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告訴你,各位,有時候我坐在這裡,就是摸不著頭緒。你看新聞,讀報紙,聽說倫敦警察廳(Metropolitan Police)在維持倫敦治安方面做得多麼出色。但接著你開始深挖,你會發現一些事情讓你感到納悶。真的讓你納悶。
他們告訴我們,倫敦警察廳,他們說他們正在削減24小時報案站點。為什麼?他們說是因為預算削減。他們說是因為「運營優先事項」。他們以前有37個這樣的地方,你可以面對面地走進去,告訴某人發生了什麼事。現在呢?減少到19個,而且只有大約8個站點是全天候開放的。八個!在倫敦這麼大的城市裡,八個聽起來…嗯,聽起來像是在小城鎮的警察局會有的數字,而不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都市。
他們說,反正只有大約5%的犯罪是透過這些櫃檯報案的。他們說,大多數人都是打101電話或者上網報案。你知道,對於某些事情來說,我想這是有道理的。如果你的自行車被偷了,而你有一台電腦,當然,點擊幾下按鈕就行了。但如果像老亨德森太太那樣,她連撥盤電話都 barely 會用,更別提操作什麼花哨的網站了呢?或者你剛被搶劫,心神不寧,只想見到一個活生生的人?你難道要在凌晨3點的倫敦四處遊蕩,尋找這些難以捉摸的24小時報案站點嗎?這就像是大海撈針,只不過這個「大海」有小國家那麼大,而那根「針」還會移動。
更別提了,他們甚至沒有公布一份官方的24小時報案站點清單!全是「非官方彙整」和「直接聯絡我們」。就好像他們想把它們當作秘密一樣。「我們有這些站點,」他們低聲說,「但你得自己努力去找到它們。」如果你要告訴我說只有5%的犯罪是透過櫃檯報案的,那麼,或許,僅僅是或許,這是因為要找到一個櫃檯報案實在是太難了!這有點像是在說,沒人買你的麵包,因為你的麵包店藏在一個迷宮裡,而你又不告訴任何人怎麼走。
他們談論著「不斷演變的公眾接觸模式」和「社區支援警員」。聽起來很宏大,不是嗎?但你知道,有時候,人們只是想走進一間警察局。他們想見到一個警察,一個真正的警察,能夠看著他們的眼睛聽他們說話。他們想感受到他們的問題被認真對待了。當所有的事情都變成線上或電話處理時,感覺就開始有點…疏遠了。有點不近人情。
他們說,去年倫敦錄得近95萬宗犯罪案件,不包括詐欺。你知道,如果報案這麼困難,如果警察局正在關閉,如果所有事情都轉移到網路上,那我不得不懷疑。到底有多少犯罪根本沒有被報案?有多少人只是舉手投降,說:「有什麼用呢?」如果你讓報案變得困難,你就會看到更少的報案數量。這道理很簡單,各位。然後他們就會說:「看,犯罪率下降了!」但它真的下降了嗎,還是我們只是沒有計算進去?
這讓人深思,不是嗎?關於外面到底發生了什麼。關於是否有人真正了解問題的嚴重性。有時候,你在倫敦走著,聽著那些故事,看著那些事情,你忍不住會覺得……嗯,你忍不住會覺得,這個曾經偉大的城市,或許正開始感覺像是一個規則,可以這麼說,有點更彈性的地方。我的朋友們,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