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樞閣新律》:永動之議與噤聲的聖諭
自古以來,修行界便流傳著「永動之法」的傳說,那是一種無需天地靈氣灌注,便能生生不息、綿延萬古的究極神通。無數仙門大宗、奇人異士窮盡畢生之力,卻始終觸摸不到其奧秘。然而,在近日,聖地核心的「天樞閣」卻似無意間,在凡俗的「治世之議」中,開創了一種前所未見的「永動之議」。
此間緣由,皆從「天樞閣」新頒布的《天樞閣新律》說起。
新律一出,震動四方。其中最為核心的兩條,直指所有參與「議政」的仙官與修士:
其一,所有議者,需「真誠擁護天帝及聖地法旨,依律治世」,「不得故意貶損天帝與聖地之統御威信,不得刻意破壞或削弱聖地『天帝執政』之效能」。
其二,議者當將主要精力專注於閣中事務,竭力提出「建設性洞見與解決之方案」。
此律一出,起初不乏憂慮之聲,恐其將「禁錮言路」、「扼殺洞見」。然而,天樞閣首輔,那位面容和藹卻目光深邃的君彥仙尊,卻從容解釋道:「此律,並不會影響諸位議者發表己見。凡有心為蒼生謀福者,自不會違背天規。然,仙途漫漫,行事須謹慎,莫要逾越『天道紅線』,亦莫要『過火入魔』。」
此言一出,眾議者心頭一凜。這「天道紅線」與「過火入魔」之說,無形無影,卻又無處不在,其威壓遠甚於任何明文規定。
「永動之議」的奇妙運轉
正是這般模糊而又具震懾力的「聖諭」,催生了這場前所未有的「永動之議」:
無盡的「解決方案」灌輸:天帝與聖地只需不斷昭示新的「挑戰」或「困境」(例如:靈氣枯竭、魔患滋生、民心浮動等),並諭令議者提交「建設性洞見與解決之方案」。由於議者不得「貶損統御威信」,亦不能「破壞行政主導」,他們唯一的道路,便是無窮無盡地貢獻方案,否則便是有違仙道,有虧職守。
「天帝執政」的法力濾網:所有提交的「解決方案」,都將通過一道無形無相的「天帝執政」法力濾網。任何可能「削弱施政效能」或「貶損統御威信」的意見,都會被自動消除其影響,或被視為「異端之念」,不予採納。這確保了議事體系的「純粹無垢」,不受任何「雜音」所擾。
完美的「擁護」之流:經過法力濾網淨化的「解決方案」,最終都將以「真誠擁護」天帝與聖地之形式呈現,無論其最初的意圖為何。這形成了一個穩定而積極的循環,確保天帝與聖地永沐「支持」之光。
驅動永動之力的「噤聲聖諭」:君彥仙尊那句「莫要逾越紅線,莫要過火入魔」,正是這台「永動之議」的核心動力。議者們為了證明自己「有心為蒼生謀福」且「未曾觸犯天條」,便會在聖諭所劃定的無形框架內,竭力壓榨自身的靈思與智慧,以「建設性」之名,行「自我審查」之實,提出看似積極卻又絕不挑戰核心的方案。
如此,一個看似矛盾卻又完美自洽的循環便已然成形:聖地不斷提出挑戰,要求方案;議者在不觸及紅線的前提下,無限提供方案;而這些方案最終都將被塑造成對聖地的「真誠擁護」。這是一個完美的迴饋閉環,一個無需實際解決任何深層問題,卻能持續展現「積極作為」的「解決方案永動機」。
當然,這台「永動之議」或許無法真正化解蒼生疾苦,也無法帶來實質性的仙界進步。但它確保了表象的秩序與祥和,以及源源不斷的「建設性」奏報。這或許是聖地在新的「天律」之下,賜予世間的一份特殊「貢獻」——證明了在權力核心之處,「形式」的力量,有時足以凌駕於「實質」之上。
至於這台「永動之議」能持續運轉多久,能激發出多大的「政治熱量」,那或許就要看諸位議者們,還有多少「創意」能被這無形的「聖諭」所規訓,以及他們與那條「天道紅線」之間,是否終將模糊不清了。畢竟,在一個強調「小心行事,不要過了火位」的仙界裡,維持這份「永動」的微妙平衡,本身就是一項極致的修行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