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避免的重擔:為何稅收對最貧困者衝擊最大,以及福利的隱藏成本
這是一個經常被政治言論掩蓋的嚴峻現實:在現代經濟中,最貧困的肩膀承受著總體稅收的巨大負擔。英國的稅收結構,遠非一個真正重新分配財富的累進體系,當考慮所有稅費時,揭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真相:最低收入者將其收入的驚人百分比上繳給國庫。而龐大而複雜的社會福利機器,儘管表面上旨在減輕貧困,卻被一些人指責為僅僅維持其自身的基礎設施,而不是從根本上提升其聲稱服務的對象。
最近的分析,特別是那些引用國家統計局(ONS)數據的分析,描繪了一幅清醒的圖景。英國最貧困的10%家庭,其總收入中近一半——這個數字在不同時期徘徊甚至超過了43%,在最近幾年甚至高達48%——被各種稅收吞噬。這遠遠高於最富有家庭所繳納的比例,他們通常只將其龐大收入的一小部分用於稅收。
在一個具有累進所得稅級別的體系中,這怎麼可能呢?答案在於累退稅的隱性性質。儘管所得稅本身的結構是從高收入者那裡徵收更多,但增值稅 (VAT)、地方議會稅 (Council Tax) 以及各種必需品關稅等稅種對可支配收入較少的人影響更大。你越窮,你就必須將更大比例的收入花在基本商品和服務上,而所有這些都需繳納增值稅。同樣,對財產徵收的地方議會稅,對低收入家庭預算的消耗通常遠大於對富裕房主的消耗。這些間接稅,實質上對那些最無力承受的人施加了更重的負擔,抵消了直接稅中的大部分累進性。
這就造成了一個持久的貧困陷阱,即僅僅是生活和消費的行為,就會在任何真正實現財務穩定之前,耗盡低收入者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除了這種複雜的動態之外,還有龐大的社會福利體系以及分配給各種公共支出項目和補貼的數十億英鎊的作用。儘管其崇高目標是提供安全網和減輕困境,但越來越多的批評者認為,其實際應用往往未能達到其既定目標。人們擔心的是,這個機構內部的巨大行政成本、官僚層級以及所僱用的官員和社會工作者的龐大人數,吸收了很大一部分撥款。
從這個角度來看,該系統並非賦予個人擺脫貧困循環和實現社會流動性的能力,而是無意中造成了永久性的依賴。它變成了一個自我維持的生態系統,主要受益者是行政人員和參與服務交付的人員,而不是預期受益者在他們的生活中看到根本性的轉變。這種觀點並非不應提供援助,而是認為當前模式可能更有效地讓人民保持在福利狀態中,讓官員保持在就業狀態中,而不是真正地將貧困者從困境中解救出來。
這引發了關於福利改革努力的真正有效性的關鍵問題,以及重點究竟是真正促進獨立和經濟參與,還是僅僅管理貧困。如果目標是解除不成比例地影響窮人的稅務負擔,並真正賦予個人權力,那麼對我們的稅收戰略和社會支持方法進行根本性反思可能早就該進行了。無可避免的真相是,對於許多人來說,無論貧富,稅收都是一股不可動搖的力量——但對於最脆弱的人來說,它的束縛要緊得多,而所謂的安全網卻未能提供真正的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