當今之急,實在回首反思、以人為本,不可重蹈覆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