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 星期日

韌性之根:番薯與木薯的全球旅程與深遠影響

 

韌性之根:番薯與木薯的全球旅程與深遠影響


番薯與木薯,這兩種澱粉類根莖作物,從它們在美洲的故鄉開始,踏上了一段非凡的全球旅程,深刻地塑造了亞洲和非洲的歷史與人口。這些藉由探險和貿易浪潮傳播到各大洲的作物,如同沉默的革命者,支撐了人口增長,重塑了農業地貌,並在現代面臨新的環境挑戰。


兩種塊莖的故事:跨越時代的全球化

番薯(Ipomoea batatas)和木薯(Manihot esculenta)的全球化,是哥倫布大交換(Columbian Exchange)變革力量的證明。這兩種都源自南美洲的作物,透過歐洲探險家和貿易商被引入「舊世界」。

番薯的航行: 西班牙人在15世紀末將番薯引入歐洲,從那裡,它在16世紀迅速傳播到亞洲,特別是菲律賓,然後進入中國和日本。葡萄牙人則在同一時期將其帶到印度、印尼和非洲。番薯相對較短的生長週期和適應性,使其迅速成為許多亞洲和非洲農業系統中重要的補充作物。

木薯的征服: 木薯前往非洲的旅程始於16世紀,由來自巴西的葡萄牙貿易商引入,使其成為一種主要糧食。它進入亞洲則較晚,主要在18世紀和19世紀,透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路線傳播到果阿、馬六甲、印尼、帝汶和菲律賓。木薯卓越的耐旱性和在惡劣條件下茁壯成長的能力,使其在這些新土地上佔據了獨特的地位。


對人口與環境的影響

番薯和木薯的廣泛種植,對亞洲和非洲的人口和環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口增長與飢荒緩解:

這兩種作物都被證明是人口變革的推手。它們每單位土地的高熱量產出,加上在貧瘠土壤中生長和抵抗乾旱的能力,使其成為易受飢荒地區可靠的食物來源。

  • 在亞洲,特別是中國, 番薯在16世紀末的引入,被廣泛認為有助於避免大規模飢荒,並支持清朝期間的人口顯著增長。當傳統糧食作物歉收時,它提供了重要的膳食補充。

  • 在非洲,木薯 成為重要的「飢荒儲備」作物。它卓越的韌性意味著收穫後可以長時間留在地裡,為意想不到的作物歉收提供了緩衝,並支持了不斷增長的人口,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在貧瘠土地上生產糧食的能力,使得人口能夠擴展到以前無法支持密集人口的地區。

環境適應與挑戰:

這些作物的種植也帶來了顯著的環境變化。

  • 番薯: 一般而言,番薯種植被認為對環境影響較小。它土地利用效率高,與其他一些主要作物相比,通常需要更少的農藥和化肥。它的碳足跡也低得驚人。然而,不可持續的耕作方式,如單一作物種植和過度施肥,仍可能導致土壤養分耗盡和徑流,影響水質。

  • 木薯: 儘管異常強韌,但大規模的木薯種植,特別是單一作物種植,可能對環境產生更顯著的影響。它有消耗土壤養分的惡名,並可能導致土壤侵蝕,尤其是在沒有適當水土保持措施的山坡上種植時。木薯種植的擴張也可能導致森林砍伐,因為需要開闢新的土地。此外,木薯的加工過程,特別是工業規模的加工,會產生大量富含有機物和氰化物廢水,如果處理不當,會造成水污染風險。


對當代全球食物系統的持續影響

如今,番薯和木薯仍然是全球糧食安全的基石,它們不斷適應新的挑戰並尋找創新的用途。

  • 氣候變遷韌性: 這兩種作物越來越被視為「氣候智能」解決方案。它們固有的耐旱性和適應性,使其在全球氣候變遷導致天氣模式不可預測的世界中,對未來的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研究工作正致力於開發更具韌性的品種。

  • 營養強化: 番薯,特別是橙肉品種,因其富含 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的重要來源)而備受推崇。非洲的計畫積極推廣其消費以對抗維生素A缺乏症。雖然木薯主要是一種碳水化合物來源,但其葉子提供了寶貴的蛋白質和維生素。

  • 工業應用: 除了直接食用外,這兩種作物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材料。木薯澱粉(樹薯粉)是一種全球商品,廣泛應用於食品加工(如珍珠奶茶中的珍珠)、紡織、造紙,甚至可生物降解塑膠等多元產業。番薯也越來越多地用於澱粉、動物飼料和生質燃料。這種工業需求推動了大規模種植,特別是在亞洲。

  • 經濟生計: 亞洲和非洲數以百萬計的小農戶依靠這些作物維生。它們的商業化和融入全球價值鏈提供了收入機會,儘管市場波動和基礎設施限制可能帶來挑戰。

  • 永續發展與創新: 隨著人們對環境影響意識的提高,各方正協調努力推廣這兩種作物的永續種植實踐。這包括間作、改良土壤管理以及加工過程中負責任的廢棄物管理。針對改良品種、病蟲害抵抗和增強營養成分的研究,持續釋放它們的全部潛力。

總而言之,番薯和木薯從本土作物到全球主食的旅程,是一個關於韌性和適應性的引人入勝的故事。它們對人口增長和農業實踐的歷史影響仍然深遠,而它們在解決糧食安全、營養需求和氣候變遷挑戰方面的持續重要性,則鞏固了它們在當代全球食物系統中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