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長生不老之談:普丁、習近平與人類對長壽的追求

 

長生不老之談:普丁、習近平與人類對長壽的追求

在最近一場北京的閱兵典禮上,俄羅斯總統普丁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的一段對話被麥克風捕捉到,兩人討論了透過現代生物技術活到 150 歲,甚至實現「長生不老」的可能性。這段對話凸顯了全球對延長人類生命的痴迷。普丁特別提到了持續性的器官移植,作為一種能活得「越來越年輕」的潛在方法。


長壽科學:器官移植 vs. 端粒

將器官移植作為實現極端長壽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科幻小說。雖然移植能透過替換衰竭器官來拯救和延長生命,但它們本身並非治療衰老的萬靈丹。器官會隨著時間磨損,一個移植的器官最終也會衰竭。一個人需要有無盡的相容器官供應,而身體的其他部分——包括大腦、骨骼和肌肉——仍會受到衰老和退化的影響。這有點像試圖透過不斷更換零件來讓一輛舊車永遠運轉;到了一定時候,車架本身就會報廢。

一個更具科學基礎的長壽方法是研究端粒。它們是我們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帽,每次細胞分裂都會縮短。當它們變得太短時,細胞就無法再正常分裂並進入衰老狀態或死亡,這也促成了老化過程。諾貝爾獎得主伊莉莎白.布萊克本等科學家已證明,慢性壓力、不良飲食和缺乏運動等因素會加速端粒的縮短。因此,長壽的關鍵可能不是更換整個器官,而是在細胞層面減緩老化過程,透過保護端粒來實現。

徐福的傳說

這種對長生不老的現代追求,讓人聯想起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古老傳說。在秦朝,秦始皇因迷戀長生不老,派遣他的方士徐福尋找長生不老藥。這次遠征帶領了一支龐大的船隊和一支由 500 名童男童女組成的隊伍(有些說法是 3000 名)。儘管傳統故事說這些童男童女是獻給神仙的祭品或禮物,但一個更為憤世嫉俗且未經證實的解釋,則暗示了更黑暗的目的。考慮到普丁和習近平最近關於器官移植的對話,有人可能想像出一個現代理論,認為這些童男童女不僅僅是隨行人員,而是秦始皇在絕望的長生不老探索中所需的「備用零件」。當然,沒有任何歷史證據能支持這個想法;這純粹是一個陰暗的、推測性的幻想。

這位古代皇帝與現代領導人之間的相似之處令人驚訝:他們都擁有巨大的權力和財富,卻都面臨著和所有人一樣無法逃避的死亡。他們對長壽的公開著迷,突顯了人類對抗死亡的普遍願望,無論是透過神話中的靈藥還是尖端的生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