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個人自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個人自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6月12日 星期四

今世諸事,其類嬰兒之園乎?

 

今世諸事,其類嬰兒之園乎?

夫吾嘗思,何以至此。昔者吾等當為成人,自負其責。然今觀之,其日逝矣,無復有矣。天下似已決斷,吾等皆若稚兒,不克束帶,遑論自理其生。

觀乎中華之地。彼有國考焉。千萬學子,求入大學。然諸人工智能之巨企,如字節、深思、通義、騰訊、月之暗面者,盡閉其機。彼拒析試卷之像,盡禁試題之問,暫停識圖之能,甚者於試時逕自下線。試想學子欲舞弊,而得「服務暫停」之報,何其窘也!而官府復以人工智能監察,偵察可疑之行。此譬若保姆既禁兒盜餅,復窺兒舉動,何其異也!國家大試,竟至如此,吾等果如斯之無助,必賴機器監察,方能持筆用智乎?

復觀聯合王國之事。彼將新頒一法案,名曰「公署防詐、糾錯及追償條例」。其詞甚正,誰能異議?天下無不惡欺詐者,無不厭謬誤者,人皆欲追回其資也。此理甚明。

然細讀其文,則遽然不復其簡矣。

官府,經由「工作與養老金部門」(DWP)者,欲潛窺爾等銀行帳戶,餘額、流水,無所不察。無需令狀,亦不預先告知。僅因爾曾領津貼,或得疫情相關之資。吾等竟至此地乎?吾素以為吾財吾事也,何其謬哉!

復次,倘彼輩認定爾有所欠,或疑有失,則可徑自取款於爾帳戶,或從薪俸中扣除。無庭訊,無辯詞。爾有罪推定,待證清白。吾憶昔者,嘗有「無罪推定」之說,何其善哉!今則乃往昔之舊規矣。此譬若未食末餅,而餅已盡奪,爾猶須自證清辜,何其難也!

再論駕駛執照。爾若欠官府錢財,無論細故(如違泊罰單),彼可於一日之內,經法庭速判,吊銷爾之駕駛執照。二十四時耳!吾憶昔者,發令狀必有確據。今則似可隨意決斷,因爾忘繳車費,而斷爾駕駛之權。官府豈將遣人代駕,送吾往賈肆乎?抑或吾等只能留於家中,待彼指示而行?

其偵察之權亦廣矣。電訊商賈,市政官署,銀行諸家,皆可被勒令交出爾等私人數據。且可追溯十二載而察之。十二載者!吾猶難憶上週二之朝食,而彼欲窮察吾人生十載有餘,何其詳也!令人深思,隱私者,今安在哉?爾之思慮、爾之習性、爾之購置,皆為數據耳?任彼輩篩檢。

入戶搜查,亦可於二十四時內,速簽令狀,為「任何」事由。吾嘗聞「吾室如固城」,蓋言其不可侵犯也。今則似可隨意登門,欲窺爾襪屜所藏。

此實奇事也。一方面,告吾等愚昧,不賴人工智能則不能應考。另一方面,又視吾等若潛在之欺詐者,家戶門戶洞開,銀行帳戶毫無隱私,人生可供窮察十二載。

彼輩言此皆為吾等之善。禁舞弊,遏欺詐,復其所失。此言誰能駁之?然當其方術,視吾等若嫌犯,侵蝕隱私與自主之基石之時,則令人深思矣。吾等究為何物?公民,能自理其事者乎?抑或僅為民役乎?棋盤上之小卒,待權力之手,隨意移撥乎?吾甚感之,此世不復成人之世,而更類一受嚴管之巨嬰苑也。



2025年6月3日 星期二

論《滄海一聲笑》之江湖情懷與兩岸思辨

 

論《滄海一聲笑》之江湖情懷與兩岸思辨

夫詞曲之妙,常在言有盡而意無窮。一九九〇年,經典電影《笑傲江湖》橫空出世,其主題曲《滄海一聲笑》亦傳唱至今。此曲由黃霑先生親自譜曲填詞,並與羅大佑、徐克諸君豪邁合唱,其調瀟灑曠達,其詞灑脫不羈,初聽似為武俠豪情之絕唱,然細究其詞句,並參照黃霑先生之創作背景與自述,則可見其字裡行間,實隱含著對彼時兩岸政治情勢之深思,以及知識分子超然物外之情懷,此乃其藝術價值之深邃處,值得細鑑。

彼時為一九九〇年,正值海峽兩岸關係微妙之際。香港介於兩岸之間,其地緣政治之特殊性,使得港人對兩岸之動態尤為關切。黃霑先生,雖為香港之才子,卻心懷家國,其「心裡很愛國的人,只是方法不依共產黨一套」之言,足證其對國家民族之深情,而非盲從。故其詞作,每能超越表象,觸及時代之脈搏,於武俠豪情中,寓寄對現實之觀照。

審視歌詞,最為人稱頌者,莫過於「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只記今朝」數句。表面觀之,乃描繪江湖俠客面對世事變幻之灑脫。然若置於其時之政治背景,則「滔滔兩岸潮」,豈非暗喻海峽兩岸之政治紛爭與對峙?此潮,既非單指江湖風浪,亦非僅言世俗浮沉,實乃指代歷史之洪流與政治之波瀾。身處其間,個人之力微不足道,唯有「浮沉隨浪」,且「只記今朝」,似有對時局之無奈與諦視,更顯一種不願捲入紛爭、只求安穩度日之避世情懷。

詞中又問:「誰負誰勝出天知曉?」此句尤為深刻。對於兩岸政權之誰主沉浮、孰是孰非,詞人選擇將最終之判斷權交予「天意」。此非不明是非,實乃厭倦了無休止之政治爭鬥,體現了一種對歷史大勢之超脫與豁達。身為知識分子,黃霑先生深知政治之複雜與無常,故而選擇以一種近乎「逍遙」之姿態,來面對時代之紛擾,於江湖恩怨中尋求心靈之自由,於政治洪流中保持自我之獨立。

《滄海一聲笑》一曲,雖以武俠為形,然黃霑先生以其精妙之筆觸,將其內核提升至對家國大義、對政治變局之哲思層次。其歌詞之曠達,非僅為江湖俠士之不羈,更承載著身處歷史夾縫中,知識分子對國家命運之思考,對爭鬥之厭倦,以及對超越世俗紛擾之精神追求。此曲不僅是香港電影音樂之經典,更是香港文化獨特包容性與批判性之體現,亦為我們解讀港人於大時代中,如何觀照自身與家國關係之重要文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