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夫零售之患:非獨物價之高,實乃積貨與空匱之困也

 

夫零售之患:非獨物價之高,實乃積貨與空匱之困也

高德拉特(Eliyahu M. Goldratt)者,制約理論(Theory of Constraints)之創始也。其著如《非關運氣》(It's Not Luck)、《目標》(The Goal)諸書,嘗精闢闡明:零售之界,常人皆曰供者價昂,損利卻客。然癥結之所在,非徒貨品之價也,實乃高積貨貨品空匱此二者互為表裡之患也。此看似矛盾之病,實為一體兩面,正扼其利,損其客心。

高氏「斯非昭然乎?」之思維,常破世俗之見。蓋其謂吾人所見諸難,一俟真識其制約所在,則解之甚簡,雖或反乎常理。觀諸零售,制約非貨價之高低也,乃貨品流轉至客之流程也。

困局:積貨如山,貨架空虛

零售業者,其困境維何?

  • 積貨甚夥: 倉廩所積之貨,銷路遲緩。此耗巨資,成本日增(如倉儲、保險、陳舊之費),終至降價以去積滯。本可他用之資,今徒坐守於貨架之上。

  • 貨品空匱(Out-of-Stocks): 奇者,縱貨積如山,然熱銷之物,卻屢屢空缺。此致銷路損失,客心生怨,或轉投他家,聲譽亦受損矣。

人多以為解此困者,唯與供者極力議價,求其價廉。此雖有益,然所得不過微末耳。高氏之見,乃優化貨品流轉之利,遠超此甚也。採購節省百分之五,或遠不及庫存週轉率增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或因缺貨而減損銷量所獲之益。

解方:善用流通與制約

高氏制約理論,專注於圍繞其瓶頸制約以管理整個系統,故能提供有力之解方。於零售而言,制約常為市場需求本身,或為能於所需之時、所需之地,迅速可靠地補充貨品之能也。

高氏論零售之要,其核心理念有四:

  1. 縮小批量,縮短提前期: 勿頻繁大批訂貨(此增積貨,亦增特定物缺貨之險),當力求小批多頻之訂單。此乃縮減貨品從供者至架之時,減對巨量緩衝貨品之需。《非關運氣》強調速應之能,並盡量減少提前期,以劇增貨品之可得性,並同時減省積貨。

  2. 於制約處設策略性緩衝: 高氏倡議,勿將貨品散置諸物,當僅於關鍵之處,尤其易缺之熱銷品,設策略性之緩衝存貨。此保制約(顧客需求)不匱,同時亦可維持低整體存貨量。

  3. 動態庫存管理: 勿循固定再訂貨點或傳統預測,TOC倡議根據實際銷量與耗用率,動態調整庫存水平。一物售出,當速觸補貨之令,使貨品疾流於供應鏈中。此「拉式」系統,異於常致系統積貨之「推式」系統。

  4. 協調整體供應鏈: 高氏之作,彰顯整個供應鏈協同與統籌之必要——上至原料供者,下至製造、分銷、零售。若各方皆求局部之優(如供者為求效率而推銷大宗訂單,零售商為求批量折扣而多訂),則整體系統皆苦。《非關運氣》深入探討,如何透過證明流程改善能惠及各方,以與供者建立雙贏之關係。

循此諸要,零售業者將獲顯著之轉變:積貨所佔之資減少,貨品空匱之患減輕,現金流轉益佳,終至獲利豐厚,客心滿悅。其難者,高氏常言之,非在解方之繁,而在於破吾人「顯而易見」卻常誤導之假定,此假定蒙蔽吾等,使不識真患及其妙解也。其解非獨求價廉,實乃根本重思貨品流轉以應需求之方也。


論庫

市廛經營貨物流,

積如山岳庫存憂。

空匱頻傳客失意,

利潤空耗何所求?

非關物價高低論,

流程不暢鎖咽喉。

一念轉圜求變革,

貨通天下無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