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的未來:從貨幣史視角看穩定性與信任
近期穩定幣的興起,與歷史上為追求貨幣穩定所做的努力,以及那些導致廣泛金融崩潰的失敗案例,呈現出引人入勝的當代平行。我們對中國動盪貨幣史的審視,揭示了一個令人心寒的模式:在壓力之下,政府一再利用其對貨幣的控制權來執行財富重置,有效地為自己清除了障礙,同時卻讓公民的財產化為烏有。在一個仍在努力應對經濟波動和權力轉移的世界中,理解這場歷史上「殘酷的遊戲」,對於思考穩定幣的未來至關重要。
穩定的誘惑:穩定幣為何應運而生
穩定幣的誕生,源於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固有的波動性。儘管比特幣具有革命性,但其劇烈的價格波動使其不適合日常交易或作為可靠的價值儲存工具。這催生了對一種數位資產的需求,它既能提供區塊鏈技術的優勢——速度、低成本、全球可及性——又能避免投機風險。穩定幣旨在透過將其價值錨定於更穩定的資產,通常是法定貨幣(如美元)或商品(如黃金),來解決這個問題。
歷史上,對貨幣穩定的渴望一直推動著創新。從商品貨幣(如金銀幣)到可兌換的信用貨幣,再到不可兌換的法定貨幣,每一次演進都旨在提高效率和減少交易中的摩擦。然而,這段歷程卻時常被深刻的不穩定時期所打斷,正如中國的例子所示:
惡性通膨作為默認的重置: 中國法幣和金圓券的災難性事件,鮮明地提醒我們政府濫用貨幣發行權的後果。面對龐大的戰爭開支和崩潰的稅基,國民政府無限制地印鈔。這不單是通膨;這是一種蓄意但絕望的財富轉移。人們透過多年勞動積累的儲蓄,瞬間蒸發。這次「重置」是被動的,透過購買力的侵蝕強加於公民。
強制收兌與資產沒收: 金圓券改革明確規定強制收兌民間的黃金、白銀和外匯,以換取新發行的紙幣。這是一種直接的、經法律強制執行的硬資產沒收,隨後新發行紙幣迅速貶值。這完美地說明了一個政府如何在其強制力支持下,有效按下「重置鍵」,沒收私人財富並將其集中。
軍票作為直接掠奪: 日本在中國佔領區發行的軍票,展示了最殘酷的貨幣操縱形式。它沒有任何實質支持或信任,是一種純粹的殖民掠奪工具,使侵略者能夠免費獲取資源。一旦發行方戰敗,這種「貨幣」便徹底淪為廢紙,代表著又一次財富的「重置」,而這次是由外部的非法力量所強制執行。
這些歷史先例強調,對貨幣的信任本質上與其發行者的穩定性和合法性感知息息相關。當這種信任瓦解時,對普通民眾而言,後果是毀滅性的。
不穩定貨幣世界中的穩定幣:承諾與危險
鑑於這段歷史,穩定幣的未來將如何發展?它們既帶來了誘人的承諾,也伴隨著固有的危險:
動盪地區的穩定承諾: 在經歷長期高通膨或貨幣貶值的國家(例如近年來的阿根廷或土耳其),錨定美元的USDT或USDC等穩定幣提供了一個數位避風港。它們允許公民保護其儲蓄免受當地貨幣貶值的影響,為跨境支付和匯款提供了實用的替代方案,通常比傳統銀行成本更低、速度更快。這可能會賦予個人繞過失靈國家貨幣的能力。
提高效率和可及性: 穩定幣提供可編程貨幣,實現更快、更便宜、24/7 的交易。這對國際貿易和匯款尤其具有變革性,能夠觸及傳統金融機構服務不足或沒有銀行帳戶的人群。
對法定貨幣的競爭壓力: 穩定幣的成功可能會促使各國央行和政府更負責任地管理其法定貨幣,以免其公民轉而選擇私人、更穩定的數位替代品。
然而,歷史背景也凸顯了重大的風險:
儲備風險與透明度: 穩定幣的穩定性完全取決於其基礎儲備的品質和透明度。歷史上充斥著私人銀行券或「自由銀行」時代因對其儲備產生懷疑而導致票據折價交易的例子。演算法穩定幣如TerraUSD(UST)的崩潰,就是一個現代的警示故事:如果沒有健全、流動和透明的儲備,即使是承諾穩定的數位貨幣也可能面臨突然的、災難性的「脫鉤」,導致持有者財富的即時「重置」。即使是像 USDC 這樣由資產支持的穩定幣,也曾經歷過暫時脫鉤事件(例如2023年矽谷銀行危機期間),這突顯了與其託管人相關的交易對手風險。
中心化與交易對手風險: 大多數主流穩定幣由中心化實體發行。這意味著它們與傳統金融機構一樣,面臨相同的脆弱性:監管合規、營運風險以及一旦信任喪失可能發生的「銀行擠兌」。從理論上講,政府可以對發行者施加控制,或者發行者可能錯誤管理儲備,導致脫鉤。
監管不確定性與國家應對: 各國政府都深切意識到貨幣在維護主權和控制權方面的作用。私人穩定幣的擴散對此構成了挑戰。我們看到全球範圍內正在推動對穩定幣進行更嚴格的監管,通常要求全面儲備、定期審計以及符合反洗錢(AML)法規。這是國家對這種新型貨幣主張其權威的表現。
央行數位貨幣(CBDCs)的興起: 許多中央銀行正在積極探索或推出自己的數位貨幣(CBDCs)。從歷史角度來看,CBDCs 是國家對私人數位貨幣的直接回應。它們旨在提供數位貨幣的優勢,同時保留中央銀行對貨幣政策、金融穩定和監控的控制權。數位人民幣(e-CNY)等 CBDC,如果政府希望徹底改變其貨幣體系並獲得對交易和財富前所未有的控制權,則可能被視為最終的「重置鍵」。
展開的篇章:共存還是競爭?
穩定幣的未來很可能是一種動態的互動,介於市場對穩定性和效率的需求,以及政府對控制權和主權的渴望之間。儘管有些人設想穩定幣最終會在危機時期取代傳統貨幣,但現實更為複雜。歷史告訴我們,國家對貨幣的權力,在執行新規則甚至進行「重置」的能力支持下,是十分強大的。
或許穩定幣將找到其獨特的利基市場,作為傳統金融系統與新興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之間的重要橋樑。它們可能繼續在速度、成本和跨境實用性優於私人發行固有風險的應用場景中蓬勃發展。然而,歷史上貨幣失敗的陰影以及 CBDC 的潛在影響表明,貨幣的「遊戲」最終總會牽涉到國家。穩定幣未來最重要的問題是,它們能否不僅透過技術設計,而且透過透明、健全且最終受監管的儲備管理來贏得並維持公眾信任,從而避免成為貨幣重置漫長歷史中的又一個犧牲品。